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学设计
(2018-08-27 16:19:31)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短歌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短歌行》是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课《曹操诗二首》中的一首。本单元的主题是生命之思。主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从而思考生命价值的最佳体现。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经过一学期多的学习,在诗歌阅读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对诗歌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本单元探究生命的价值,引导学生珍惜光阴、积极进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2.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背诵整首诗。
过程与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加深对作品情感变化的把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品读诗歌,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揽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大忧思、大气魄。
2.培养学生珍惜光阴、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到曹操,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毁誉参半。易中天是这样评价曹操的:可爱的“奸雄”: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曹操到底是怎样的人呢?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短歌行》来认识曹操。
二、解题
(生答,师补充。)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 “长歌”“短歌”都是汉乐府中的曲调名称,根据歌词音节长短进行划分。一般而言,长歌热烈奔放,短歌低吟短唱。
三、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生回答后,师展示幻灯片补充)
东汉末年,皇权衰微,国家残破,群雄并起,战争连绵,生灵涂炭。曹操胸怀大志,心忧天下,渴望广纳贤才,建功立业,一统天下。
四、
活动一: 自主探究:(一生读——生评——齐读——师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探讨中体悟诗人在诗歌中体现的思想感情。)
问题预设:
1.诗中反复出现的是哪一个字?
2.找出诗中体现诗人情感的诗句,试着绘出诗人的情感变化图,并加以分析。(把情感曲线图画在纸上并做好变化标注,小组派代表上黑板画图并作分析)
五、再读诗歌,品诗论世:
活动二:组内赏读,代表发言
思考:诗人为何而忧?(教学设想:通过小组的进一步合作与交流,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小组讨论后交流,学生代表发言,其余学生补充。)
讨论后明确:
人生短暂
曹操在《蒿里行》中这样记载:“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却不得,由此发出深沉的忧叹。正因为生命有限,他才更懂得珍惜光阴,干出一番经天纬地的事业来。
六、悟读诗歌,品诗论人
活动三:1.品味《短歌行》中最能打动你的诗句,谈谈你对曹操的认识。
2.你还读过曹操的哪些诗歌,从中读出了什么?
明确:1)宏大志向;霸气
2)谦恭之气;广博的胸襟
3)待人真诚、热情(爱才惜才);
4)对犹豫彷徨未找到明主的贤才给予关心和同情
5)对人才的尊重
各组学生发言后,师小结:
曹操忧人生,忧贤才,忧天下。因壮志难酬而忧,但他没有陷入低沉的哀叹而不能自拔,反而因忧愁而迸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 。《短歌行》是曹操胸怀大志的壮歌,体现了直面现实、热爱生命的担当与豪情。曹操的忧是进取中的忧,是追梦中的忧,是反复忧愁后的奋发激昂。生逢乱世,他彰显了生命价值,影响推动了一个时代。
七、“经典咏流传”
活动四:小组合作:设计一种自己擅长的方式来表达对《短歌行》思想情感的理解。(或诵读或吟唱,方式自定)
(设计说明:带着敬意,唱响经典。)
八、拓展(小组讨论、交流后总结,代表展示。)
学《短歌行》,你会联想到哪些心怀天下、勇于担当、忧国忧民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深入阅读曹操的诗歌,加深对曹操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九、我们的心声:那么生逢盛世的我们又该如何去做?
预期生成:珍惜光阴,积极进取;
对生命价值的彰显;
热爱生命的担当。
十、
十一、布置作业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短歌行》。
2、课后练笔:《我眼中的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