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信念
信念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3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还原现象教学法在芬兰的真相

(2018-09-20 23:10:26)
标签:

转载

积累教育科研
[转载]还原现象教学法在芬兰的真相

 

芬兰新课改:以现象教学为核心      


http://learning.sohu.com/20160622/n455621338.shtml

浙江教育报 2016-06-22 09:06:21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现象教学是芬兰新课改首创的概念,也是本次课改的核心内容。所谓现象教学,即事先确定一些主题,然后围绕这些主题,将相近的学科知识重新编排形成学科融合式的课程模块,并以这样的课程模块为载体实现跨学科教学。这些主题可以是欧盟”“社区和环境变化”“芬兰100年独立发展史等。如基于欧盟这一主题所编排的课程模块,将同时涉及地理、历史、社会文化、语言、政治和经济制度等跨学科的知识。

  但芬兰新课改提出现象教学并非打破传统学科,诸如数学、历史、美术、音乐、绘画等科目在今后照常开设,将要融合的主要是语言、地理、科学和经济等科目。 依照国家课程规定,现象教学的具体开展,一般是从小学到初中每个年级,在保留传统学科教学的基础上,同时在学年之中专门安排一个或多个学习阶段,每个学习阶段一般为几周,在特定的学习阶段内集中开展学科融合式的现象教学,至于在每学年中具体安排几个这样的学习阶段,由各地各学校自主决定。赫尔辛基地区的一些学校,已经决定在每学年之中专门安排两个学习阶段,每个学习阶段一般为几周,集中开展现象教学

  笔者到访的学校之中,很多正在开展现象教学实践探索,围绕特定的主题,结合项目式、情景体验式和合作学习,实现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如皮尔卡拉地区某小学四年级的两位全科教师,正在开展同上一节课的实验。他们以欧洲地理为主题,自主设计和编制了共包含17个课时的课程模块,每周两个课时,前后约两个月完成整个课程模块教学。整个课程模块教学,以一定的项目任务为主线,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给每个小组一定的虚拟货币,让学生设计一个包括交通、食宿、考察所到国家地理风貌及人文社会景观的欧洲旅行方案。整个课程模块教学,涉及地理、历史、生物、数学等不同学科的知识,同时非常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及学生自评和互评在过程性、结果性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再如萨斯塔玛拉地区某小学六年级的一堂课,让笔者印象深刻。该堂课以情景式和体验式学习为依托,实现了历史和体育的跨学科教学。该堂课将学校旁边的一片沙土地和一个半山坡作为活动场地,让学生以自然环境为课堂、以草木山石为学习材料,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和情景体验更好地理解历史科目中有关史前史和中国先秦史的内容。有的孩子煞有介事地穿上大红色的衣服扮演秦始皇,高高地站在一块大石头上,亲身体验先秦皇帝的威严和风范;有的孩子扮演大将和侍者,听从皇帝发号施令完成任务;有的孩子静止站在一个沙坑里,扮演兵马俑;有的孩子穿上毛茸茸的各色衣服,手持木棍,在半山坡上追逐呐喊,而且只能用肢体语言进行交流,体验原始人的狩猎生活和交流方式。这样的一堂课,充分激发了每个孩子的参与热情,他们忘我地参与其中。通过情景体验和角色扮演,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书中的概念和史实,而且呼吸到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很好地锻炼了身体。

  笔者在对一些学校的全真课堂进行观摩时,还看到将历史、语言、体育、数学、手工等学科或者将数学、体育和媒体素养等学科融合在一起的五花八门的现象教学实践。

  由以上案例可见,芬兰新课改所提的现象教学和传统的项目学习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事先设定一定的任务目标,让学生在合作和探究的过程中实现任务目标。区别在于,现象教学更加注重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且任务目标的选择更多地来自学生日常所能接触到的现象,如设计欧洲旅行方案,这样的项目任务更加生活化和情景化,有助于学生体认和理解。与之相比,目前国内有些项目式学习所选择的任务目标可能过于偏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如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验证物理或化学领域的一些复杂定律等。实际上,这些任务目标虽然看上去高大上,但由于过于抽象和复杂,学生根本无法通过简单的几节课来完成。



芬兰引领现象教学新潮流:用主题代替学科

http://edu.qq.com/a/20150402/051746.htm

 

