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与象山:历史遗迹和保护点16.6.7

分类: 象山杂谈 |
1.蓬莱山:位于今丹城西北,海拔380米,状如伏象,象山因之成名。相传徐福筑庐凿井隐迹于此,故谓之蓬莱山;南北朝梁陶弘景慕名在此炼丹修道,后人亦称丹山。
2.徐福登陆处:位于今龙泉井路,此地旧为拢船登陆之处,县志记载为“垄船径”。“徐福登陆处”是为纪念徐福东渡2222周年而立,系中国徐福会会长张云方先生的题写。
3.丹井:位于蓬莱山南麓,深约3米。史载为徐福隐迹蓬莱山炼丹而凿,南北朝梁陶弘景慕名于此修道,投丹于井,故名“丹井”。乾隆《象山县志》载“泉可透锡,饮之可以已疾”,故又有“透瓶泉”之称。1984年6月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
4.唐蓬莱观碑:唐大中二年六月九日(848年7月13日)立。该碑由孙谏卿撰文,贝泠该书,王方外篆额,戚文憓刻碑,记载了徐福隐迹象山,留下丹井、药灶蓬莱观遗迹的历史,是东亚地区已发现的记录徐福其事的最早碑碣。拓片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和宁波天一阁博物馆。
5、石屋:位于蓬莱山腰,状如穹庐,下垂旁覆,中可容数十人。有小潭,岩泉自罅曲折流注,声瑽琤如奏琴筑。姜炳璋云:“神工太虚幻,构此天然屋。”徐福、陶弘景均于此驻足。
6.徐福文化休闲园(蓬莱观):秦徐福筑炉建蓬莱观,南北朝梁陶弘景亦隐迹于此炼丹,宋治平二年(1065年)改赐栖霞观。几经废立后,今人重建蓬莱观于徐福文化休闲园内。
7.徐福古道:即彭姥岭,相传为彭祖、彭姥隐迹象山时所辟。徐福隐居象山时,此古道为徐福从蓬莱山到西沪港船泊驻地的必经之路。
8.樯头古渡:位于今墙头镇(古名樯头)北的海山处,自古以来为南北来往要津。附近墙头、舫前两村地名的由来,均有与徐福东渡故事有关的传说。
9.大雷山秦始皇庙:大雷山位于象山港南岸,蓬莱山西南;秦始皇庙在大雷山北麓,面象山港,为国内屈指可数的秦始皇庙之一。久圮。
10.船倒山:位于今大徐镇章家弄村,相传有徐福船只曾由象山港逆流而上,于此触礁而倾覆倒毁。
11.新罗岙:位于蓬莱山之阴,有海港直通船倒山、西沪港,旧传新罗国人常泊船于此。古人诗云:“见泊新罗山下舟,昔年徐福去何求。”
(吴伟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