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眼和视觉”教学案例

(2019-05-23 14:02:04)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

做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践行者,让学生在做中学

——“眼和视觉”教学案例

                                武安市第十中学初二生物组:赵丽娜

一、问题的提出

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利用生物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其中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的思维能力尤其重要,也是当前学生最急需培养的。著名的教育家蒙特梭利说过:“只让我听,我会忘记;只让我看,或许我会记得;让我亲手操作,我才能真正领悟。”

在讲“眼和视觉”这一课时,我试图利用板书版画以及学生绘图大赛等教学手段突破“眼球的结构”这一教学难点,经过我“眼和视觉”教学案例的训练学生都能画出眼球的结构(如图1),但是当我出示图2,学生不知道图1的巩膜就是图2的眼白,图1的虹膜就是图2的“黑眼球”。我意识到学生对眼球的理解是刻板的,仅仅停留在图1这样的平面结构。由于不理解,学生背诵眼球结构成为了一个痛苦的过程,而不是享受知识,温故知新的过程。背会后很快就忘记。这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这节课引发了我的思考:能否让学生亲手做一个眼球,立体的眼球,真正认识眼球的结构。生物学这样的实验科学,能让学生做就不要看,能看就不要听,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亲手操作,亲自领悟。

但是玻璃体怎么选择?用玻璃材质的,虽然透明但是易碎且容易出危险。选择空心塑料球,支撑性不好透光性也不好。还有眼部其他结构材料要如何选,才能做到安全、科学、可操作。所以我利用暑假时间研究并制作的眼球的教具。以下是应用于课堂的具体情况:

二、课堂写真

    首先通过播放背景音乐(一闪一闪亮晶晶)和不同国家宝宝的图片,用充满童趣的音乐和宝宝们可爱的脸庞,快速将学生吸引到课堂,感受眼睛的美丽,然后提问:“宝宝脸上的哪个结构最吸引你?”学生自然回答“眼睛”。

在学生兴趣正浓的时候发下去已经提前做好的教具,然后一边板画一边让学生剥去眼球的外膜、中膜和内膜,让学生初步了解了眼球的基本结构,然后再进行教具的制作。

小组合作组装教具。过程如下:

“眼和视觉”教学案例

 

 

 


“眼和视觉”教学案例 “眼和视觉”教学案例

“眼和视觉”教学案例

 

 

 


“眼和视觉”教学案例 “眼和视觉”教学案例 “眼和视觉”教学案例

 

 

 

 

三、案例分析
   
学生在教具制作之后,真正理解了眼球结构。可以将课本上眼球的平面结构和脸上眼睛的眼白、虹膜、瞳孔对应起来。身体的协调能力得到培养。脑、手、口都调动到学习中。学习效率提高。

学生能说出:1.视网膜分布神经较多所以用黄色气球表示,脉络膜密布血管可以给眼睛输送营养,血液是红色的所以用红色气球表示脉络膜,眼白也就是巩膜是白色的所以用白色气球表示。2.玻璃体和晶状体是透明的,可以折射光线。等等。学生还可以提出很多新颖的问题,并且自己制作了蓝色的虹膜,黄色的虹膜,绿色的虹膜即蓝眼睛、黄眼睛、绿眼睛等等。我感受到学生是真的懂了,愿意主动学习生物。这是直观教学的魅力所在,让复杂的问题一目了然,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思考。

教具作为教师辅助教学的用具,有着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生物学科。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学生在形成知识的最初阶段,都必须借助于感觉,先把具体事务的观察和接触转化成与具体事务无关的感性认识,再把感性认识转化为抽象、概括的理性认识。所以在现代教学中,用具体模型和直观教具进行说明和亲手操作是十分重要的。正确运用直观教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感性知识,减少学习中的困难帮助形成明确的概念,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生物学科本身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实践性学科,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整个时代的要求,而我认为教具学具的制作,让学生从书本中跳跃出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以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一切追求实事求是,也培养了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愿意不断钻研,研究教学,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附: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

导入:播放背景音乐(一闪一闪亮晶晶)和不同国家宝宝的图片,提问:“宝宝脸上的哪个结构最吸引你?”

