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教育中的礼貌行为培养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2018-09-03 22:19:25)
标签:
教育礼貌幼儿培养 |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立项号 |
2017XKT——YJ095 |
课题名称 |
幼儿园中班教育中的礼貌行为 培养策略研究 |
|||
负责人 |
郭婷 |
所在单位 |
西安市新城区朝阳幼儿园 |
|||
结题报告 关键词 |
礼貌、礼貌行为、幼儿礼貌行为培养策略
|
|||||
结题 报告 摘要 |
3-6岁的幼儿期是进行养成礼貌行为教育的最佳时期,中班年龄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在此时运用适当策略培养幼儿的礼貌行为既是对幼儿小班年龄段认知的承接与提升,也为大班礼貌素养的养成奠定基础。幼儿的学习行为应是主动、自主的,学习活动应是游戏化、趣味性的,在我园原有礼貌行为培养策略形式单一、重说教、操作性不强等问题突出的背景下,我们以中班幼儿为例,在“潜移默化”影响的同时,教师尝试灵活运用绘本、故事、音乐、游戏、实践活动等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化策略培养幼儿的礼貌行为,为幼儿社会性发展奠定基础。 |
|||||
结题报告 |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文明礼貌行为是礼仪的重要体现,是社会生活中通用性最强的行为准则。文明礼貌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我园的内涵式发展中,依托“城墙脚下”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构架了“德”、“智”、“礼”、“爱”、“文”、“趣”、“美”——“七色光”文化内涵。“德”与“礼”既是我们教育遵循的根基,也是我们培养希冀的追求,而“礼貌行为”正是“德”与“礼”围绕孩子生活的基本要求和具体表现。 在近一段时期,由于种种原因,家长们想尽办法从幼儿期起就强行培养孩子的外语、美术、音乐、舞蹈等方面的能力,却忽视培养孩子的礼貌行为。同时,社会上频繁出现的不良行为,也在“耳濡目染”的影响着孩子的认知,乘车不排队、随地吐痰、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等,这些不符合文明礼貌标准的行为的普遍出现,有其根本的原因,其中从小没有进行适时适当的礼貌行为养成教育是重要原因之一。而无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的礼貌行为培养策略往往是“耳濡目染”或“说教”。在对我园现有的礼貌行为培养策略的调查分析中发现,培养策略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以说教为主、内容比较枯燥、幼儿的主动性不强。同时,大多数教师对“礼貌行为”比较浅显,一是常与幼儿“常规”混为一谈;二是对于幼儿礼貌行为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并不明确,往往失之过宽过软或过严,这都不利于幼儿礼貌行为的培养。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幼儿主动学习的最重要动机之一就是兴趣,因此多样化、童趣化、游戏化的礼貌行为培养策略是值得尝试和推广的。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要做好幼儿礼貌行为策略的研究就应对其有清楚地认识。礼貌是指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意念和行为,是言谈举止对别人尊重与友好的体现;文明礼貌行为是人与人在社会交往中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是文明行为最基本的要求,反映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文化内涵和文化素质。而幼儿礼貌行为培养策略:指适合幼儿年龄发展水平与身心发展特点的礼貌行为培养方法。具有实效性、可操作性等特点。只有知其然,方可知其所以然。当然,幼儿礼貌行为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之事,既是“养成”便有循序渐进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幼儿礼貌行为的培养贵在坚持,教育结果不应有刻板统一的衡量标准,礼貌行为培养的目标也应符合幼儿实际发展需要和身心健康水平,更要满足幼儿个体差异。