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润物细无声2017
润物细无声2017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4
  • 关注人气: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以内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2018-10-13 19:31:00)

20以内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6768

教材分析

    本小节学习10加几和十几加几。学习10加几时,通过让学生摆小棒知道:10表示一个十、也就是十个一,几表示几个一,十个一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十几个一,是十几;学习十几加几时,先让学生试算并交流,说出自己的算法。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自主尝试学习10加几和十几加几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

    会计算10加几,十几加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目标定向。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儿歌,同学们学会了吗?我们一起来唱一遍好吗? 

生唱:一个十,一个一,合在一起是十一。       

一个十,两个一,合在一起是十二。       

一个十,三个一,合在一起是十三。       

…………

两个十,合在一起是二十。

【设计意图】:通过唱儿歌,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尽快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为教学做好准备。

二、预习引领,归纳质疑。

    1、摆一摆

师:请同学们用小棒表示12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集体反馈。

师:你们是怎么摆出12的?

(先摆出一捆表示1个十,再摆出2根,1个十和2个一,是12

师:观察摆好的小棒,你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吗?(10+2=12)为什么这样列式?

师:再摆13根小棒

师:你是怎样想的,如何用加法算式来表示?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摆小棒的过程。

2、观察10+2=1210+3=13这两个算式,说说有什么特点,计算时的方法是什么?

(都是用十去加,十加几就等于十几)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动手,找出数学信息,并能提出相对应的数学问题。所以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特别是要求学生用完整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

三、合作探究,交流点拨。

(一)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者其他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4、任意举出一例说一说计算地方法。

5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折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脑筋思考的结果。

(二)看图列式

1、观察课本第67页例题2,说说怎样列式。

12+3=

师:12+3该如何计算?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1)      12接着数:131415

(2)      23等于5105等于15

     ……

教师引导学生研究第二种方法,2哪儿来的?(把12分成102,)计算时:十位上的数字“1”不变,将个位上的两个数相加,得出几,再将它与数字“10”相加,就能得出结果即12+3=15

然后请学生用小棒表示出这个计算过程。

2、解决计算问题

师:今天,加法家庭成员要向小朋友们挑战,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愿意

师:请看(出示口算卡片)

10+2   11+2   10+7   14+4   11+3   13+2   12+2   8+10

生算。(对有困难的学生稍加辅导)

师:小朋友们真棒,不向困难低头,勇敢地接受了挑战,都是小英雄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得出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动手操作与直观感知相结合,有效的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算理。

四、小结检测,当堂达标。  

完成课本第68页练一练15

1、    看图列式

2、    采蘑菇

3、    计算

4、    比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

五、回扣目标、拓展延伸。

小青今年6岁,哥哥比他大3岁,小青10岁时,哥哥(   )岁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的拓展,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练习题设计

http://s14/mw690/006RzP76zy7on4gEJ6R5d&690

http://s3/mw690/006RzP76zy7on4h863w0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