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冬瓜常见病虫高清图谱大汇总「11病+5虫」

(2019-04-30 13:42:16)
标签:

杂谈

冬瓜常见病虫害种类很多,病害常见的有霜霉病、枯萎病、蔓枯病、病毒病等,虫害主要有温室白粉虱、美洲斑潜蝇、蚜虫等,危害严重。
常年因病虫害的发生为害造成的损失严重。
在栽培中常见病虫害该如何防治?今天给大家整理一下!

1. 冬瓜蔓枯病
危害症状:
叶片上,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
有的自叶缘向内呈V字形,淡褐色,后期病斑易破碎,常龟裂,干枯后呈黄褐色。

茎蔓上,病斑椭圆形至梭形,有时会溢出琥珀色的胶状物。

病害严重时,茎变黑腐烂易折断,病部以上的枝叶萎蔫枯死。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嘧菌酯+咪鲜胺、嘧菌酯·百菌清、苯醚甲环唑+代森联、异菌脲、甲基硫菌灵+百菌清等对水喷雾。
茎上出现病斑后,药及时涂抹茎秆上的病斑,可选用甲基硫菌灵、氟硅唑等药剂。
2. 冬瓜疫病
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茎和果实,也危害叶片。
叶片
刚开始出现水渍状病斑,湿度大时,病斑扩展较快,病叶迅速腐烂。

先从近地面茎基部开始,刚开始是水渍状,然后软化缢缩,叶片会萎蔫下垂,全株枯死。
果实发病
先从果蒂处开始,出现水渍状暗褐色凹陷病斑,然后果实皱缩软腐,表面长出白色霉状物。

化学防治:
发病前施药常用氰霜唑+百菌清、嘧菌酯、丙森锌、恶唑菌酮·锰锌等。
田间发病时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烯酰·锰锌、精甲霜·锰锌、丙森·异丙菌胺等。
3. 冬瓜枯萎病
危害症状:
苗期
幼茎基部变褐缢缩,萎蔫、猝倒。
成株期
初期下部叶片不变黄就萎蔫,刚开始的几天早晚能恢复。
过段时间以后不能再恢复,会萎蔫枯死。


潮湿时,茎基部半边茎皮纵裂,常有胶状物质溢出,上面有粉色霉状物,最后病部变成丝麻状。
刨开根茎病部,维管束变褐色。

化学防治:
在幼苗定植时或发病初期,可喷施苯菌灵、甲基硫菌灵+琥·乙膦铝对水灌根,视病情7~10天一次。
4. 炭疽病
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有时也危害茎部。
危害症状:
叶片
病斑近圆形,边缘有黄色晕圈。

严重时病斑相互连结成不规则的大病斑,导致叶片干枯。

茎蔓
产生略微凹陷的病斑,发病严重时绕茎一周绕茎一周造成病部以上枝叶枯死。

果实
刚开始出现水渍状浅绿色病斑,后变成黑褐色稍微凹陷的近圆形病斑。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选用唑菌胺酯、咪鲜胺+百菌清、苯醚·咪鲜胺、溴菌腈+代森铵、苯醚甲环唑等药剂。
5. 冬瓜白粉病
主要危害叶片。
危害症状:
初期叶片上产生近圆形小粉斑,后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圆形白色粉状斑,严重时整个叶面都是白粉,后呈灰白色,叶片变黄。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喷施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百菌清、腈菌唑+代森锰锌、宁南霉素+克菌丹对水喷雾,视病情7~10天一次。
6. 冬瓜褐斑病
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茎蔓。
叶片染病,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差异较大。
小型斑黄褐色,中间稍浅;大型斑深黄褐色。

湿度大时,病斑正背两面均可长出灰黑色霉状物,后期病斑融合,致叶片枯死。
叶柄、茎蔓染病
病斑椭圆形灰褐色,病斑扩展绕茎1周后,致整株枯死。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喷施咪鲜胺+代森锰锌、唑醚·代森联、苯醚·咪鲜胺、嘧菌·百菌清、喹啉铜等对水喷雾,视病情间隔7~10天喷一次。
7. 冬瓜黑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
危害症状:
果实染病
刚开始出现水渍状小斑,褐色,后期病斑逐渐扩展成深褐色至黑褐色病斑。

叶片染病
病斑发生在叶缘或叶面,不规则褐色,严重时,导致叶片大面积变褐干枯。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可以选择苯醚甲环唑+百菌清、异菌脲、嘧菌酯、苯霜灵+百菌清、唑菌胺酯+克菌丹、甲基硫菌灵·硫磺+代森锰锌等药剂。
8. 冬瓜绵疫病
该病多在近成熟时突然发病造成大量烂瓜、损失很大。
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近成熟果实、叶和茎蔓。
果实染病
先在近地面处现水渍状黄褐色病斑,然后病部凹陷。

