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与研究》第二阶段总结
(2022-05-28 21:43:49)第二阶段总结
2021年11月我们申报的《“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正式开启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全体课题成员将以新课标为理论依据,在双减政策的指引下,以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规范作业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为前提,从高质量、创造性作业设计出发,以设计出与“双减”政策相适应的作业模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趣味性、实践性的新型的作业形式带来的乐趣进行探索研究。现将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层次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的小学语文作业。
2.通过课题研究,激发小学生对语文作业的兴趣,培养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知识向能力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课题研究的措施与方法:
1.认真解读“双减”政策和文本,了解政策要求,把握教材重难点。紧密结合教学实践,增强科研实效。
语文作业设计,必须结合“双减”政策要求,进行文本的解读及钻研教材,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基本的,也是最直接的研究切入口。语文作业设计从钻研教材开始,以减轻学生负担为目标,要想设计出创新性作业,教师必须要解读“双减”政策、要在备课时深度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做出深入细致的分析、琢磨、思考、处理和加工。
2.创造性地设计作业。
追求预设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作业设计前必须首先考虑如何与课堂教学紧密融合,且具有趣味性、生活性、实践性。
3.梳理作业设计案例,树立减负作业设计意识。
4.注重积累一手材料,充实过程研究档案。
课题研究的成果来源于大量的一手材料,材料的积累来源于实践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用心、细心、耐心、专心,视材料为命根子,做到分类明确、归类科学、整理规范、内容充实、观点鲜明。
5.双减作业展评,提高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依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进行作业的优化设计,把作业与实践相融合、与生活相连接,不仅激发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发挥了作业育人功能,还促进了孩子们个性特长的发展。切实让“双减”下的作业减负落地有声,让孩子们真正爱上作业,爱上学习。。
6.加强科研理论学习,及时总结。
教师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要研读教材,深刻理解双减要求,将其实践于教学活动及作业设计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在这几个月的课题研究中,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们不断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研读双减政策,力求做到准确理解,为我们的课题研究做好引领。通过自主、讨论、实践体验等途径进行作业内容及形式的设计,做到了语文作业与其他学科作业、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作业设计,创设出了新型的作业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趣味性、实践性。在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题研究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指导下,在课题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我们也感到存在以下问题:
1.通过课题的研究,大部分学生爱上了作业,爱上了学习。尤其是合作性和实践性强的作业。
2.在进行语文作业与其他学科及生活实践相结合的作业设计时,由于有些教师缺乏绘画基础,导致作业无法生动形象的展现出老师的思想,不能有效引起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认识字少,作业中如果缺少了图画,理解题意容易发生偏差。
3.如何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素养,在实践与反思的过程中,实现教师与课题的共同成长?
五、改进措施
1.紧密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增强科研实效。
课题研究本身就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在后期的研究中我们必须把课题研究切实渗透到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环节中去。
2.注重积累一手材料,充实过程研究档案。
课题研究的成果来源于大量的一手材料,材料的积累来源于实践地研究。在后期的研究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用心、细心、耐心、专心,视材料为命根子,做到分类明确、归类科学、整理规范、内容充实、观点鲜明。
3.加强科研理论学习,及时总结撰写教学心得。
在积极实践活动过程中只要细心观察、认真分析每堂课的作业设计,把其中出现的问题、成功的体会及时记录下来。同时通过网络、书刊、杂志加强科研理论水平的自修,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科研理论素养,竭力使自己达到教育科研专业水准。在后面的研究方面撰写更多、质量更优的论文、案例、设计等经验性文字材料。
我们希望在后期的课题研究中,课题研究能结出更加丰实的硕果,课题顺利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