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转载】玉龙胎——《红山古玉文化研究》之红山文化典型玉器内涵(五)

标签:
转载 |
分类: 古玉鉴赏 |
玉龙胎
一、玉龙胎造型及沁色
谈及龙,我国远古时期最早的是《周易》,把龙按所属环境和形态分为潜龙、飞龙、渊龙、田龙、亢龙等种类,并以此判断吉凶利害。
然而,在远古时期,红山文化出土玉器中已经出现的龙有,玉猪龙(也称兽形玦),玉龙。这两种龙,已被考古学家从形制纹饰到磨工及文化内涵均作出论证。现在红山文化古玉中又出现一种玉龙胎,香港学者李英豪先生在辽宁画报出版社出版的鉴别古玉一书中公布一件实物玉龙胎,并称为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文化罕有古玉。
下面介绍几种不同形制的玉龙胎。
http://s1/mw690/70ce8968gd5d0e3f7f520&690
图[1]
图1玉龙胎规格:高1 8cm,宽12.5cm,厚3.5cm。玉质:该龙是辽宁岫岩玉磨制而成。沁色:该器物通体全沁,并入玉内,满浆弥合。一面沁色较轻,一面沁斑较重。沁重面是着地土沁。沁色为枣红、锈红、虎皮、白雾、褐黄、灰绿等沁色。
http://s12/mw690/70ce8968gd5d0e4f99b7b&690
图[2]
图2玉龙胎规格:高17cm,宽13cm,厚4cm。玉质:玉龙胎采用辽宁岫岩玉磨制而成。沁色:该器物通体全沁,并入玉内,满浆弥合。一面沁色较轻,一面着地沁斑较重。沁色为枣红、锈红、浅桔黄、甘褐黄、深绿等沁色。
http://s1/mw690/70ce8968gd5d0e5bf2c50&690
图[3]
图3玉龙胎规格:高12.8cm,宽9.5cm,厚1.5cm。玉质:玉龙胎采用辽宁岫岩玉磨制而成。沁色:胎龙通体全沁,沁色已入玉内,满浆弥合。沁色呈褐红、锈红、黄、浅黄绿、桔黄、浅黑灰绿等沁色。玉质温润,沁脉呈云片状。
http://s5/mw690/70ce8968gd5d0e67e2a84&690
图[4]
图4玉胎龙规格:高12.5cm,宽15.5cm,厚3.8cm。玉质:胎龙采用辽宁岫岩玉磨制而成。沁色:该器物通体全沁,并入玉内,满浆弥合。朝上面沁色较轻,龙体着地面沁斑较重。器体布满沙咬坑。沁色为深绿、灰青、锈红、桔黄等沁色。
二、玉龙胎形制特征
上述玉龙胎从形制角度分析,有如下特征。
三、玉龙胎琢玉特征
上述3件红山文化器形简朴古拙的玉龙胎,就磨制工艺而言,在研究实物磨工的同时,查阅大量考古史料,从比较分析中看出,是原始治玉加工方式。方法是:红山祖先玉工先根据玉石料纹理劈成薄片,把构思设计好的龙胎画到玉面上,然后研磨,有的用手,有的用原始砣具。大面积的横磨,竖磨,旋磨等等,尤其是两个龙胎,背上的穿挂绳用的对打小孔,均是"象鼻穿"。"臣"字形胎龙卷曲体中央的圆孔和龙嘴均采用手工旋磨的方法,使卷体呈扁圆和圆柱形,磨制错落不一的痕迹,清晰可见,足以说明是原始手工磨制的精品古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