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天18周岁算成年,那古代多大才算成年?

(2018-07-25 12:56:14)
分类: 民俗文化

在观看古装影视剧的时候,古时男子都会把头发扎成一束,做成“束发”,束发之后就是戴冠,到时候做一个美美的发型,戴一顶漂亮的小帽子,俨然一副翩翩美男子的标准造型。

你要知道,古时,发型和帽子都不是自己说了算的,那是需要一个很隆重的仪式后,才能宣布你成年了。就和现在每年夏天举行的成人礼差不多。

那么,问题来了,古代多大岁数算是成年?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Vz2LreWZGpUbzmYJahoNKPP3pzZpthRq4WFuQFDFfPibfQeR1hLcyWOJuzVYjwKsp2bou3DFyb0V0dT604paPc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在我国古代,不管男孩女孩,一到成年就要举行特殊的成人仪式,男戴冠,女配笄,分别叫做“冠礼”和“笄礼”。

“冠”字从古文字形上看,最初是“用手戴帽子”的意思,由此演变为指帽子。不过古代的帽子跟现在的不同,更像是头上戴的一种装饰物,而且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佩戴。

冠礼是古代为贵族男子举行的加冠仪式,以示成人。具体做法是在宗庙中将接受冠礼的人头发盘起来,戴上礼帽。《礼记•曲礼》曰: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说,男子到了二十岁的时候,要戴“冠”并取“字”。只有“冠而字”的男子,才具备择偶成婚的资格。

《礼记•曲礼》:二十曰弱冠。意思是说,二十岁时身体尚未强壮,但要举行冠礼。因此,“弱冠”一词就用来指男子二十岁左右。

清代袁枚在《祭妹文》中写道: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大意是说,我二十岁左右前往广西,你拉住我的衣裳伤心大哭。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Vz2LreWZGpUbzmYJahoNKPP3pzZpthRqGPHEPQmKUlicEJpAl6CicmolksQVw7QJybY1QoJK3mbwCtAb9Spjyhk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我国古代对冠非常重视。不仅男子成人时要加冠,而且冠一旦戴上,轻易不会摘下。

《左传•哀公十五年》中记载了子路“君子死,而冠不免”的故事。讲的是孔子的重要门生子路在卫国期间遭遇政变,在激烈的战斗中,他冠下的丝缨被击断,就在他从容结缨正冠的瞬间,被人杀死。子路因此被后人看作是为捍卫冠冕威仪而死的第一人。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Vz2LreWZGpUbzmYJahoNKPP3pzZpthRqS8KpGbgibGrxYsnDl1T4sWiaicg1LKpVsBF9hk1icUyanKMlABpmXWUFz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古代在戴冠这件事上不但尊卑有别,而且男女有别。在唐代以前,妇女是不能戴冠的。唐代以后,贵族女子才可以戴冠。所谓的“凤冠霞帔”,是只有贵族女子才有资格佩戴的装束。

古代女子发饰多种多样,有笄、簪、簪花、钗、梳钗、环、步摇、凤冠、华盛、发钿、金钿、银钿、扁方、流苏、梳蓖等。

与男子的冠礼相对,女子的成年礼叫做“笄礼”。《说文解字》曰:笄,簪也。“笄”就是古人盘头发或者别住帽子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开始加笄,由家长替她把头发盘结起来,插上一根簪子。发式的改变意味着从此结束少女时代,已经成年,可以嫁人了。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Vz2LreWZGpUbzmYJahoNKPP3pzZpthRqPeAGpPpa8RL0IcT3K9b1S3Cuib0IV4jToGbThO6RlEsqhIicNjP4vum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礼记•内则》中有:(女子)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汉代经学家郑玄对此的解释是: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后来,人们就用“及笄”一词,指称女子年满十五岁。例如《儒林外史》:鲁老先生有个令爱,年方及笄。而“笄年”是指女子初加笄之年,即十五岁。例如白居易《对酒示行简》:复有双幼妹,笄年未结缡。意思是说,我还有两个年幼的妹妹,十五岁了,还没有嫁人。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形容女子,尤其是年轻女子的年龄,有很多美好的词语,比如“豆蔻年华”。“豆蔻”是一种形状奇异的美丽花朵,古人常用来比喻少女。

唐代诗人杜牧在《赠别》一诗中写道: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是形容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姿态轻柔美好,如豆蔻初放一般。因此,人们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其他如女子十六岁称“碧玉年华”,二十岁称“桃李年华”,二十四岁称“花信年华”等,也都是拿美好的事物作比,形容女子的青春韶华。

PS:文章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学国学网&ID:lexueguoxue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平台,关注我们,更多精彩知识早知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