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修武百家岩

(2017-10-29 22:34:12)
标签:

竹林七贤

百家岩

修武

云台山

分类: 焦作
汉魏时期,汉献帝刘协和曹皇后常来到百家岩在这里避暑;魏晋时,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厌倦官场的奸诈和权谋,他们经常来到百家岩,在竹林中摆下酒席,弹起琴弦,轻松自在,宛若仙人。他们志趣相似把玄学的研究对象由老子推进到了庄子,提出了“越名教,任自然”新观点,最后形成了“名教就是自然”的新思想。七个人不仅在思想上崇尚庄子,而且在行为上狂放不羁,这些清流名士皆以谈玄清议为能事,以菲薄礼教为时尚。史称竹林七贤。
百家岩位于河南省修武县境内云台山景区停车场背后,站在停车场上可以看到百家岩的孝女塔。它是一个尚未开发完成的景区,游客进入大门时需在森林检查站登记个人信息。当地游众可在停车场大门前200米的十字路口左右均可到达景区门口。
百家岩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孝女塔,汉魏时期汉献帝的避暑台,二乐台遗迹,竹林七贤在这里活动的刘伶醒酒台、嵇康淬剑池(实为一块巨石)、嵇山亭,还有百家岩寺遗址和新建寺院、解虎坪等景点。百家岩的景点是“O”环线,从左开始崇明寺遗址→孝女塔、和尚塔→二乐台→天门赤壁、天门瀑布→刘伶醒酒台、嵇康淬剑池→环翠亭→百家岩寺→稽山亭→解虎坪→崇明寺遗址,百家岩寺后有通向天门山上的道路,山上有观音洞、黄龙洞等诸多景点。孝女塔后的上山小路,可以到达茱萸峰。
 修武百家岩

站在云台山停车场,可以看到百家岩的孝女塔。
 修武百家岩

国际友谊林
修武百家岩

修武百家岩

修武百家岩

修武百家岩

修武百家岩
修武百家岩

沿着大路去景区,大道平坦,就是绕的远。小道较近,曲径幽深,穿越林海。

一、孝女塔 
修武百家岩

修武百家岩

修武百家岩

修武百家岩

修武百家岩

修武百家岩

       孝女塔 始建于唐武后垂拱二年(686年),如意元年(692年)竣工,现塔身为金代大定年间重建,塔门东向,平面呈八角形,为九级楼阁式砖塔,高26.15米。塔身每层高度自下而上均匀递减,面阔逐层收敛,使整个塔身外形略呈抛物线形,塔心室方形竖井形为八角形藻井,檐下装饰成砖雕斜拱,塔身上做出仰莲花瓣等。孝女塔是河南省唯一的一座大型楼阁式金塔,对研究金代建筑艺术具有很高的价值,2006年4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孝女塔每一层结构均不相同,斗拱、铺作、耍头都不一样,在黄河以北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唐以前的砖塔、唐以后的木塔才能入选国务院保护单位。孝女塔下有地宫(已被盗),里面有石椁、舍利、经书等。
修武百家岩

修武百家岩
 
1986年11月21日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修武百家岩

修武百家岩

2006年5月25日分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修武百家岩

修武百家岩

孝女塔东南的那座三级小塔为“瑞云塔”,塔高5.3米,瑞云是明代百家岩寺一高僧,此塔为瑞云安葬之地,据考证,在此附近还有很多像瑞云塔这样的小塔,由于战乱和其他因素均已损毁不见。

二、天门赤壁

修武百家岩

修武百家岩

修武百家岩

修武百家岩

修武百家岩

修武百家岩

修武百家岩

从平川来,由南而北,入山门,仰望天门,即见这一悬崖绝壁,横空矗立,格外醒目,历称“柏岩”。其岩壁高180米,东西横越千米,一色红石,古柏岩生,银瀑高挂,云雾缭绕,蔚为壮观。元代名王恽游而望之,发出“依天惊绝赤城霞”的慨叹。岩壁上,有古栈道两条,贯串汉献帝避暑台、孙登啸台、丹书龛等自然纪念物,下有王烈泉、明月泉,以及历代碑碣多处,故称千米赤壁长廊。宏大,是开展攀岩活动的极佳场所。 

