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爆满考卷,阅读成为考试关键
| 分类: 学习教育 |
2018年北京中考经过了三天的高温鏖战终于落下帷幕。
考试结束后,考生们如释重负之余不禁感慨万千——今年的语文考试真可谓是传统文化满满地霸占了考卷。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透过试卷数据分析一起看看吧。
不看不知道,一看真是吓一跳,因此也能深深体会考生对传统文化这一语文霸主的无限感慨了。
面对如此强势、高调的传统文化教育热潮,我们来看看教育专家们是如何看待的。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王彤彦表示,试卷选用的素材凸显中华传统文化,从圆明园的历史到“为国尽忠”的美德,从博物馆介绍到传统民间艺术,这些都引领学生走进历史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高级教师富霄菱分析,基础运用版块取材文化古迹,以参观圆明园为主线设置情境,凸显核心价值观和优秀文化导向。书法试题取材“《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全张”,既呼应试题情境中“缅怀先烈”的活动主题,也体现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东北师大附中朝阳学校高级教师张钧提出,现代文阅读板块的多文本阅读关注了北京馆藏文化,故宫、国博、科技馆等素材贴近学生生活和体验,引导学生把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语文学习和北京馆藏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记叙文阅读选用了刘成章的散文《信天游》,使学生在考场上近距离熟悉“信天游”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对语文课堂中的安塞腰鼓、吆喝、胡同文化等产生相关联想,真切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看来教育专家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都有深刻、独到的见解,那么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我们来看看教育考试院的专家是如何建议的。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表示,中考题目更加注重引领学生走进历史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例如,古诗词阅读作为独立板块第一次进入试卷,重点考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以及与本首诗相关内容的积累;名著阅读不限定某一部作品,更关注学生在广泛阅读基础上获得的启迪,力求使多读书、会读书、善思考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展示。学生要在“多读书”方面加大力度,重视学生的阅读表现,
因此,我们想说,未来的中学生们,得语文者得天下,得传统文化者得语文,尤其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经典内容的阅读与学习。
学国学网&ID:lexueguoxue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平台,关注我们,更多精彩知识早知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