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年级海量识字的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2017-11-14 19:59:45)一、开题报告内容(表格不够可以自加页码。)
(一)课题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问题界定清楚、真实可信、表述严谨) 1.选题背景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各班都有学困生,他们识字量少,错别字多。写话、习作时文思枯竭,错别字连篇。大家都说“得语文者得天下”,这种连字都认不全、写不对的孩子如何能适应后续越来越复杂的语文学习。传统的语文教学,每个学期紧握一本教材,翻来覆去地讲,既没新意,识字量也很有限。识字量不够,直接导致阅读滞后。而阅读滞后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其中很有可能会错过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期,尤其是会错过培养孩子母语情怀的黄金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应在一二年级,中年级之后就会相对困难。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使孩子在8岁左右进入自由阅读状态。就中文阅读而言,必须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才能为自主阅读提供基础。然而,按我们沿用了几十年的语文教学的进度,小学生认完2500个左右的汉字需要五六年时间,这就意味着他们的自由阅读期被延迟到了10岁以后。所以,我们的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2.课题研究的现状:
低年级识字教学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我国的汉字不是简单的书写或记录符号,而是一个个故事,是凝聚着先人的智慧,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中国第五大发明,“是人类最高智慧的杰作”。因此,识字教育在我国教育史上历来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甚至把孩子受教育说成“去识字”,可见识字内涵之丰富。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一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如何让学生识记生字成为低年级教学的难点。然而,文字毕竟是枯燥的书写符号。所以,当今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们就利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司霞老师的“随文分散识字法”、窦桂梅老师的“不拘一格,灵活识字法”等,虽然这些不同的识字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识字的目的,但是这些方法只是零散的,随意的,没有集中整理、归类,没有形成规范的操作步骤和固定的教学内容。 3.创新之处: (1)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如何解决学生识记枯燥的生字成为教学的难点。当今很多教师就研究了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识字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识字的目的。 (2)我校是邯山区窗口学校,生源较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比较重视,我的课题研究可以得到家长的配合,尤其是需要家长给孩子买大量的书籍和与孩子进行亲子共读。本课题的研究是给学生提供海量的儿歌、童谣、谚语、顺口溜等,以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下认识生字。相信通过多读、多看,反复与生字见面定能达到高效识字的目标。
(3)本课题在以往不同识字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潜心研究,把以往分散的识字方法进行归类、整理、分析并逐步改进、总结出“灵活多变、科学有效”的识字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多样的识字方法,并在海量的阅读中反复练习,促进学生识记效果的提高,让他们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快乐。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将创作出一套适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校本教材,将作为教材的补充,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学生的识字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4.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5.课题的界定 “海量识字的方法研究”中的“海量”是指打破教材的单一性和唯一性,给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认识生字,秉承多认少写的原则,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识字方法”是指加一加(熟字加偏旁),减一减(熟字去偏旁),换偏旁变新字,熟字换部件变新字,加一笔变新字,换一笔变新字,减一笔变新字,猜字谜,近义词、反义词,看图形,偏旁归类,象形字,生活中识字,会意字识字等方法。 本课题就是要改革以往枯燥单一、灌输式的识字教学方法,改变汉字教学理念,整合有效的识字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技能,使学生真正爱识字、乐识字、轻松识字。通过海量识字的学习,既使学生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 6.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课题研究紧扣课改难点,探索解决节点,试图通过教学实践的尝试,让课堂学习更快乐更高效,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进而催生新的教育模式。 1.让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跳出识字的量羁绊,选取儿童喜闻乐见的读物来领着学生读,读各种各样有儿童趣味的儿歌、故事、俗语、歇后语、谚语、成语等。折磨教师和学生多年的识字教学可以得到改进。并适时渗透象形、会意、形声等字理知识来帮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识字的手段、方法、技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阅读。 2.经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并总结出一套适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方法或模式,并推广到其他班级试用。 3.仅仅依靠一本教材就想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仿佛比较困难,本课题研究将通过实践、筛选,编辑出一套适合推广的低年级识字校本教材。真正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率!