    按照规定,芬兰的学校必须每年进行至少一次持续数周的现象教学,走在改革前沿的首都学校则被鼓励进行两次。至2020年,所有的芬兰学校都会完成改革。 

    《华盛顿邮报》援引美国教育改革者约翰·杜威的观点称,教育应更好地反映现实生活。报道称,芬兰的这种教育方法在二战前和上世纪70年代的开放课堂运动中曾走进美国,因不符合当时人们对公立学校的预期而被摒弃。

     但德里著名教育家戈利·伊沙让认为,数学和历史不仅是重要学科,也在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是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错了。我们需要鼓励发现和创新,让学科更有吸引力,而不是抛弃它们。


            芬兰基础教育将全面推广现象教学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03/26/c_1114771455.htm

2015032611:09:53 来源: 新华网

 

围绕学生感兴趣的某种现象或话题调配师资,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基于现象(话题)的教学就是在传统的学科制教学基础上,开设一些实验性课程,围绕学生感兴趣的现象或话题展开教学。比如联合国这个话题,就涵盖地理、历史、语言、宗教、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又如模拟银行场景,涉及数学、外语、电脑操作以及人际沟通等技能,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相关的学科知识,还能锻炼将知识融会贯通并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芬兰强调通用能力和各学科之间协作的课堂教学,即跨学科教学。新的教学大纲特别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学生们甚至可以直接参与试点教学项目的设计规划。

  这一教学理念旨在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交流和表达、自理能力和日常生活技能、多元化的读写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对个人规划的能力等。

  在推广基于现象(话题)的教学的同时,传统科目的教学内容会相应减少,只保留关键性内容。按照新的教学大纲,学科制教学仍然是学校日常教学主体,但将更侧重跨学科融合,强调学科制教学与基于现象(话题)的教学相结合。

  改革方案说,愉悦的情绪、与他人合作和交流以及创造性的活动,都有助于学习。新教学大纲将进一步强化愉快的学习气氛寓教于乐的重要性。

  此外,这次改革还特别重视学生的独特性,认为多元化学习可以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基于现象(话题)的教学将学校变成社区,为学生提供有趣的学习环境以及能够得到鼓励的、有安全感的场所

  据报道,近两年基于现象(话题)的教学在赫尔辛基的某些高中进行试点,反馈良好。从明年秋季开始,这种教学方法将在全国的小学和初中全面推广。

  芬兰的基础教育在国际上广受关注,因其更加注重通用能力的培养,且芬兰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中也一直表现不俗。

  在芬兰现行基础教育大纲中,包含许多实用性课程,如家政课(包括理财、烹饪、烘焙、洗衣及垃圾分类等)、手工课(包括棒针编织、钩针编织、缝纫、木工等),这些都是必修课。此外,音乐和美术从小学到高中都是规定的必修课,这两门考试不合格,学生不能毕业。



Finland Education Does Away With 'Subjects'

The Huffington Post Canada   By Isabelle Khoo

04/24/2015

 

http://www.huffingtonpost.ca/2015/04/24/finland-education-subjects_n_7021048.html

 

One of the top education systems in the world is undergoing a radical reform. Finland has just announced that they will be dropping subjects in favour of a new method known as "teaching by phenomenon."

"We really need a rethinking of education and a redesigning of our system, so it prepares our children for the future with the skills that are needed for today and tomorrow," Helsinki's education manager Marjo Kyllonen said.

Phenomenon teaching essentially combines different skills to teach a broad topic. For instance, a single lesson teaching geography, geology and languages might include asking students to identify various countries and discuss their climates all in French.

While this might seem odd, it's important to remember that Finland consistently tops education rankings, especially in literacy and numeracy, even with its unconventional methods.

Finnish children, for instance, don't start school until they're seven years old, are on a first-name basis with their teacher and are only tested so teachers can see what they know. The country also has the shortest school days and kids are given a 15-minute break every 45 minutes of class in order to put emphasis on play and independence.


In regards to their changing education system, Kyllonen explained: "There are schools that are teaching in the old-fashioned way which was of benefit in the beginnings of the 1900s -- but the needs are not the same and we need something fit for the 21st century."

Stratford University professor Larry Cuban agrees. "When you teach subjects separate from one another -- you teach science, you teach math, you teach reading -- that means that there's a divorce between these contents, when in real life, they're not," Cuban said. "When you're cultivating a garden, you've got to know a lot about botany, insects, fertilizer, math, and a whole bunch of other things."


