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钱业会馆,见证宁波金融昔日的辉煌

(2019-02-09 09:46:04)
分类: 宁波杂谈
(胡茂伟)
     在港城宁波市海曙区靠近东门口的战船街上,有一座庄严、恢宏的建筑,静静地伫立在姚江边。四围是青砖雕砌的高墙,正面大门屋顶中间是福、禄、寿三星雕塑,两边屋沿上各塑有两个龙头。大门两侧围墙上两条精心雕琢的盘龙,镶嵌在圆形的砖窗中,显示出这栋房子的不凡身价。大门正上方,“钱业会馆”四个金光闪闪楷书大字赫然入目。这就是当年宁波钱庄同业的聚会和议事中心,宁波旧时金融业的最高决策地,也是现今中国钱庄业保留最为完好的会馆建筑。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钱业会馆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原位于宁波三江口的江厦街滨江庙一带。后毁于大火,乃于1925年在现今位置重建。当时,由敦裕等29家大同行发起,33家小同行参加捐款兴建,占地面积为320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150平方米,分为前后两进。前进廊舍环绕,中有戏台,两边楼房,楼上供奉财神,并作钱市交易及一般集会用。左右廊屋,分别立有《宁波钱业会馆碑记》和《宁波钱业会馆捐款碑记》二块石碑。中间靠西侧墙上,还立有《宁波小同行永久会碑记》。后进穿过写有“钱园”二字的月洞门,是一个小花园,西式凉亭,花丛灌木、水池假山,显得清雅幽静,花园后面滨江处的二层楼房为议事厅,砖木结构,屋顶上沿正反面分别有“万物并育”隶书和“四序皆春”楷书大字,室内装饰精致。正面对着小花园,背后紧靠余姚江,风景宜人,视野开阔。

    为何宁波有这么一个精致、气派的钱业会馆?说来话长。

    宁波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商贸口岸,是“海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陶瓷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宁波港外通四海,内达三江(甬江、奉化江、余姚江)自古繁荣。这使人想起有一幅对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似乎就是专为宁波撰的。因无佐证,不便妄言。但宁波因港繁荣则是名副其实的。

    商业的繁荣,自然带来了金融的繁荣。依托宁波港城兴旺发达的商品贸易,钱庄业便应运而生。钱庄(又称钱铺、钱店、钱肆、银号等)是我国早期金融的重要形式,钱庄业的兴起大约可追溯到明朝中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发展。早期的钱庄业,大多以银两制钱兑换为主要业务。由于国内银钱并用和外国银元的流入,使货币兑换业发展起来,出现了众多的现兑店,后又发展到经营存、放、汇业务的钱庄。宁波是近代中国钱庄业的发祥地之一,清乾隆十五年(1750)以后的100多年中,是宁波钱庄业的鼎盛时期,并集中开设在江厦街一带,资金划拨、银钱出纳高度集中在一起,当时的宁波江厦并不亚于后来之上海外滩。清道光、咸丰年间,宁波钱庄已达100多家,设市场,建会所,创汇划清算的“过帐制度”,融资范围遍及全国各大商埠。光绪《鄞县志》记:“鄞之商贾,聚于甬江,嘉道以来,云集辐辏,……转运既灵,市易愈广,滨江列屋皆钱肆矣。”遂后江厦街便有“钱行街”之美称,也有“走遍天下,不及宁波江厦”之喻。为便于同业交流和管理,当年最早的钱业公所就建在江厦街上。善于经营的宁波人,并不仅仅局限于在江厦街、在宁波的发展,宁波钱庄的足迹,随着商业的扩张而向国内各商埠拓展。清道光、咸丰年间,上海钱庄的半数是宁波人所开设。京、津及汉口、九江、芜湖均有宁波人开的钱庄,其中北京的“四大恒”(即恒利、恒兴、恒和、恒源)钱庄尤其著名。据记载: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东四牌楼著名钱铺‘四恒’首先歇业,‘四恒’者均系甬商经纪,开设京都已二百余年,信用最著,流通亦最广,一旦停业,关系京都四十万人财产、生计,举国惶惶”。当时慈禧太后急召北京地方官商议,由政府借钱一百万两,临时进行接济。以上例子,足见宁波钱庄业在外地之影响力。

    宁波钱庄的组织机构,一般分为大小同行和现兑庄。大同行钱庄平时不营货币兑换,重在划拨清算和存、放业务,并把持同业公会,左右钱业市场,统揽过账制度,故又称汇划钱庄;小同行除存、放款外,兼营货币兑换等业务,入公会,进入钱业市场,但在钱市交易买卖和实施过账办法中,须认定一、二家大同行往来、委托办理。而未入公会的称现兑庄,专做银钱兑换和货币买卖,也兼营其他业务,多有烟杂点兼办,叫烟纸现兑。

    宁波钱庄在其发展中,不断进行着业务的拓展与创新,其中尤以清道光年间(1821—1850)“过账制度”的发明最为著名。由于宁波较殷实富户开设的钱庄拥有雄厚的资本,它们所发的钱票,都有较高的信用。因而各业商贾与钱庄大都建立信贷关系。当时商人向客买货,只需到钱庄过账,“无论银洋一万以至数万、十余万,钱庄只将银洋登记客人名下,不必银洋过手”。民间称这种方法为“过账”。这意味着现代金融业票据交换在我国的开始。据说,我国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最早的几个以票据代替现金结算的国家之一,大约和英国出现的转帐结算制度时间相近。咸丰二年(1852)的鄞县知县段光清,记叙过账制度的作用时说:“宁波之码头日见兴旺,宁波之名富甲于一省。盖以此也。”

    更为难得的一点是,宁波钱庄的经营者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与锐意创新的精神。自五口通商之后,随着西方银行业的进入,宁波帮所经营的钱庄等传统金融开始逐步向现代银行业过渡和转型,主要通过改制、新建及与在华外资金融机构合并等形式,转向了银行业。而曾名扬一时的山西晋商却因没有抓住这一契机,这也成为晋商最终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创立,发起人即为宁波籍人士叶澄衷、严信厚、朱葆山,并担任总董。嗣后,历届董事和经理人亦多为甬人所据有。1908年,宁波籍人士虞洽卿创办了四明商业储蓄银行。至1935年,全国已先后设立了数百家民族资本商业银行。至40年代前后,除中央、中国、交通、农民4家特许银行和43家由地方当局开设的银行外,在其余的102家商业银行中,由宁波籍人士独资经营的11家,为主经营的13家,参与经营的28家,即半数以上的银行与宁波人有关。连旧中国仅有的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和大世界日夜银行,以及历史上第一位女行长也是由宁波人创设和担任的。现年102岁的总行参事室主任、宁波镇海籍人士沈日新先生,曾于1946年起担任上海钱庄同业公会理事长。1934年在浙江兴业银行调查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全国商业资本以上海居首位,上海商业资本以银行居首位,银行资本以宁波人居首位。”

    正因为宁波钱庄有着如此辉煌的过去,作为钱庄同业公会活动场所的钱业会馆,也自然成为反映和展现宁波钱庄业和近代金融业发展历史的重要场所,得到有关方面领导的高度重视。上世纪80年代初,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乔培新来宁波视察工作时,对宁波钱业会馆高度重视,指示总行有关部门拨出专项资金,腾清原被某单位占用的建筑,并对会馆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缮。1989年12月12日,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后,会馆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分行金融研究所以及宁波金融学会、钱币学会的办公场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