在幼儿园,教师以身作则、身先垂范的同时可以为幼儿创设多种环境、运用多种方式加以引导,与幼儿共同商讨适合他们年龄和需要的礼貌行为准则,才能让幼儿在理性又个性的规则中自主成长、主动发展,做一名“知礼懂礼有礼守礼”的礼貌幼儿。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幼儿礼貌行为的发展对幼儿人际交往乃至亲社会行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某种程度上来说,礼貌行为是幼儿良好人际交往的必要条件。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幼儿礼貌行为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老师要接受不同幼儿的不同特点,具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引导,为幼儿提供多种层次和方式的支持。 此次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如下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文献法等。 我们从以下方面进行实际研究 第一,明确教师对“礼貌行为”的认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对“礼貌行为”的理解并不明确,一是常与幼儿“常规”混为一谈;二是对于幼儿礼貌行为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并不清晰,往往失之过宽过软或过严,这都不利于幼儿文明礼貌行为的培养。我们通过自主研读、教研讨论等形式深化教师对“礼貌行为”的认识,为研究的顺利展开提供保障。 第二,将广义的“礼貌行为”从幼儿生活出发,结合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分类。将广泛的礼貌行为归类为“乘车中的礼貌行为”、“进餐中的礼貌行为”、“交谈中的礼貌行为”、“游戏中的礼貌行为”、“家庭中的礼貌行为”、“旅行中的礼貌行为”及“公共场所礼貌行为”等“礼貌行为七彩虹”,为探索多样化、趣味性强、适合幼儿的礼貌行为培养策略奠定基础。 第三,探索运用游戏、绘本阅读、艺术活动等形式培养幼儿的礼貌行为的具体方法。通过儿歌、小游戏、绘画、歌唱等丰富有趣的活动培养幼儿的礼貌行为。 第四,中期调研,把控研究实效,找出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为确保研究行之有效的开展,通过中期问卷调查与日常观察和个案追踪了解研究策略实效,并对出现问题做出调整与改进。 第五,常规奖励与随机奖励相结合,鼓励幼儿礼貌行为习惯化、自觉化。 入园时,课题组成员在园门口对出现礼貌行为的幼儿发贴纸奖励,带幼儿到活动室后将贴纸贴在班级礼貌明星收集栏中,比比谁的贴纸最多。由开始的每天发放逐渐过渡到隔天发放、每周发放、随机发放,并在幼儿日常出现礼貌行为时及时回应,引导幼儿礼貌行为逐步成为自觉行为。 第六,鼓励幼儿共同商讨适合他们年龄和需要的用餐、乘车、交谈、游戏、家庭、旅行及公共场合礼貌行为准则,并用绘画、视频、照片等形式呈现。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著名教育家洛克说过“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我国是礼仪之邦,在人与人相交之中将“礼”也视为一种重要的因素影响着对人的印象与判断。对幼儿而言,“礼貌行为”是适宜幼儿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的“礼”的要求与表现,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我们要注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及其他形式的环境教育方式方法,但同时,针对幼儿学习行为直接性、体验性、趣味化的特点,游戏化的教育策略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学年,我们围绕“礼貌行为七彩虹”进行趣味化、游戏化、直观化培养策略的研究,达到“耳濡目染”与“策略添花”双管齐下,促进幼儿礼貌行为养成的效果,具体有以下成果成效。 (一)将广泛的礼貌行为与幼儿生活实际相贴合,与传统中华礼仪相结合,围绕“礼貌行为七色花”开展礼貌行为培养策略的研究。