生:眼睛

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通过观察眼睛可以感受到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和心理变化,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心灵的窗户——眼睛(展示幻灯片:本节课题目)

设计意图:充满童趣的音乐和宝宝们可爱的脸庞,快速将学生吸引到课堂,感受眼睛的美丽,同时为最后认同眼睛的重要性这一情感升华奠定基础。
(二)揭示目标(1分钟)

师:首先,让我们以齐读的形式明确本节的学习目标(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

生:齐读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有目标,学习才有指向性。

(三)感受眼球(1分钟)

师:(幻灯片展示宝宝的眼睛)

问题1:观察宝宝的眼睛,想一想,我们的眼睛是什么形状的?

生: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说不如做,接下来跟着老师做一做,体会眼的形状:

问题2:闭上眼睛,用手在眼皮上摸一摸,在眼睛周围轻轻的按一按,感受眼睛是什么形状呢?

生:球形。

师:对了,眼睛是球形的(展示幻灯片)。

设计意图:(1)通过触摸自己的眼睛发现眼睛的形状,激发学生兴趣。(2)本环节设计了两个问题,问题指向性明确,比如观察哪?摸哪?按哪?由于本校都是农村学生,所以在问题2我用的是“眼皮”而非“眼睑”,便于学生理解。让学生听到问题不迷茫,不畏难,轻松完成本项小任务。

(四)板画眼球的结构:(5分钟)

师:我给同学们每一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眼球。

生:(非常惊讶,不敢相信,有的以为是真的人眼球表现出害怕,有的则非常好奇)

师:眼球就在这个教具袋中,六个同学为一个小组,一组一个教具眼球。

生:(观察眼球,非常好奇,蠢蠢欲动,跃跃欲试)

观察手中的教具,

师:教师板画一:眼球外膜:角膜,巩膜

学生对着教具指认对应结构

教师板画二:眼球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学生撕下教具外层,露出中层膜,指认中膜结构

教师板画三:眼球内膜:视网膜

学生撕下中膜的结构,露出内膜:视网膜

教师板画四:眼球内容物:晶状体,玻璃体

学生撕下内膜,露出晶状体和玻璃体

生:(惊叹,这么复杂的眼球原来可以画在黑板上,其实掌握了方法也很简单)

设计意图:课前15分钟使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这时候板画眼球一是为下一环节教具制作进行知识铺垫,因为本节内容较难,需要给学生一个由简入难的过程,二是,为课下作业:绘制眼球作铺垫。

(五)教具制作(5+5+3分钟)

师:美丽的眼球平面图画好了,可是我们立体的的教具眼球却……

生:(笑)却没有了

师:同学们,小组合作把眼球再组装起来,好不好?

生:好!

师:眼球组装5分钟,然后用5分钟时间完成导学案任务一,展示3分钟。

小组合作组装教具。过程如下:

“眼和视觉”教学案例
“眼和视觉”教学案例

 

 

 

 

 

 

 

 

 

 

 

 

 

 

 

 


完成任务一,抽两组展示。

眼球的结构

功能

眼球壁

外膜

 

 

 

 

中膜

 

 

 

 

 

 

内膜

 

 

内容物

 

 

 

 

设计意图:教学环节进行到此时学生注意力开始不集中了,这时候安排教具制作,可以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学生亲手组装眼球,体会眼球壁的层次性,将板书的平面眼球结构和立体结构对应,全面认识眼球,最后填写表格,让知识条理化。

(六)视觉形成(5分钟)

播放视频:“猫眼瞳孔的变化”

小组讨论问题一:瞳孔为什么会变大变小?

讨论结果:控制进入眼的光线的量,外界明亮(光线强)瞳孔缩小,外界阴暗(光线弱)瞳孔放大。

小组讨论问题二:眼球的哪些结构可以透过光线?视觉如何形成?视网膜上的成像有何特点?