三、二乐台
 
修武百家岩

修武百家岩

修武百家岩

距离天门瀑布潭下约三十米处,有一巨石,名曰“二乐台”,三字朝下,若不是地上有“二乐台”铭牌,很难找到它。
  相传汉献帝曾与曹节皇后来此游玩,后人为纪念此事,方立此石,名曰“二乐”。盖取“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之意。

四、.刘伶醒酒台和嵇康淬剑石
 修武百家岩

修武百家岩

修武百家岩

修武百家岩

修武百家岩

崖壁栈道中,有一巨石长约6米,宽3米,高10米,其与山岩深涧极为相配,是攀登,观赏的佳处。据说,竹林七贤里的嵇康、刘伶来到这里采药、游览,坐在这块巨石上乘凉、休息,刘伶有时会醉卧石上,直到酒醒……”为纪念稽康在这里打铁,宋人在这里刻字纪念。

五、百家岩寺

修武百家岩

修武百家岩

修武百家岩修武百家岩

修武百家岩





修武百家岩

修武百家岩

修武百家岩

修武百家岩

百家岩寺最早由北齐(公元550-557年)稠禅大师创建,又名崇明寺,后多次重修、扩建。20世纪30年代毁于战火。稠禅大师为少林寺第二方丈。现在的寺庙是2006年修建完成的。

六、长泉、明月泉
修武百家岩

修武百家岩

 此泉系天下名泉,潜通东上方王烈泉,位于天门瀑布东约百米处。旁有石刻,称“明月泉”。古籍《水经注》早有记载,时名“长泉”。按泉,本为自然景物,但明月泉历史悠久,且有众多名人题咏和碑文记述,与人文景物密切相关,是介于自然景物与人文景物之间的历史纪念物,亦可称做自然纪念物。此泉四季长流,常年不涸,为百家岩葆一脉灵气。清代有《听明月泉》诗云:“疑是风声杂雨声,草轩独卧一心清;五更月色穿帘入,始觉寒泉彻夜鸣。”
 
七、汉献帝避暑台
修武百家岩

天门谷下百家岩中间崖壁上有栈道通至山上和山下,栈道中段有一块空地,长约40米、宽20米,有一小庙名叫观音堂(又称苦奶奶庙)。观音堂所在的位置即是当年汉献帝避暑台的位置。
《修武县志》记载,“汉献帝避暑台”碑在(百家岩寺)寺西避暑台下。字径尺许,笔致朴老,无年月款识,其侧就岩刻题名数人,俱剥落不存,所可考者有元祐四年蒋之奇和杞国刘明之、鼓山宋鼎等人同游。盖“汉献帝避暑台”六字亦宋人手笔也。相传汉献帝刘协当年曾同曹皇后在此避暑,而得名。 

八、解虎坪

修武百家岩

修武百家岩
      传说稠禅师神通广大,法能伏虎。有一天,他赤手空拳生擒一只猛虎,并念经感化它,之后在这块巨石上将其放归山林,故得名解虎坪。 解虎坪在百家岩寺山门前。本为一块红色石板,长方形,面积有七八平方米。传说,稠禅师神通广大,法能伏虎,且为武术大师。有一天他赤手空拳,生擒一只猛虎,在这一红石板上解之。此讯传开,百姓纷纷捐募银两,寺院很快建成。稠禅师后至嵩山住持少林寺,并传授精湛拳术,是为少林拳。

九、嵇山亭

修武百家岩

这个是清代修武县知县李景利为纪念嵇康曾在此隐居,所刻的嵇山碑,后人把这个碑竖起来,建了这个亭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辉县重门城
后一篇:列子故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