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学生名著阅读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2017-12-08 16:53:42)

中学生名著阅读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该尊重学生多样性的阅读趣味,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中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并要求 79 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260 万字,每学年阅读 23部名著。初中人教版语文教材共 6 册,每册教材中名著导读都是一个重要的栏目。其中推荐中外名家作品 14 部。然而,“名著导读”教学并未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完全落地,教师教学的功利性、随意性,学生阅读的低俗性、功利性,导致经典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虚假阅读,在名著阅读教学研究中缺少关于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具体操作层面的研究。为此,基于学校实际,我们课题组成员精心设计了本次问卷调查,以期能全面、准确、具体地了解与掌握中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学习与教学现状,为本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原始的第一手资料。

一、问卷调查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为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中学语文名著导读进行探索研究,同时也为了了解中学生对名著的学习状况。根据型课改的要求以及小课题的进展需求,参考兄弟学校以及本校的教学实际设计此次问卷调查。

此次问卷调查共设计13道题目,有选择题和主观做答题。内容包括名著阅读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阅读时间、阅读效果、学习行为习惯、外界因素、名著导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为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中学语文名著导读设计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切实提高学生对国内外经典名著的阅读与赏析能力,提高名著导读的课堂教学效率。

二、问卷调查的方式与具体实施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西安市鄠邑区蒋村初级中学七至九年级的部分教学班为调查对象,随机选取选取教学班进行问卷调查。

2、调查方式

本次问卷调查以利用自习时间随堂发放问卷调查表,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问卷调查表上不写学生信息,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

3、问卷回收与统计情况说明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表350份,回收336份,其中有14份问卷调查表无效,共回收有效问卷336份。在统计分析时以336人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

三、问卷统计分析结果

(一)、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第一部分:选择题(请将符合自己的选项写在题后括号内)

1、你喜欢欣赏、阅读中外名著吗?(     )

 

选项

A、喜欢

B、不喜欢

C、一般

D、很讨厌

人数

96

87

119

24

百分比

29.45%

26.69%

36.5%

7.36%

 

2、你在课本学习之余经常阅读名著吗?(      )  

选项

A、经常

B、节假日会

C、有兴趣的时候

D、不读

人数

87

75

182

31

百分比

25.6%

21.8%

48.1%

7.8%

 

 

3、《繁星》、《童年》、《昆虫记》、《朝花夕拾》、《骆驼祥子》这些名著的作者你知道几位:(     )

选项

A、不知道

B12

C34

D、全都知道

人数

25

61

179

64

百分比

7.5%

19.5%

57.8%

26.4%

4、你通常比较感兴趣的名著的类别主要是:(        ) 

选项

A、中国古代文学

B、中国现代文学

C、中国当代文学

D、外国文学

人数

125

78

96

49

百分比

36.20%

22.09%

28.22%

13.50%

5、你认为阅读名著对自己的成长作用是:(        )

选项

A、很大

B、一般

C、没有

D、不知道

人数

82

116

72

56

百分比

25.15%

35.58%

22.09%

17.18%

6、你认为阅读名著对学习语文的作用是: (        )

选项

A、很大

B、一般

C、没有

D、不知道

人数

145

94

18

69

百分比

48.1%

29.1%

7.6%

21.1%

7、你阅读名著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问题怎么办?(        )

选项

A3部以下

B3-6

C6-9

D9部以上

人数

18

108

126

76

百分比

 7.8%

 46.2%

 56.8%

 36.9%

8、目前为止,你已经读完了多少名著?(       )

选项

A、查阅工具书

B、请教别人

C、猜读或凭感觉理解

D、跳过去不读

人数

154

96

64

16

百分比

49.3%

26.9%

19.8%

5.6%

9、阅读文学名著能读写结合,作一点读书笔记的,你的情况是:(        )

选项

A、较经常,勤动笔,长短不限

B、兴致所至,十分随意

C、大多为完成教师布置任务而写

D、基本不写

人数

122

101

78

25

百分比

43.5%

31.8%

24.5%

6.8%

10、你们家长对你阅读名著持什么态度?  (        )

选项

A、非常支持

B、一般支持

C、耽误学习

D、无所谓

人数

164

131

15

6

百分比

51.8%

45.5%

5.3%

2.1%

第二部分:主观题

11、你认为对你的成长影响最大的名著是哪些,举例说明。

12、你认为在我校开设“名著导读”课的意义有哪些?说明理由。

13、在阅读名著方面你希望得到那些帮助,有哪些好的意见和建议。

(二)统计结果分析如下:

1、现阶段中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现状。

从统计结果来看,中学生主动阅读中外名著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且以应试和教师要求下被动学习者居多,不愿意涉猎课本之外的名著。但是,大部分学生都能对大纲要求的名著有所了解,知道他们的作者以及人物,能意识到阅读中外名著对他们学业及生活方面的积极意义。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出于应试目的。他们在课外阅读上还存在不少误区:偏食,猎奇,求速。他们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或曲折的情节,或离奇的故事,或绮丽柔情,或神武枭雄。这反映出学生对于名著阅读存在功利性和低俗性。利用闲暇时间主动阅读名著的属于自制力较强且对名著兴趣较为浓厚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家长都支持学生阅读名著,学生对开设“名著导读”课的期望值很大,对于经典的名著学生还是愿意去阅读的,对于教师也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2、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现代中学生对中外名著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多数中学生因阅读与积累太少,学生学习兴致不高, 阅读名著时间不够充裕,阅读范围较为狭窄且有所偏离,阅读方式有待进一步提高,学习被动, 效率低下。而且他们经常采取短平快的阅读方式,只看缩写本,只看“名著简介”,甚至只看老师整理出来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主要场景等所谓精华内容和考试中有可能考到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来自影视、网络等媒体对名著阅读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学生不去阅读文字,就难以通过文字内化成一种精神营养,名著所蕴含的深邃思想文化精华就不会很好的传承下去。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对名著的基本审美、想象能力和赏析方法, 难以感受其魅力,不知道如何学习欣赏名著,而且任课教师在“名著导读”的过程中也缺乏一些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本次问卷调查以及研究课题的开展也就是基于此而立项的。

四、改进的方法与措施

1、以新课标为依据,培养深入阅读文本的好习惯

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系统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审美概念——涵泳品味。朱熹有“虚心涵泳,切已省察”的整体阅读法则。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对于'文学名著',似乎该偏重在涵泳和体味方面(通解文意当然是先决条件)。”要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这意见就是: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箧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领会它。如果拘于有迹象的文字,而抛荒了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至多只能够鉴赏一半,有时连一半也鉴赏不到,因为那没有说出来的一部分反而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阅读文学名著,必须深入阅读文本。只有深入阅读文本,才能对文学作品进行感知,领悟,  才能有个性化的、独立自主的体验,并调动现有的生活积累,驱遣自己的想象,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最后达到读者与作品之间“贴然无间”的共鸣佳境。

2、教师应该从学生及学校实际出发,整合教学大纲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对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量作出了规定,而且对课外阅读的目标有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还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四大文学样式的一些特点。第二是欣赏文学作品的时候能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还有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也能够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都能够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现在的语文教师所面临的授课对象大都是2000年前后出生的学生,与“80后”和“90后”的学生相比,生活和物质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学生思想非常活跃,自我意识比较强。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学生的实际状况,再经过详细的调研之后才能结合新课标去制定教学大纲,与时俱进的备好每一节课,让学生感觉教学能真正贴近自己的生活,能真正调动起自己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利用教材节选的名著,引导学生阅读整部作品。

中学语文教材中“名著导读”的所有推荐作品,都围绕教材中的课文内容以及单元主题来设计。如七年级上册有《纸船》,导读安排了冰心的《繁星·春水》;七年级下册有英国小说家笛福的《荒岛余生》,导读就专门对《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进行了介绍,并且选择几个精彩片段,来激发学生阅读整部作品。让学生懂得在人生走进绝境时,也要努力寻找生命的亮色,绝不能放弃自己的生活信念。如课内有成长单元,导读就推荐了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以他历经艰难的成长经历,告诉学生在面对人生的不平与磨难时,要经受住苦难的磨砺,成长为自信、乐观、独立、坚强的人;又如七年级下册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八年级上册有《阿长与<</font>山海经>》,八年级下册有《藤野先生》,导读就安排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学生就可以全面了解作品,进而了解作家童年的一些经历带给他的思索;像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以“对普通人给予爱”为主题,书后就介绍了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作品表现了老北京下层贫民在艰难的生活中挣扎浮沉的悲惨命运,可以结合单元中另外一篇文章《老王》进行阅读,培养学生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关注普通人、关注弱者的生存境遇。

4、教会学生欣赏名著的方法,提高写作素养。

阅读名著要积累、品味字词句,把握作品的篇章结构,感悟、鉴赏作品蕴含的高尚情感和深刻哲理,从而使心灵得到滋养。还应该在原有知识能力的水平上,充分运用并加以延伸。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探讨作品的写作特色,学习名家的写作技巧,借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它既有相对独立的故事情节,也是梁山中一些好汉殊途同归的重要铺垫。选文中精彩的“智取”情节,向我们展示了作者对人物个性化语言的驾驭,细节描写的令人叫绝,逼真的环境烘托,都是在写作中非常值得借鉴的。尤其是小说人物的塑造,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及侧面描写,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正如金圣叹所评价的:“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是学生学习人物塑造方法的优秀范本。

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名著导读教学。

好奇、求知是中学生的天性,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相关资料,合理整合利用教学资源,有效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诱导学生走进文本。让他们进行“主动的生动活泼的真实的阅读”。影视、动漫、游戏等的阅读不能替代经典原著的阅读,但影视作品通俗、形象、可感。几部古典名著尤其是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都拍成了电视剧,并反复在播放,几乎家喻户晓。

6、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指导学生对中外名著进行探究性学习,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给学生布置名著阅读的题目或者让各小组自己选择,教师给与适当指导,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以及主题思想等等,最后在全班进行分组讨论,教师最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表扬与肯定,对表现差一点的小组进行鼓励和引导,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