生:完成任务二

任务二:

形成过程:

“眼和视觉”教学案例 “眼和视觉”教学案例 “眼和视觉”教学案例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                                                            

 

“眼和视觉”教学案例 “眼和视觉”教学案例 “眼和视觉”教学案例            视网膜                         视觉中枢   

成像原理:            

        特别提醒:视觉的形成部位:          

    设计意图: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力。

(七)近视的成因(5分钟)

小组讨论问题三:谈一谈近视眼看东西的感受?近视和眼睛哪一个结构有关,这一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完成任务三

任务三:

1)近视的成因:                      或者                        

2)预防:三要四不要。

设计意图:环节(六)(七),设计了三个问题串,层层递进。

(八)爱眼护眼,人人有责!(1分钟)

师:展示幻灯片,眼睛的重要性:

1.各种美丽景色,没有眼则无法欣赏;

2.近视眼高考限报专业。

3.遇到危险眼睛看到躲避的画面。

生:(情感升华,认同眼的重要)

师:保护眼睛三要四不要,远离手机、电脑、电视!

    设计意图:情感升华,认同眼的重要性。

(九)课堂小结(1分钟)

学生说一说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最后幻灯片展示本节重点知识。

(十)作业:生物绘图大赛:眼球

统一画在导学案指定方框内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

眼和视觉——教学设计

                                武安市第十中学初二生物组:赵丽娜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眼球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概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4.关爱生命,形成爱眼护眼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视觉的形成过程。

学习难点: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的成因。

三、设计思路

(一)教学地位、内容与作用
   
本节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第一课时“眼和视觉”,主要内容有眼球的结构,视觉的形成,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由于眼是人体从外界接受信息的主要器官,在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有着突出作用,所以本节也是本章的重点。
  
(二)课程资源的补充和拓展
   
为了尽可能地丰富课堂教学,教师通过板画眼球,组织学生亲自组装眼球的教具,加深学生对眼球结构的认知,将眼球的结构彻底弄清楚弄明白,理解眼球结构各个层次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是情境导入—揭示目标—自主学习—教具制作—合作探究—课堂小结,运用观察法、讲授法、动手操做,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是双向活动,老师不仅要讲求教法,更要讲求学法,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教学中,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以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为主。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总结归纳、互相学习。

四、设计亮点

本节以教具——眼球突破教学难点,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眼球的结构往往是从课本上背诵图片,背诵的都是平面结构,大多数是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理解眼球结构的层次性:外膜(角膜、巩膜),中膜(脉络膜、虹膜、睫状体),内膜(视网膜),而在教具的制作过程中,学生亲自体验在玻璃体的外依次套上内膜,中膜,外膜,在制作过程中认识了眼球壁和内容物。

在学生真正理解了眼球的各个结构和功能后,再往下开展视觉的形成及近视的成因就水到渠成了。

五、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1
、学校状况
   
我校属于市直中学,教学条件良好,有多媒体教室可以进行电化教学活动,我校位于西岭湖畔边,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
2
、学生状况
1)知识掌握情况:学生通过对前五章的学习,对于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2)能力准备情况:学生年龄虽小,但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事物,收集整理信息,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学生心理特征:年龄在十三、十四岁的初一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动手操作,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时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背景音乐加图片,提问:“宝宝脸上的哪个结构最吸引你?”

生:眼睛

师:那么眼睛是平面结构吗?
生:?

师:闭上眼睛,用手摸一摸眼皮周围感受眼睛的形状。

(二)师生互动,解决疑难

任务一: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导学案任务一的表格,时间为7分钟。

    教师:板画眼球。

眼球的结构

功能

 

外膜

 

 

 

 

中膜

 

 

 

 

 

 

内膜

 

 

 

 

 

 

 

 

    设计意图:研究表明上课的前15分钟,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学习效率也最高,所以我觉得应该把这一环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安静专心的氛围下完成自主学习,并填写导学案表格。

任务二:

学生活动:组装教具眼球,完善任务一的表格。8分钟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两名同学,一个展示教具,一个负责解说表格内容。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亲手制作眼球的教具,体会做中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任务二:根据做好的教具思考,推理近视的成因,如光线穿过的是透明的结构,那么在教具制作过程中,哪些结构是透明的呢?视觉最终在哪里形成呢?

