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写话教学之我见
(2018-05-23 15:08:21)分类: 论文 |
小学低段写话教学之我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把写作在第一学段中定性为“写话”,在第二、第三学段定为“习作”。二年级学生初学写话,许多教师目标不明,人为拔高,致使低年级写话出现了不少误区。2011版课标对第一学段写话目标的定位是这样的:“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从目标中可以明确,这一阶段的指向是尽力减少对学生写话的束缚,不给写话设置条条框框,旨在通过乐写、多写达到会写,然后进入相应的句式表达性的规范。要求是学生习作的重要标杆,只有明确要求,学生才能把握习作的方向。作文的很多东西需要学生自悟,但要在教师“以生为本”的理念下进行科学指导,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遵循序列,努力找准年段写话训练点
综观教材的编排,整个二年级只进行了5次写话训练,要达到课标对二年级写话提出的目标似乎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结合教材特点,对单元主题和口语交际内容进行开发、细化、整合,让写话的内容更细致,更有操作性。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通过看图和观察,培养学生捕捉事物现象的能力。这个阶段的语言发展,重点是说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切不可提出过高的要求。
二、扎实起步,有效指导走好写话每一步
下面以重组后的单元为例,谈谈如何指导低段写话。
(一)根据年段特点,把握写话目标
小学低段是学生想象活动的敏感期,教师应努力通过创造性的想象写话来培养学生再现表象的技能。如教材中第八单元口语交际《推荐一部动画片》,教材从说和听两方面对学生口语交际提出要求:说的方面,要求注意说话速度,让别人听清楚;听的方面,要求认真听,了解别人讲的内容
从要求中发现,如果以口语交际中的内容作为写话的内容,就太宽泛,建议也不好写,所以我觉得可以调整为“向大家介绍一部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动画片”。这样的调整能使学生学会这样的句式:我最喜欢的一部动画片的名字是什么,我最喜欢的动画人物是谁。符合课标对第学段提出的写话要求:“能用简单的话说出自己的想法,能写几句通顺连贯的话。”
实践证明,小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形成,必须经历从口头到书面、从说到写的过程。写作训练也应根据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从低年级开始处理好从听到写的过渡,以说促写,说写并重。扎实完成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保障写话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二)训练语言表达,推动条理写话
1.仿课文形式,在模仿中起步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在写话教学中,让学生适当地仿写课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而且能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巩固,从而达到以写促读、以读助写的效果。如写春天,可以模仿第一单元《找春天》。同样,后面几个单元也可以找到模仿的课文和范例。
这样的模仿,既有仿写的痕迹,又有新创的内容,通过原文复现,使学生逐渐学会迁移重组。儿童的语言就是在反复的模仿中渐渐丰富起来的。
2.教写话顺序,使言之有序
要让学生写出通顺、有活力的话语,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写作顺序和程式。基本的、常见的顺序有先概括后具体(常见的总分段式):先具体后总结;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按地点的转换;写一件物品,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里到外,由近而远,从形状到色彩:写景时先写植物再写动物;写一件小事,按“先……接着……然后……最后……的顺序;写一个小场面,按“有的……有的……还有的……”顺序,等等。
这些写话顺序的教学,可以借助课文段落教,可以借助课外范文教,也可以借助班里学生现场的作文教。在学生领悟了典型段落的精妙结构、掌握了带有规律性的语言之后,教师适时组织语言模仿的迁移练习,打开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他们写出结构严谨、主旨集中的语段。如《春天》的写话顺序,可以用总分段式,可以按地点转换,也可以按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的顺序。
写话思路的指导,在无形中降低了写话的难度,给了多数学生一架写话的梯子,更重要的是不会让学生对写话产生畏惧心理,同时他们也会自然而然地按照不同的思路去写。
当然,“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也并不是天马行空,胡编乱造,而是应该依托现实,合理创编,语言规范,文从字顺。在“自由”与“规范”之间寻求平衡,充分发掘“自由”的要素,高度关注语言之“规范”,让“自由”与“规范”相得益彰。
(三)推荐语言素材,丰厚表达积累
众所周知,学生最头疼的事情莫过于写作时无话可说,有话不会说。只有储备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在需要的时候才可以信手拈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积累语言、组织语言,从而形成能力。通过大量素材的积累,使学生感悟、积淀一定的语言素养,在潜移默化中规范口头语言,有助于书面语言的表达。
在这个以《春天》为主题的单元写话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关春天的语言素材,丰富他们的写作材料。
1.连词成句,让美丽串串呈现
二年级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是有限的,有些词语在生活和学习中见过,但学生未必能在写话时加以运用,教师应适时向学生推荐词语,让学生有选择地加以运用,这也是学生积累词语、运用词语的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如在《春天》为话题的写话中,可以推荐以下词语:“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风送暖、百花争艳、春回大地、花红柳绿、万紫千红、百花齐放。”这些词语大部分是教材中出现过的,学生记忆犹新,非常感兴趣。但是这些词语用得过多,也会使得学生的文章干人一面,如何在掌握这些词语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也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2.妙语连珠,让精彩纷纷呈现
写话过程中,从词到句子,层层铺垫,由易到难,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儿童的言语天分被充分激活,也才会有写话过程中的妙语连珠,精彩纷呈。
描写早春的: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
3.古诗内化,让璀璨慢慢凸显
写话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诗句会提升作文的品质。如在《春天》为主题的写话中,可以推荐下面的诗句让学生运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根据学情,关注学习起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必要的点拨,让学生真正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而不是鹦鹉学舌,能将课文中的语言在不同的情境下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四)重视病句诊断,锻炼修改能力
古人为文往往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斟字酌句,反复推敲,锤炼语言,才能学会准确运用语言。二年级学生在写话时经常会出现一些语句上的毛病,在写话指导过程中,教师可提供学生经常出现的毛病以引起关注。
这样的引导基于学生的起点,从说到写,从写到改,让学生亲历了写话的整个过程,使他们乐于交流,易于表达。
有了教师这样扎实细致的指导,才有了下面这些优秀的学生习作。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小树发芽了,花儿露出了美丽的笑脸,大雁从南方飞了回来,小溪又开始弹奏它的乐曲了。
(李可欣)
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花也开了,有红的、有黄的、还有白的,小鸟也在枝头叽叽喳喳的唱起了歌。我们脱下厚厚的棉衣,换上轻便的运动服,到草地上玩,我们有的跑步、有的跳绳、还有的玩游戏。我们玩着玩着,觉得有点累,但是我们觉得空气很清新,就不想回家了。
(张艺函)
朱光潜先生说,在同一棵松树面前,木商看到的是松树的实用价值,科学家探究的是松树的成长规律,艺术家则持欣赏的态度。因此,对同一件事,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体验,同样的体验有不样的表达。同样是写秋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写了自己眼中的秋天。大胆的想象、流畅的表达、准确的用词、语言的灵性,超出了二年级学生的写话范畴,内容具体,想象丰富,语言生动富有灵性。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这也是低段写话所需要的。
遵循序列,扎实起步,在自由与规范中平衡,以宁静之心走向学生的表达
,回归写话之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