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调查报告
(2018-10-13 19:57:15)一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调查报告
一、对象与方法
一年级80名学生进行调查。
二、学生计算能力的基本现状和成因
通过对调查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一年级学生的口算计算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一)学生不良学习习惯造成口算计算失误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课标》对数学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是关系计算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数学这门课,由于它自身严密的特点,就容不得学生丝毫的马虎与粗心。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题,究其原因,其中许多原因与不良的学习习惯不无关系。
书写不规范也会给学生的计算带来一些影响。在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都发现这一现象,一些学生在抄数字时把“6”写成“0”,把“7”写成“1”,直接改变了算式的原样,从而导致错误的出现。如:在计算“16-7”时,有位小朋友把“16”抄成了“10”, 10-7=3。而许多这样的错误不是没有看仔细,而是因为他们的数字写得不端正,不规范,经常把数字写得自己也认不清了。因此书写不规范也是小学生在计算时常见的毛病之一。
我们在调查时也发现一些学生没有良好的检查习惯,许多学生在做完题目以后就直接上交或者做其他的事情了。其实许多题目只需要稍稍仔细地检查一下,就可以发现一些错误或失误的地方。如在计算“25-16”时,要求列竖式计算并验算,有些同学在列竖式和验算的过程全是对了,可是在抄写得数到算式后面时却抄成了验算的结果“25”。也有一些同学的数字抄写错了,其实只要再认真地看检查一下,完全可以改过来,但是好多同学都没有养成检查的良好习惯,造成了计算结果的错误。
(二)学生不明算理够造成计算错误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究其原因,在教学中,只注重了让学生模仿练习,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体验,学生有了一定的算理知识,在实践中,没有很好的使其与自己的表达思维相联系,致使知识在掌握上出现异常。
三、对策研究
(一)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从小学生的计算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口算能力较强,对于计算的方法也已经掌握,但仍有学生在练习、考试中计算出现失误,经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对数字的书写不规范;审题不认真,看题不仔细,导致看错,抄错题目;计算过程未按要求进行;做完不检查,不验算。因此,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口算计算习惯的培养从书写开始。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计算后要检查。教师要教育学生拿到题目后认真审题,看清楚题目要求,想明白算理,然后再算,算后仔细检查,作业要写得干净整洁。
2、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应培养学生在计算时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在作业本上出现的计算错误,先不打叉,而打个点,让学生找出错误改正后,再打对号。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只有在教师严格要求下的反复训练,坚持不懈,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逐步形成。
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细心观察,认真审题,仔细抄题,题做完后从多角度进行验算,并检查。对阿拉伯数字,运算符号严格要求,规范书写。经常这样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出现,才能真正地为学生的计算“保驾护航”。
(二)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明白算理
(三)加强计算练习,提高学生计算水平
口算训练的基本形式是视算和听算。视算是通过眼看、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通过耳听、脑记,才能说出得数。在口算训练中经常变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结合,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3、重视运算过程的检查。在批改混合运算的计算题时,如果得数不对,先让学生检查运算过程,找出问题,及时纠正运算程序中的错误。这样,学生就会养成主动检查的习惯,从而不断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在计算题中,数与数之间有许多紧密的联系。掌握了这些关系,也就抓住了其中的规律,使得许多大规模的运算简化起来,提高了运算速度,同时也增加了解题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正是由于许多学生缺乏这种灵活解题的能力,才使得计算变得既枯燥又低效。
在课改的今天,一些老师认为课程改革降低对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些要求,就是说计算教学不那么重要了,进而大大地放松对计算技能的练习,这是一个误区,非常有害的。实际上,学生的计算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其他方面数学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计算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应该首先从思想上重视计算内容的教学,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加强练习,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