     设计意图:引发思考,主动探究。

(四)任务三:
近视的成因及预防: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近视眼的世界,结合教具晶状体曲度的改变,提问近视的原因?

(五)师生结合板书小结

(六)课后作业
画一个眼球。

七、板书设计

第六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眼和视觉

一、眼球的结构和功能(板画眼球)

 

“眼和视觉”教学案例

 

 

 

 

二、视觉的形成过程

三、近视的成因:晶状体的曲度变大或者眼球的前后径过长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集合了板书板画,教具制作,自主探究,交流合作,重点知识整合到表格等,在学生掌握重点知识的基础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但是也有很大的不足,比如教具的制作时间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让大部分的小组做会做彻底,以至于影响到学生的理解深度。现在想想,倍感惭愧。我想下次再将这节课应该适当减少本节授课内容,并提前对一些小组成员做一次课前培训。

这些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

眼和视觉——导学案

                                武安市第十中学初二生物组:赵丽娜

一、学习目标

1.描述眼球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概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4.关爱生命,形成爱眼护眼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视觉的形成过程。

    学习难点: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的成因。

三、学习过程

1.任务一:自主预习课本79页,完成表格。(5分钟)

眼球的结构

颜色

功能

 

外膜

 

 

 

 

 

 

中膜

 

 

 

 

 

 

 

 

 

内膜

 

黄色

 

 

 

 

 

 

 

 

 

2.任务二:组装眼球

1)完善任务一表格,然后小组展示。(8分钟)

2)完成填空。

形成过程:

“眼和视觉”教学案例 “眼和视觉”教学案例 “眼和视觉”教学案例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                                                            

 

“眼和视觉”教学案例 “眼和视觉”教学案例 “眼和视觉”教学案例 “眼和视觉”教学案例                           视网膜                       视觉中枢   

        成像原理:            

        特别提醒:视觉的形成部位:          

3.任务三:

1)近视的成因:                      或者                        

2)预防:三要四不要。

四、当堂检测

1.近视眼的成像位置及矫正办法分别是(    

    A.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凹透镜;

    B.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凸透镜;

    C.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应配戴凹透镜;

    D.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应配戴凸透镜。

2、正常人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都能看清楚,这是因为(                                    

    A.视网膜可以调节前后移动;

    B.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C.瞳孔可以扩大和缩小;

    D.视神经可以传导图像信息。

3、对于进入眼球的外界物体的反射光,具有折射作用的最主要的结构是(     

     A.角膜;     B.房水;    C.晶状体;    D.玻璃体

4、人们把眼睛比喻为自动相机。下列具有胶卷功能的结构是(      )。

     A.脉络膜 ;B.视网膜;C.虹膜;D.角膜。

5、构成眼球壁外膜的是(    

     A.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B.视网膜;

     C.前方透明的角膜和后面白色的巩膜;

     D.角膜、巩膜、晶状体、玻璃体。

6、从暗室走到阳光灿烂的地方,瞳孔的变化(     

    A.由大到小;                   B.由小到大;

    C.大小不会发生变化;           D.无法确定。

7、人眼的白眼球黑眼球,实际上分别指的是(     

    A.虹膜和角膜;            B.角膜和巩膜;

    C.角膜和巩膜;            D.巩膜和虹膜。

8、画一个眼球,标出各部分的名称,说出功能。小组成员互相评分。

“眼和视觉”教学案例 

 

 

 

 


