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2018-02-28 12:26:44)
分类: 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

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素养已然称为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初中化学作为化学学习的初始阶段,其学科核心素养不容小觑。中国当下的教育不断强调素质教育,让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发现学习的乐趣,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虽然一直在提倡,从逻辑上我们也能推导出,实际情况是没那么好,到底学生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现状是怎样的,怎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称为我们研究的主题。据此本课题进行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现状的调查,据此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符合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作业。

关于核心素养的说法有很多种,从基础理科教育的角度出发,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我们从本课题决定采用易于理解和操作的化学核心素养主要有以下三个维度:知识维度、能力维度及价值观维度。知识维度包括基本化学语言、微观概念、常见元素知识、物质守恒变化;能力维度包括处理信息能力、化学学习能力、实验探究能力;价值观维度包括科学态度、绿色化思想。

我们总共发放调查问卷320份,回收319份,其中男生49.4%,女生50.6%。访谈家长10人次,访谈教师18人次。通过本次的调查研究,可以比较全面了解初中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现状,从教师和家长角度进一步得到了印证。调查结果如下:

1.在调查中,涉及到基础知识的内容,学生回答的正确率非常高,尽管部分学生有遗忘,但仍然可以看得出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的掌握是非常扎实的。比如在配制氢氧化钠溶液问题中,学生对于所用仪器和实验操作步骤非常明确,但当让学生分析过程时,学生的回答有放热、易变质、称量放于烧杯内等,很好有人能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氧化钠的溶解包括扩散过程、水合过程,氢氧化钠溶质在溶液中以钠离子、氢氧根离子的形式存在,具有导电性等内容。可见学生对于化学微粒观的应用和解释还有待提高。

2.学生的主要时间都在学校,获取化学知识的渠道主要是教材和教辅及老师讲解,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狭窄。学生回家后的大部分时间用来写作业,少部分时间用来娱乐放松,比如聊天、看电视、玩游戏等,很少有兴趣关注科技前沿的的。在调查问卷中,让学生例举熟知的化学家,很多学生写的第一个就是门捷列夫,编制了化学元素周期表,对于其它化学家知之甚少,对于化学诺贝尔得几乎无人提及。这个结果让我们汗颜,现在不关注不知道科技、科研信息,那又谈何投身于此呢?是学生的悲哀,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哀。通过跟教师的调查,我们发现,教师自身对于这些信息就不够关注,很少将最新的化学前沿信息带到课堂上,教师一方面是对此没兴趣,另一方面是觉得与现在的评价体制无关故无需关注,仅有非常少的老师做过此类尝试,但限于信息渠道的有限性,最终也不了了之。

3.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也不够高。比如关于金属锈蚀的问题,在课堂中提问中、练习测验中,学生均能明确回答出如何防止金属锈蚀,如保持金属表面清洁、干燥,镀保护层,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制成耐腐蚀的金属。但当我们问学生,自行车的链条如何防锈处理时,有近一半学生回答涂漆,经过老师的质疑后,才有部分同学意识到错误,改为涂润滑油。可见,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对具体知识的应用,缺乏思考和分析,理论和实际有明显的脱离。根据和老师访谈,我们也发现,这类问题要么是老师觉得学生能够理解这么简单的问题,不用在这个问题上浪费时间;要么就是老师上课有提到,但是学生内容的庞杂冲淡了学生对该知识应用的准确记忆和理解。

4.学习是一个终身过程,我们理想的教育是让学生获取“鱼”兼得“渔”,但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学生对于头脑中的“鱼”印象更深刻。对于一个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大多仅限于“实验探究题”。比如,在调查问卷中,学生“煤改气”的认识,少部分同学居然认为此处的气体是氢气,而忽略了西安发展的客观事实,在回答中完全没有想到天然气才是现在应用比较广泛的燃料。还有部分同学在回答该问题时,认为天然气的使用无污染,而忽略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其余成分在燃烧过程中势必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只能说天然气比使用煤、石油要环保,但还不能实现无污染。可见,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联系实际的薄弱。以“鱼”为载体,让学生具有“渔”的能力,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但我们现在的教育过于局限于课堂,过于局限于考题,过于局限于“我觉得”,这些东西的真正弱化,实际与理论的充分结合,才能让学生在情境中真正有“打渔”的本事。

5.科学态度对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从事与化学相关的职业以及有效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化学学习非常有兴趣,以后有兴趣从事化学相关工作,对环境问题、低碳生活等都有一定理性的认识,愿意为环境保护做一份贡献。根据访谈和调查问卷,我们不难看出大多数学生都明确知道酸雨、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白色污染等产生原因、造成的危害,并觉得可以、甚至是有义务一水多用、减少使用塑料袋、步行代车等,这点值得肯定。有些遗憾的是,大多数学生只是在提到这个问题时,感触颇深,但问到“你去超市买东西时是否会带塑料袋?”,“爸爸妈妈经常一个人开着四轮的车,你有没有建议过让他们低碳出行”等问题时,得到的答案大多都是否定的。可见,学生的意识和行动还是有不一致,有明显的脱节之处。同时,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家长的意识和行为,教师的举一反三和价值导向,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家长不愿意图方便使用塑料袋时孩子亦如此,家长习惯一张纸两面写孩子亦如此,家长习惯公交车上下班孩子亦如此,再次印证“身教大于言传”的教育话语。

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的主阵地仍然是课堂,但缺乏课外实践和家长积极关注的教育是缺失的教育。通过调查,我们的可喜和可悲更直观,希望我们每个参与孩子成长的人,都能做好自己,言传身教,让孩子也成为最好的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