      2016年11月14日,将成为芬兰教育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芬兰赫尔辛基教育局正式下发通知,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之前,正式废除小学和中学阶段的课程式教育,转而采取实际场景主题教学。芬兰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学校科目的国家。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赫尔辛基的孩子们就不用再上单独的数学课、物理课、化学课,地理课等等等等;他们的课程将是类似“多角度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或者“如何在咖啡馆进行日常工作”这样贴近现实,更有助于理解这个世界运作规律的主题式教学。

      芬兰教育部长Marjo Kyllonen解释这场变革 ---- 大家熟悉的分科教育,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等等,整套系统都是19世纪确立下来的,已经使用了快200年,为当时做出了贡献,但目前需要已不再相同,我们需要适合21世纪的教育体制

      我们好像从来没去怀疑过,分科教育这件事有什么问题。但是其实回头想想,这个分科教育方式,似乎并不是我们认识世界和认识现象的最自然方式。

      取代独立的学科,学生将在跨学科的架构上研读“事件”和“现象”。举例而言,二战主题将会被以历史、地理、和数学的观点检视。

      1.先问起因,为什么会爆发世界大战
     2.再问有哪些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值得深入研究
     3.再问有哪些地方,可以深入了解这场战争的方方面面
     4.再联系现实,看结果,为什么今天的欧洲是这样,人口比例是这样,经济实力是这样,二战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发现了没有?这其中包括了史实研究、地缘政治、人物传记、地理变迁、国情、统计学、经济学、数据分析等等内容。这显然和仅从历史课本上读几十页文章,是截然不同的。

     再举一个例子,由“在咖啡厅工作”的课程“Working in a Cafe”,学生将会吸收关于英语、经济、和沟通技巧的整套知识。

     2013年芬兰从赫尔辛基开始了“现象教学法Phenomenon Method”的试验—— 从根本上,这种方法颠覆了原有的分科教学方式,把学生的认知作为教育核心,而非传授的教学内容。从事教育行业的人都明白,这是一个多大的根本性改变。从此,学校教育不再是数学、物理和化学,而是如何帮助学生,认知并形成自己的主见。

      以“古希腊历史”这个主题为例,传统的教育方法,给你几本书,了不起再拉学生去参观一下希腊,写篇文章,就结束了。

      来看看“现象教学法”是怎么做的:

     1.询问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是对以雅典城邦、斯巴达为代表的文化历史感兴趣的,另一组则是对以希腊神话、奥林匹斯等神话故事着迷的;
     2.在两个组内,让孩子自由讨论产生组长,产生想要研究的话题
     3.汇报想要研究的话题,考虑具体的方法、路径和形成方案,制订学习时间表
     4.教师提供指导和资源支持;按规定时间,学生交付学习的发现成果报告,并与大家进行分享,学生互相评分,教师仅充当裁判,评分包括自评20%,他人评分80%。

       这简直就是企业工作法啊!

       在实施“现象教学法”3年后,芬兰教育部对6万名学生进行了回访,是否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感到满意。大部分学生态度积极,甚至希望更多的互动教学,彻底告别传统的知识灌输,而变成主动的学习能力提升。目前赫尔辛基已经有三分之二的教师,使用“现象教学法”,所以2020年前完成彻底的转轨,应该不是空谈。

      学习体系的有效性来说,芬兰一直以来高居全球前列

      传统的导师与学生的沟通形式也将改变,学生将不再坐在学校的书桌之后,并焦虑地等待被点名到回答问题。取而代之的,他们将在小团体中共同努力并讨论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更多以咨询顾问的身份参与教学,而不是以前的掌控者。芬兰教育系统鼓励集体作业,学校改革将需要大量不同科目教师间的合作。大约70%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老师已经允诺为下一阶段的新体制进行呈现信息预备工作,并且,他们的薪水也将因此而增加。

      这场改变预计将在2020年时完成。

      在芬兰对中小学进行改革的时候,CESIM早已在全球高等院校领域开辟了一片天地。CESIM的模拟课程综合了各学科的,包括经济、管理和战略等等等等,让学生在非常仿真的环境中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目前CESIM推出十个不同的模拟课程平台,每个平台辅以多个不同行业、各有重点的案例,以符合院校课程和企业培训的各种需求。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