|
||
(二)课题研究目标、任务和研究方法 1.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海量识字的方法研究”,转变应试观念,切实克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减轻学生的负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阅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3)通过研究,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培养教师准确找到适宜学生学习的课外读物的能力,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科研水平,力争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 2.课题研究的内容 (1)激发识字愿望,感受阅读乐趣
(2)拓宽识字渠道,提高识字效率
(3)培养识字能力,鼓励自主识字,培养阅读兴趣。
3.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法:找出几个识字能力强和识字能力弱的孩子,分成两个组,对他们运用各种识字方法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研究,找到确实可行的海量识字、高效识字的方法。为海量识字方法的推广做好准备。
|
||
(三)研究过程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09-2017.10)
2.2017年10月 (1)第一周:形成小学低年级识字现状调查及分析报告,提出研究策略、方法和途径。 (2)第二周:结合教材、《学拼音儿歌77首》、学拼同学的名字等手段,让学生在多种情境中快乐地学习汉语拼音,为今后的自主识字、查字典打下基础。 (3)第三、四周:跟着部编版教材的学习进度,加入象形字的归类识字教学,选择有代表性的象形字进行学习,讲解汉字的来源、发展、演变的小故事,比较古今汉字的变化,激发孩子们学习汉字的兴趣,为后续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7.11-2018.06) 1.2017年11-12月:以象形字为依托,引导学生学习常见的形声字,把有代表性的形声字跟象形字联系起来,让学生的汉字学习成为一条线,一个体系,为以后的自主识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2.2018年01月:在象形字和形声字学习的基础上,引入会意字的教学,让孩子们知晓古人造字的智慧,理解汉字的音、形、意,让汉字的记忆不再依靠死记硬背。也更加激发孩子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3.2018年02:寒假期间,结合大阅读和归类识字的儿歌、童谣,继续练习拼音识字,提高拼音拼读的能力,进而扩大识字量。在有趣的儿童读物中和童谣里识字,进一步巩固拼音识字的能力,也培养亲子共读的好习惯。 结合大阅读继续进行识字训练,鼓励家长带着孩子走出家门,到生活中进行自主识字,并将自己识字的场景和所识汉字记录下来,出一本暑期生活识字的小册子,可以配图画或照片,旁边进行简单的文字说明。 4.2018年03月:在了解了古人造字规律后,跟随教学进度,将常见的含有提手旁、单人旁、三点水、两点水、月字旁等偏旁的汉字,编成儿歌或小故事,继续练习拼音识字,提高拼音拼读的能力,进而扩大识字量。利用课上、早读、午读、家里的时间,加大孩子的识字量。每个偏旁学完后都有小检测,让识字落到实处。 这种将汉字以部首归类的形式出现在孩子的视野里,将汉字分门别类地印入孩子的脑海。为今后的归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5.2018年04月:继续结合教材、大阅读推进归类识字,将所认识的汉字中的形近字编成儿歌或小故事,帮助学生区分其用处的不同,将出现错别字的可能降到最低。 整理前面语文识字的相关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和教育随笔。并完成课题研究中期报告。形成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基本模式。 6.2018年05月:继续结合教材、大阅读推进归类识字,将所认识的汉字中的同音字编成儿歌或小故事,帮助学生区分其用处的不同,将出现错别字的可能降到最低。 7.2018年06月:继续结合教材、大阅读推进归类识字,将所认识的汉字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编成儿歌或小故事,并用相配套的填空题帮助学生区分其用处的不同,力争将所学的文字准确运用。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8.07-2018.08)
课题研究过程的记录,资料的整理和收集。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方法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例、教学随笔、教后反思、校本教材的素材等成果的整理。
具体操作流程
|
||
(四)预期研究成果呈现形式 |
||
时间(月) |
任务名称 |
成果类型 |
2017.11 -2018.06 |
每月一篇研究日志 |
研究日志 |
07月-08月 |
梳理研究过程,完成一篇教育案例 |
教育案例 |
07月 |
校本教材的整理并辑印成册 |
校本教材 |
08月 |
撰写结题报告 |
结题报告 |
|
|
|
|
|
|
|
|
|
|
|
|
|
|
|
|
|
|
|
二、课题开题结论(地方不够可以附加纸张)
填写内容:专家对开题课题论证意见及建议。
张老师的开题报告叙述很详细,排版很规范,值得大家学习。课题“小学语文低年级海量识字的研究方法”的提出,范围明确,便于操作。选题背景能够从实际教学出发,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结合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很有说服力,课题的研究应该可以得以很好地实施。 我们汉字是音、形、意的统一,每一个汉字都有丰富的内涵,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建议张老师从汉字的象形字开始切入,激发孩子们学习汉字的兴趣;然后进行形声字的学习,让学生对于形旁和声旁的理解更加到位;最后可以是会意字的教学,理解古人造字的智慧。 对于课题界定,不光要界定“海量”这个概念,还需在“识字方法”上进行界定。 具体操作流程上可以描述得更简单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