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征君孙奇缝与辉县兼山堂

(2018-03-01 17:57:44)
标签:

兼山堂、夏峰、孙奇缝

辉县

分类: 新乡
夏峰书院位于河南辉县东夏峰村,是明清大儒孙奇缝所创办。孙奇逢(1585-1675),字启泰,号钟元,晚年自称岁寒老人,直隶(保定)容城人。少倜傥,好奇节。明万历二十八年举人。后不屑为训诂词章之学,以名教为已任。明清两代,朝廷十一次征聘他做官,他都拒招不仕,因此世人也称之为“孙征君”。晚年又在河南辉县夏峰村开堂讲学,所以又有“夏峰先生”之称。
清初,聚徒讲学者,最著名地三人,孙奇缝为北方代表与东南是黄宗羲、西北是李顒,合称为“海内三大儒”。孙奇缝被尊为“北方孔子”为当朝理学之大宗。
孙奇缝自幼跟学于叔父孙丕基,17岁乡试中举,22岁父母相继去世,与兄弟庐墓六年孝友。满清入关后,清顺治六年(1649年)十一月初十,寒风凛冽、黄沙蔽天,66岁老翁孙奇逢洒泪告别故乡,举家南迁。众乡亲哭泣送别,直至数十公里之外。十一月十三,孙奇逢作诗一首,记录下了这次艰难的跋涉:
垂老出门值岁寒,萧萧书剑伴征鞍。离家百里烟云隔,冻馁方知行路难。
南迁历时半年之久,一路上走走停停,行程500余公里。顺治七年(1650年)四月二十八,孙奇逢到达了辉县的苏门山。
顺治七年五月初三,和友人游百泉时,看到百泉书院颓废,孙奇缝感慨万千;七月十八日,卫河使司马裕慕名来访,为孙奇缝刻版印刷《苏门诗》。顺治八年(1651年)四月,孙奇缝夫人杨氏卒于辉县,在司马裕的帮助下,五月寄藏夏峰。
顺治九年(1652年),司马裕因得罪朝延而罢官司,将其在夏峰的住宅、田地“不收分毫”赠送给孙奇缝。顺治十年(1653年),孙奇缝移居夏峰,顺治十三年(1656年),在夏峰建起一座宅院,取《易艮》“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之意,起号堂名为“兼山堂”。传道讲学,接引门生,他齿尊德高,教授双颇得法。因此“天下望生之如泰山乔岳”,远近儒生,纷纷云集兼山不堂,拜师从学。当时北方学者,多出于其门下。士子学者称他为“夏峰先生”。
孙奇缝在兼山堂讲学同时,潜心研读易经,著作颇丰,其中《理学宗传》、《中州人物考》、《圣学录》、《北学编》、《读易大指》、《夏峰集补遗》、《四书近指》、《日普》等著作都是在兼山堂完成的。
康熙九年(1670年)魏一鳌三过夏峰,在兼山堂左侧建起了“雪亭”,
康熙十四年(1675年)四月二十一日,孙奇缝寿终,终年92岁。当年冬天,其高徒汤斌、耿极等人将其与妻子合葬于夏峰东原。汤斌作为墓志铭,魏莲陆作墓表,参加送藏人达上千人。后其门人弟子手植柏树300余株。并在兼山堂东侧建起征君夫子祠。

征君孙奇缝与辉县兼山堂

征君孙奇缝与辉县兼山堂

征君孙奇缝与辉县兼山堂

征君孙奇缝与辉县兼山堂

征君孙奇缝与辉县兼山堂

征君孙奇缝与辉县兼山堂

征君孙奇缝与辉县兼山堂

 
兼 山 堂
原兼山堂为一进三院,现仅存前厅(讲堂),后堂(兼山堂)及左右厢房四座十六间;新中国成立后,兼山堂一度作为镇粮站和村仓库,如今的兼山堂,东西厢房俱已坍塌,院内杂草丛生,一片颓废景象。2011年在东夏峰村委会(即原址上重建)西北隅重建兼山堂一座。
 征君孙奇缝与辉县兼山堂

征君孙奇缝与辉县兼山堂

征君孙奇缝与辉县兼山堂

征君孙奇缝与辉县兼山堂

新中国成立时,墓地仍柏林蔚然,有名人碑刻上百通。20世纪50年代后,征君墓地柏树被砍伐一空,墓冢被推平,名人碑刻被砸毁填入北边小河中。
沿着夏峰村委会向东直行1公里,在辉县总建七公司处找到了保护碑。如今地墓地位于小路中央,有些凄凉,但他的光辉的一生,影响世人几百年。

征君孙奇缝与辉县兼山堂

征君孙奇缝与辉县兼山堂

征君孙奇缝与辉县兼山堂

征君孙奇缝与辉县兼山堂
 
附:夏峰歌
夏峰歌是孙奇缝在顺治十六年(1659年)和顺治十七年(1660年)所创,是自己对晚年生活的写照。
垂老去乡关 ,听泉声三十年 ,夏峰烟月浑无厌, 茅屋数椽 ,修竹几杆, 这便是桃园鸡犬, 又何须驾柴车东海与西山。
戴笠锄是门外硗田 ,秋收约足充餐饭 ,鸡豚窥竹栏,蔬果缀山园 ,瓮头酿秫客至刚刚淀 ,数一遍汉唐宋元 ,谈一会孝友节廉, 迟迟散前村不远 ,归溪月正圆 。
年来食指添不计数, 孙子曾元名错唤 ,袖来梨枣床头散,几个去原上执牛鞭 ,几个窗下理芸篇 ,半耕半读相更换 ,喜的是家无逆颜 人人尽让无争辩 ,张公百忍不听妇人言 。
门前履满敢云洙泗士三千, 或负籍水云边, 或结茅竹树间,尼山最乐朋来远 ,齐奋勉 ,道学种子今只一线, 生平性僻师友倍多缘 。
莫谓我耄年 ,我胸中别有天, 饥餐困睡随方便 ,亦不参禅,亦不谈元 ,一篇孔孟彻宵旦 ,说什么程朱王陆门户便相悬 ,从陆征鞍 ,顺水扬帆 ,到头一样达畿甸 ,道同源, 躬行实践, 舌上莫空谈 。                          
萧然一榻卧西轩, 众儿孙轮流做伴 ,东窗旭满 ,南窗月转, 早昏枕上数双丸,耳聋免听俗人语, 眼暗不观非圣言 ,暗中检点策励 ,无忽风烛年。  
回头望容城 ,千里隔云烟 ,百门况味渐渐都经惯 ,不知理乱, 我且横琴把卷高卧兼山 。 
2018年3月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新乡定国湖
后一篇:新乡老君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