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健康历史教育育儿 |
分类: 道可道,非常道 |
欲动必静,欲静必动
“欲生一,烦生二”,欲望生出一个,烦恼就跟着生出两个。有多少欲望,就有多少烦恼。欲之道,揭示了欲望如何导致烦恼的因果关系。
人生充满了欲望。欲望越多,欠缺就越多;欲望越大,结果就越相反,这是根据你的欲望量决定结果的相反程度。
我们先从欲字讲起。这个欲字,可以理解成“欲望”,也可以理解为“想要”。想要和欲望是不一样的,因你的心揪的程度不同而有着本质的区别。
有的人是平静的想,不是带着欲望的想,结果很容易实现心中的理想。有的人也有欲望,但是也实现了,那肯定有所欠缺,否则古人怎么会把欲望的欲,右边写个欠缺的欠呢?
欲字左边是个火口,也可以理解为一个谷字。因为古人原来的事业就是种地、收成谷子。后来古人发现,欲望大的种地人收成都欠缺。这跟我们养花养草一个道理,无心插柳柳成荫,越想养好,结果给养死了。跟你劳动的多少没关系,只要有欲望,谷子就欠收,事业就不顺。
有欲望的人,心永远像被火烧一样,演化成一个火口,人在火口上,焦虑不安,所以有一个词叫烧焦。还有一个憔悴的憔,不舒服,闹心。
就像很多人养孩子一样,就不知道怎么让他增加营养了,就不知道怎么善待他了,结果你焦虑不安,而且孩子不是今天感冒,明天发烧,后天生气,就是大后天又出什么事,就是因为你有欲望。
所以欲望的欲字,首先直接理解,事业上会欠缺,还会带来生活上的焦虑不安。而且右边的欠缺占了一半,是在随后。记住,不是当时欠缺,而是紧随其后。欠缺的欠,上面是个闪电的砍刀,下面是人,欠缺是对着人来的,直伤人的命运。
而只要叫“道”,就是一个不会改变的通行法则。道就是理,是真理,所以叫道理。圣贤们写了很多书,没有一个人讲的是练技术,都讲的是道理,是修道、修德。
道,是领导走的路。首领的福报很大,领导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人。他什么都不信,就知道一些道理,所以就能做领导。这个理可不是一般的理,而是王者之理。既然能叫“欲之道”,就是谁违背了这个理,都要受此平衡。
欲动必静,欲静必动。你越想动,一定让你动不了,这叫欲动必静,让你只能静下来。有的人老想着调工作,调不了;有的人老希望在某一环节有所变化,结果自然力让你静来平衡。动静之间为中庸,要么天让你中庸,要么你自己中庸。天若给你配一个中庸,让你不舒服,因为跟你的欲望相反,你必然有痛苦。如果是你自己主动相反的一念,可能就平衡了。
欲动,当我们理解这个动为运动、动力的时候,我们反而失去了静。欲静,乌龟动得很少,静就能致远,特别长寿。
所以动虽然有力量,只是一时之力,而静的力量是永恒的。越动越让你最后动不成。所以一般特别爱闹心、燥动不安的人,一生没什么变化,窝在某一个角落,一生是平庸之命。因为你燥动,所以欲动必静。
同样,运动的健康学也是这样,太动了,一旦静下来,那不就是得病了吗?你动必须给你配个静,只能让你得病躺在病床上,要不你老动。就像有的人心情老动,最后得脑血栓了,你想不静都不行,只能老老实实在那儿待着。
古人都是练静,很少有人练动。他们也有一些运动的健身法,比如打太极,是一种慢动,静中带动,把动静结合起来,这叫中庸的运动学,动里头带着静,越动反而越静,其玄妙在于动静已经合和为一。
而我们现在的运动,都不是动里头带静,往往动里头带着狂野、躁动、着急,所以我们的运动是着急不安,又担心落后、害怕,各种复杂的情绪集于一身。如果能动中带静,那就是我们追求的方向。
如果你想变得健康必须静下来,以静方能制动。现在的很多人不健康,是练静的少了,跑步的多了,疾病大踏步地向年轻化推移。
欲静必动。你要是想静,结果会让你动。有的人老向往平静的生活,结果事态炎凉,变化万千,反而让你动乱,得不到平静和安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