病斑上密生白色绵絮状霉,最后病部或全果腐烂。

茎蔓染病
蔓上病斑绿色,呈湿腐状。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喷施烯酰·锰锌、氟吗·锰锌、霜霉威+百菌清、甲霜·霜霉威、霜脲·百菌清等对水喷雾,视病情间隔7~10天一次。
9. 冬瓜病毒病
又称花叶病,主要为害冬瓜。
危害症状:
会导致冬瓜呈全株性花叶或瓜畸形。
茎蔓染病
蔓上病斑绿色,呈湿腐状。

早期病株明显矮化,节间缩短,叶片变小或畸形。
中后期感病株的病叶呈浓淡相间的斑驳或叶面现泡状突起,皱缩。

病瓜畸形,瓜面现泡状突起或浓淡斑驳状,难于继续长大。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菌毒清或混脂酸·铜、吗琳胍·乙铜、菌毒·烷醇(病毒克)、宁南霉素、菇类蛋白多糖、混合脂肪酸铜等药剂。
另外,蚜虫、粉虱等刺吸式口器昆虫是主要的传毒媒介,应加以防治。药剂可以用啶虫脒、吡蚜酮、吡虫啉等。
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10. 冬瓜霜霉病
主要为害叶片。
危害症状:
叶缘或叶背面会出现水渍状不规则形病斑,之后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斑块。

湿度大时叶背面会长出灰黑色霉层。
后期病斑破裂或连片,导致叶缘卷缩干枯,严重的田块变枯黄。
化学防治:
发病前要进行预防,可选择嘧菌酯、恶酮·霜脲氰、恶唑菌酮·锰锌、丙森锌、代森联等喷雾预防。
田间发病后,发病初期可以喷施氟菌·霜霉威、烯酰·锰锌、吡唑醚菌酯+百菌清、氰霜唑+代森锰锌、甲霜灵·锰锌等药剂。
11. 冬瓜黑星病
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茎和果实。
叶片上产生黄白色圆形小斑点,后穿孔,孔洞周围有黄色圈。

茎蔓、瓜条染病
病斑后期变暗褐色,病斑不规则,并有凹陷、流胶现象。

潮湿时,病斑上密生黑色霉层。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可以喷氟硅唑+全络合态代森锰锌、异菌脲、腈菌唑·代森锰锌、嘧菌·百菌清等对水喷雾。
12.瓜蚜
危害症状:
以成虫与若虫在叶背和嫩茎上吸食植株汁液。

瓜苗嫩叶与生长点被害后,叶片卷缩,瓜苗萎蔫,甚至枯死。
老叶受害,提前枯落,造成严重减产。
此外,蚜虫还是传播病毒病的重要媒介。
化学防治:
常用药剂有吡虫啉、啶虫脒、螺虫乙酯等。
因蚜虫容易产生抗药性,防治时要经常更换农药,施药时注意喷洒于叶背,才能控制为害。
13.白粉虱
危害症状:
主要以成虫和幼虫群集在冬瓜叶背吸食植物汁液,使叶片褪绿变黄,萎蔫致死。

虫子排出的大量蜜露会加重煤污病的发生,影响植物的呼吸和同化作用。
防治方法:
(1)设置黄板,然后涂上机油,放在田间诱杀害虫。
(2)常用药剂有啶虫脒、苦参碱、噻虫嗪、烯啶虫胺等。
喷药时一定要喷施均匀。
14.蓟马
为害冬瓜的蓟马主要是棕榈蓟马,又称瓜蓟马。
危害症状:
主要以成虫、若虫锉吸作物的花、心叶、嫩芽。


被害植物的生长点萎缩,变黑,且有丛生现象。
心叶不能张开,幼瓜受害变畸形,严重的成瓜受害,皮上粗糙有斑痕或锈斑。
化学防治:
由于蓟马虫体极小,早期难于发现,加上其繁殖快,极易成灾。
因此,在防治上要注意经常检查,及早发现,及时用药。
可选苦参碱+吡虫啉、啶虫脒+吡虫啉、阿维·吡虫啉、乙基多杀菌素等药剂,每隔4~5天喷1次,连续喷3~4次。
15.斑潜蝇
成虫和幼虫均可为害。
危害症状:
吸食汁液,幼虫会在叶片或叶柄上产生不规则的弯曲形虫道,破坏叶绿素,影响光合作用。

化学防治:
在卵孵化盛期或初龄幼虫高峰期用药。
在斑潜蝇的防治中,幼虫可以用灭蝇胺、阿维菌素,成虫用吡虫啉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16.瓜绢螟
危害症状:
幼虫食害冬瓜的叶片。

多潜伏在叶背取食,危害严重时,大部分叶肉被吃光,仅仅留下叶脉。

还会咬食瓜条,或蛀入果实和茎蔓进行危害。
防治方法:
幼虫发生期及时摘除卷叶,带出田间。瓜条采收完的要及时清理瓜园,清除枯藤落叶。
掌握在瓜绢螟卵孵化始盛期,最迟到3龄幼虫高峰期及时喷药。
可选用氟虫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阿维菌素等进行防治,不同农药要交替轮换使用,严格掌握农药安全间隔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