实验:制作眼球模型

武安市第十中学初二生物组:赵丽娜

一、目的要求:通过制作眼球模型,说出眼球的结构。

二、材料用具:水晶滴胶、空心塑料球(2个)、烧杯(2个:200ml500ml)、玻璃棒、气球(黄色1个、红色1个、白色1个)、圆形纸片(圆心处剪一个小孔)、透明圆弧形塑料片、滴管(带刻度)、双面胶、彩笔、剪刀等。

三、方法步骤:

    1、制作眼球内容物:玻璃体和晶状体。

      1)取甲乙两个空心塑料球,在甲的一端用剪刀剪一个直径约3cm的圆

形缺口,乙剪成相同的两半,备用。

      2)取水晶滴胶A150ml,B50ml,然后将B液倒入A液(玻璃棒

引流),用玻璃棒搅拌均匀至透明。

3)将混合好的水晶滴胶,用玻璃棒引流倒入模具甲(成型后为玻璃体),用滴管分别吸取约2毫升水晶滴胶滴入模具乙的两个半球(成型后为晶状体)。

424小时后,模具内的水晶滴胶凝固,将模具甲的塑料球皮减掉,得到玻璃体的模型,将模具乙的两个半片用双面胶粘合到一起得到晶状体模型。

    2、制作眼球壁:

      1)取三个气球,分别在气球的顶端剪直径约3厘米的圆形缺口。

      2)把黄色气球(模拟视网膜)套在玻璃体上。

      3)红色气球(模拟脉络膜)套在黄色气球外(注意:两个气球的圆形缺口要重合),然后在圆形缺口放入晶状体,用气球圆形缺口的边缘把晶状体卡住;把中央有孔(模拟瞳孔)的圆形纸片(模拟虹膜)粘在晶状体外。

      4)白色气球(模拟巩膜)套在黄色气球外(注意:气球的圆形缺口要把圆形纸片露出),然后在气球的圆形缺口处卡入透明的弧形塑料片(模拟角膜)

    3、小组合作:对照模型,指认眼球的结构。

四、实验延伸:制作眼眶和眼睑,将眼球放入,看一看,哪组的眼睛最美丽。

五、设计灵感来源:

    本实验服务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

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眼和视觉,在讲这一课时,我试图利用板书

版画以及学生绘图大赛等教学手段突破“眼球的结构”这一教学难点,经过我

“眼和视觉”教学案例 的训练学生都能画出眼球的结构(如图1),但是当我出

示图2,学生不知道图1的巩膜就是图2的眼白,图1

的虹膜就是图二的“黑眼球”。学生对眼球的理解是刻

“眼和视觉”教学案例 板的,仅仅停留在图1这样的平面结构。于是我开始思

:能否让学生亲手做一个眼球,立体的眼球,真正认识

眼球的结构。

六、设计亮点:

1. 原创实验:本实验并非课本原有实验的改进,而是一个全新的实验,旨

在将课本眼球结构这一知识难点,由一个平面结构转变成立体的眼球结构,让学生真正体会在做中学,灵活学,认识到用对了方法学习会变得简单有趣。

2.趣味性强:学生对此实验非常感兴趣,尤其是水晶滴胶制作模型,学生第

二天看到水晶滴胶成型非常高兴,还有后面实验拓展环节,学生改变虹膜的颜色,用彩笔涂成蓝色、绿色等等,还制作了美丽的眼眶,让整个实验更加生动了。有的学生还用彩笔给眼球画上血管。

    3.物美价廉:实验材料简单易找,安全环保,水晶滴胶较贵(50元左右)但是模型制成后可以重复使用。

4.辅助教材:以往学生学习眼球结构往往不求甚解,只是背会眼球结构应付考试,但是大多数都不理解,并且感觉枯燥,经常背经常忘,本实验让学生亲手制作,记忆深刻,便于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七、气球颜色选择依据:由内到外:1.视网膜分布神经细胞较多,所以选择黄色气球;2.脉络膜血管丰富,所以选择了红色气球;3.巩膜是白色的,所以选择了白色气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