我国有自己独特灿烂的文明,幼儿是生活在社会的“社会人”,因而幼儿的各项发展也应符合社会的要求,礼貌行为教育也应有传统文化精华的体现,如“食不言,寝不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立,幼勿坐”......故我园将现代礼仪要求与中华传统礼仪相结合,建立“礼貌行为七彩虹”礼貌培养活动体系,彩虹是孩子们最为喜欢的景物,象征美好、童话自然,更是风雨后的希望。“礼貌行为七彩虹”寓意在七彩斑斓的培养活动中幼儿养成良好的礼貌行为习惯,通向乐与人交,与人乐交、交与为乐的人际交往幸福之桥,幼儿自信而自尊,友爱而有礼。红、橙、黄、绿分别代表与孩子们每日活动紧密相连的进餐中的礼貌行为、交谈中的礼貌行为、游戏中的礼貌行为、家庭中的礼貌行为;青、蓝、紫分别代表与幼儿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乘车、旅行及公共场所礼貌行为。“礼貌行为七彩虹”贯穿幼儿活动的方方面面,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 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礼貌行为 (三)利用绘本阅读培养幼儿礼貌行为 (四)利用讲述培养幼儿礼貌行为 幼儿的讲述活动虽是一种语言形式的活动,但它往往能体现幼儿对事物或道理的理解。通过教师讲述、幼儿自述及亲子故事等形式,讲述古今中外关于礼貌行为的故事和生活中看到的有关实例,由讲及思,由思渐做,开展“学做礼貌主人公”活动,鼓励幼儿将认知化为行动。 (五)巧用诗歌、儿歌及彦语培养幼儿礼貌行为 (六)运用艺术手段培养幼儿礼貌行为 引导幼儿创编“礼貌行为韵律操”、“礼貌行”为剧场秀”,鼓励幼儿通过绘画、歌表演、舞台剧等多种有趣形式表现自己对礼貌行为认知的同时将礼貌行为外化于行,进一步解决了培养策略单一乏味的问题。 (七)创设礼貌行为展示区,通过环境的力量影响幼儿礼貌行为的发展 幼儿园的环境是孩子们无声的老师,在礼貌行为展示区中,孩子们通过图片自主地了解礼貌行为的具体要求。这其中有礼貌行为示范图,也有家长和老师捕捉到的礼貌行为的闪现。我们常能看到幼儿为自己出现在展示区而骄傲,想要做得更好和有孩子自发模仿或谈论想要做的一样好的画面。 (八)日常奖励与随机奖励相结合,巩固幼儿礼貌行为的养成 商讨制定符合本班实际的礼貌行为准则 鼓励幼儿在对“礼貌行为”有清楚认识的基础上共同商讨、制定适合他们年龄与需要及本班实际的礼貌行为准则,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如,进餐时需要发言时的礼貌行为、午休时的礼貌行为等,为孩子们营造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并用绘画、视频、照片等形式呈现。 通过本学年的研究,从家长调查及老师的日常观察中,我们发现幼儿在礼貌行为方面有明显进步,如幼儿乘坐地铁、公交时能文明排队,在车上不乱扔垃圾、不大声讲话;外出进餐时也能保持相对安静;平时与人交谈中,不打断别人的讲话,能认真倾听并有意识地用礼貌用语与人交谈;户外活动、区域游戏中,大部分的孩子不与同伴抢玩具,学会了分享;家长带幼儿外出时,幼儿能积极主动向他人问好,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通过课题活动的进行,我们看到孩子们的礼貌行为有明显的进步,教师的教育策略也更加丰富有趣,也有意向的继续挖掘更有趣、灵活的策略。但在生活中,孩子们还是会受到许多不良的现象的影响,在下一步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将以点带面,运用各种趣味化、游戏化的策略引导所有幼儿养成礼貌行为,也要请家长一同参与幼儿礼貌行为培养策略的研究,并使之成为我园的社会化行为的标志。其实,幼儿礼貌行为教育贯穿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只要我们教师坚持,家长坚持,从我们自身做起,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知礼懂礼守礼有礼”的礼貌幼儿。 |
|||||
参考文献 |
《听邵珊老师将儿童礼仪,做个世界小公民》 邵珊著 中国妇女出版社 2017年3月第一版; 《纪亚飞教孩子学礼仪》 纪亚飞著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6年9月 《懂礼仪的孩子走到哪都受欢迎》
小吴妈妈著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佩蓉教孩子学礼仪》 蒋佩蓉著 台湾出版社 2016年7月 《幼儿教师礼仪基础教程》 唐志华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6年12月 |
|
||||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