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霜降:天地寒凉,愿君心暖

标签:
二十四节气霜降最后的秋天天地寒凉霜降养生 |
时逢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
荷败千池萧瑟岸,棉白万顷采收忙。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人们的影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在落叶了。
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
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
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霜降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豺乃祭兽”这个词最早出现在《逸周书》中:“霜降之日,豺乃祭兽”。又曰:“豺不祭兽,爪牙不良”。意思是说此节气中豺狼开始捕获猎物,并以先猎之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如同人间新谷的收获,用以祭天,以示回报,并以此祈祷来年风调雨顺。是兽之义,也是人之本也。
【二候草木黄落】秋尽百草枯,霜落蝶飞舞。秋天,西风漫卷,催落了叶,吹枯了草。逐渐寒冷的气候,将大自然所有的生命力进行了一次次毁灭性的摧残。翠减红消,雁影无踪。而人的情感,也进入深沉的低谷。离愁别恨,凄风苦雨,尽皆展示深秋的悲苦,触及人心。
【三候蜇虫咸俯】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此时的大自然,是一种寂静的美。经过了生机勃勃的春,热闹蓬勃的夏,收获喜庆的秋,生命的轮回,又进入休眠的状态。蜂蝶不见踪迹,蜇虫无声,都为经历漫长的冬天而作准备。那是以修行的姿态,期待来年的新生。
——霜降习俗——
【赏枫】枫遭霜侵后叶子火红,色彩鲜艳,灿如锦绣。古人曾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国内如苏州的天平山、南京的栖霞山,都以枫叶美景著称。夕阳西下,红叶参差交错,驰目远眺,仿佛珊瑚火海,十分壮观。
【行狩猎】狩猎又叫镜猎,如果仅为娱乐,叫作游猎;如果以打猎为生.则叫作职猎。古代利用田猎活动,来练习骑射.所谓的“搜苗称狩”,都是指借围猎的机会操练检阅,练习武艺。
【吃柿子】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
【赏菊花】霜降时节,正是菊花盛开之际。此时,民间会举行菊花会。以表达对菊花的喜爱和崇敬。
——霜降养生——
【一防秋燥】:饮食清淡,平补为宜。
霜降时节饮食清淡,多吃有生津润燥、宣肺止咳作用的梨、苹果、萝卜等食物。霜降进补则需平补,以健脾养胃、调补肝肾为原则,可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
【二防秋郁】:保持良好的心态
霜降过后,草黄叶落,触景生情,人们易变得忧思。
多外出活动接受阳光浴,多与家人朋友交流,多参与一些有利愉悦身心的活动以保持乐观情绪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三防贼风】:注意保暖,预防慢性疾病复发或加重
霜降过后,气温降低,外出登山、欣赏美景的时候,大家一定注意保暖,尤其要保护膝关节,切不可运动过量,必要时戴上护膝。
——霜降之诗——
《赋得九月尽(秋字)》
元稹
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
玄阴迎落日,凉魄尽残钩。
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
潘安过今夕,休咏赋中愁。
《泊舟盱眙》
韦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秋怀奉寄朱补阙》
武元衡
上苑繁霜降,骚人起恨初。
白云深陋巷,衰草遍闲居。
暮色秋烟重,寒声牖叶虚。
潘生秋思苦,陶令世情疏。
已制归田赋,犹陈谏猎书。
不知青琐客,投分竟何如。
《岁晚》
白居易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
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送李翥游江外》
岑参
相识应十载,见君只一官。家贫禄尚薄,霜降衣仍单。
惆怅秋草死,萧条芳岁阑。且寻沧洲路,遥指吴云端。
匹马关塞远,孤舟江海宽。夜眠楚烟湿,晓饭湖山寒。
砧净红鲙落,袖香朱橘团。帆前见禹庙,枕底闻严滩。
便获赏心趣,岂歌行路难。青门须醉别,少为解征鞍。
《观村人牧山田?
钱起
六府且未盈,三农争务作。
贫民乏井税,塉土皆垦凿。
禾黍入寒云,茫茫半山郭。
秋来积霖雨,霜降方銍获。
中田聚黎甿,反景空村落。
顾惭不耕者,微禄同卫鹤。
庶追周任言,敢负谢生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