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
接球
1960年,戏曲艺术片《游园惊梦》正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在《游园惊梦》由中,京剧大师梅兰芳饰演一个16岁少女,昆曲名家余振飞担任男主角。(黄景达
摄)
1960年,我国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欠收,人民食物供应不足;苏联片面决定撤走专家.撕毁经济建设合同,更加重了我国经济困难。 图为洛阳拖拉机制造厂的苏联专家撤走后.已安装的机器不能使用。
1960年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师进入塔里木盆地开垦荒芜的戈壁滩。
1960年,蒋巷人民公社滁北生产队掀起了大搞积肥、深翻地等农田基本建设高潮。在生产队增产誓师大会上,第三小队社员表示决心:要在1961年取得好收成。
1960年,河南省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千军万马上太行,在太行山腰修建 “人工天河红旗渠”,将漳河水引入林州。魏德忠
摄
1960年代 凌空除险
1960年4月15日,新中国第一条万吨轮“东风号”下水。我国的造船工业从此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http://qqadapt.qpic.cn/adapt/0/47866cd2-c7f8-8e7d-0e95-fd7868e1453e/800?pt=0&ek=1&kp=1&sce=0-12-12
新中国第一条万吨轮“东风号”
http://qqadapt.qpic.cn/adapt/0/d79838ae-b93f-ee70-89d9-ac1189a58048/800?pt=0&ek=1&kp=1&sce=0-12-12
1960年4月新安江水电站建成发电
1960年5月,xin疆喀什,幼儿园。xin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郊区浩罕人民公社幼儿园的维吾尔族孩子们正在游戏。(1960年5月28日发
新华社记者 武纯展 摄)
1960年5月24日,中国队首次独立登上珠峰,6月7日,队员(右起)王富洲、贡布(藏族)、屈银华凯旋回到拉萨时,受到各族人民的热烈欢迎。
1960年5月,中国登山队队员向珠穆朗玛峰顶峰进发。
1960年5月,中国登山队队员在海拔7150米的冰雪坡上行进。
1960年6月全国文教群英会合影留念
1960年6月 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的部分代表
1960年代
抗美援越集会
50~60年代沿海解放军
http://qqadapt.qpic.cn/adapt/0/2f5ec026-2172-70b0-2e61-ff51858bcbe0/800?pt=0&ek=1&kp=1&sce=0-12-12
“铁人”王进喜。他为我国石油工业奋战了一生。他所体现的“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勇于献身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忘我拼搏精神,“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凝结为感人至深的“铁人精神”,成为我国工人阶级伟大品格的组成部分。
1960年初开始的大庆石油会战,是我国独立自主开发建设大油田,加快石油工业发展的转折点。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对我国实现石油基本自给起了决定性作用。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铁人王进喜
铁人王进喜
在大庆会战初期,“铁人”王进喜为了保住钻机,不顾左腿重伤飞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奋战三个多小时,终于制服了井喷。1970年11月15日,全国著名劳动模范王进喜逝世,年仅47岁。王进喜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历任大庆油田钻井队队长、钻井指挥部副总指挥,被誉为石油战线上的“铁人”。
1964年冬,
“铁人”王进喜(左二)深夜在大庆油田的井台上和工人一起工作。大庆油田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中国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建成的油田,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精神,是中国工业建设和工人阶级的典范。雪印摄
咱们工人有力量
20世纪60年代石油会战初期“五面红旗”王进喜、马德仁、段兴枝、薛国邦和朱洪昌
1960年,钱学森(前左四)在某导弹基地指导工作。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举办的进修班上讲课。(摄于20世纪60年代)。
1960年代.舞蹈家赵青, 摄影牛畏予
1960年12月22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接见斯诺时给斯诺签名。
毛泽东主席投票 1961年
北京 作者:牛畏予
1961年
毛泽东主席在火车中 摄影 侯波
1961年8月 东方红
摄影袁毅
毛泽东主席观看新式农具双轮双铧犁
1961年,西藏各地开始实行西藏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普选。图为翻身农奴在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利。
大理市喜洲人民公社社员去赶“三月街,1961年”。许信尧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