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鉴赏】“白如凝脂,素犹积雪”——白釉暗刻龙纹杯鉴赏

标签:
历史收藏文化娱乐鉴赏 |
分类: 鉴赏 |
中国陶匠们对白釉瓷器的探索可谓源远流长。白瓷在汉以后烧制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邢窑是白瓷烧造的成熟期,茶圣陆羽曾对邢窑白瓷有过“类银”、“类雪”的评价;优美白瓷是宋代陶瓷的精粹,北有定窑,南有景德镇青白瓷;元代枢府器质感厚润,是为甜白釉的前身。明代,白釉瓷器的烧造进入黄金时期。
甜白釉是永乐窑创烧的一种白釉。由于永乐白白瓷制品中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在釉暗花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便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故名“甜白”。
甜白釉的脱胎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制作从配料、拉坯、利坯(修坯)、上釉到绘画、烧制,须经四十多道工序,全部采用手工,分三次烧成。尤以利坯和艺术加工最为精细。利坯要经过粗修、细修、精修等反复百次的修琢,才能将二、三毫米厚的粗坯修至0.5毫米左右。胎体厚度大多在1毫米以内,人称之为:薄似蝉翼,亮如玻璃,轻若浮云。在薄胎上描绘有青花纹样,称青花薄胎瓷;描绘有粉彩纹样,称粉彩薄胎瓷。万历年间已生产出“卵幕杯”(薄如蛋壳的杯子,又称为“蛋壳杯”)、流霞盏等精制品。
http://s2/mw690/006RdZ8Nzy7hlujJMIx51&690
该藏品为“大明成化年制款白釉暗刻龙纹蛋壳杯”,器型线条柔和圆浑,通体施白釉,胎薄体轻,胎薄如蛋壳,里外施白釉,底面施釉平整,外壁釉下暗刻龙凤纹,在阳光下透视可见龙凤飞舞,并有祥云相辅,神态逼真,非常生动。小碗轻盈秀丽,制作工艺十分精致。其薄的程度达到了几乎脱胎的地步,盈盈一握似乎可见手上罗纹,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这也充分体现了成化白釉瓷器对特殊烧制的白瓷在质量上更着意追求完美。此种薄胎白瓷在民窑中是见不到的,十分精美绝伦,收藏价值非常高。
交易热线:400-9020-826 QQ:3276277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