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嘉崇兴寺,又名后大寺。位于获嘉城区小西关村内,建设街胡同口有一指路石碑和门头(上写获嘉崇兴寺)。顺此胡同走到尽头,便见到一座巍峨的寺院,上写崇兴寺,一座现代化的寺院,红墙琉璃瓦,雕梁画柱,胜过著名景区内的庙宇规模,在县城内别有一翻洞天。
“崇兴寺”又名“西寺”“后大寺”建于西晋(256-316年),原名“普净寺”,宋代重修,更名为“崇兴寺”。明洪武、万历、嘉庆年间皆有重修,明末毁于兵,清僧会司,庆德以次修整,道光年间僧珠润重修。民国间渐衰,1948年,被国民党一把火化为灰烬。1985-2000年,四街吕耀文等主持设计重修崇兴寺,依次恢复了后殿、玉皇殿、大雄宝殿、山门、东西配殿清式建筑。大雄宝殿进深12米,东西宽16米,重檐叠脊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代。
因社会变迁,庙宇、寺院建筑逐渐破坏,最后一个僧人与1994年去世。寺庙西北原有塔17层,现仍有僧人墓穴两座。
寺院现有土地约十余亩,西北方祭天平台仍在,现有建筑为善男信女集资筹建,寺院周围无有厂矿、企业,大部分民众靠种地为生,无有资金让寺院恢复昔日的辉煌,所以这一方民众希望有志之士高僧大德来考察建设,把佛的教育,传承发扬光大,度化一方众生。
建设街的指路牌
崇 兴 寺 山 门
大雄宝殿(第一层大殿)
崇兴寺碑记
崇兴寺祖训
东侧厢房
观 音 殿
药 师 殿
护寺安僧
地 藏 殿
获嘉县志(1986-2000年)490页,陀罗尼经幢:清代道光年间在城西北崇兴寺内出土,晋—宋之物。头六棱,每面有一佛浮雕,柱六棱,经文已模糊不能便认,座为圆形,上下两层。
清代《获嘉县志》时任获嘉县知县罗传林的详细记述:“右尊胜经石幢,半段在城北崇兴寺,主僧珠润得之寺后院土中,将改为阶石而未果,余偶以事至寺见有大普净寺等字,当命浣拭,视之乃知为石晋时造,盖远年物也。前半经文多剥蚀,后半官僚吏伇衔名可辩识者什七八,书法在欧柳之间,犹有唐人遗范。因嘱主僧移置殿内。归而考之,群邑诸志则守获嘉令张握诸人姓名皆所未载,即崇兴寺重见于有明中叶,其时碑记已不知寺所自始,亦不知有普净寺之名,然则此幢之埋没也久矣………
碑文:“大晋开运二年岁次乙已八月甲子朔二十八日辛卯普净寺主僧道□奉为□□□师和尚造尊胜幢子壹所同学道本沙弥道因道坚上愿□□万岁郡主千秋州县官僚常居禄位然后法界有情咸霑上善”;从题名上看有:“□□会文林郎前司培养薄冯伦
登仕郎主薄□□押衙忠勇功臣充随驾步两直散□指挥使银青光禄大夫拣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上柱国□□□镇遏使姜建河阳押衙充获嘉副镇卢坚□□押衙充获嘉镇判官王康□□押衙充厢虞侯郭全武□前获嘉县令登仕郎赐绯鱼袋张握
新乡县付镇都维那宋仁□…前河阳衙前兵马使充获嘉付镇李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