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话象山沿革

(2018-06-23 20:37:22)
分类: 象山杂谈

闲话象山沿革

沈文杰

 

按:象山地处宁波南部、台州北部的象山半岛东端,是甬舟文化圈与温台文化圈交流的桥头堡。了解象山的沿革历史,是研究古鄞县、古瓯越等古地域范围的重要环节。

 

先秦~706年立县

相传夏时已有鄞,但今城址无考。依据民国《象山县志》(以下简称为“民国志”),自夏至西周,象山(以下未注明者,均指代今象山县域不包含南田八岛的陆地部分)均属扬州越国鄞地。

春秋时期,象山仍属鄞地,此时的鄞城位于今奉化白杜。战国纷乱,楚国吞并越国,象山也随之归属楚国。

 

按:先秦时期,虽有城有国,但多是城邦之类,少有实际而具体的边界。又因为缺少文献记载,所以历代《象山县志》将先秦象山地域列为“多属鄞地”是否属实,先秦时期象山地域是确切归为鄞地还是泛属东夷(东越),姑且存疑。

 

公元前222年,秦国灭楚,设鄞、鄮、句章三县,属会稽郡。依据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以下简称“谭图”)考证,此时的象山地域当属会稽郡。鄞、鄮、句章三县位置之中,鄞县位处最南,所以情理之中象山当属鄞县。此时的鄞县,北与句章相接,东与鄮县相连,南包含象山半岛(大致今宁海黄坛、桃源、茶院及以南地域属闽中郡东冶县)。

 

按:据西晋“裂鄞之八百户、安化乡两百步,同临海两百户置宁海县”及历代宁海地域,估秦时鄞县所属象山半岛地域即当为“安化乡”。另《象山县地名志》载:“秦置鄞县,象山东部属之。”若更靠近鄮县地域的今象山东部属于鄞县,那么其它的部分又该何属呢?

 

西汉武帝分十三部,有扬州,下设会稽郡,象山属扬州会稽郡鄞县。又原闽中郡东冶县并入会稽郡,当改东冶县回浦乡为鄞县回浦乡,公元前112年,又析鄞之回浦乡置回浦县。

 

按:《汉书》有载“越天门山”,但依今人谭图、民国志(点校本)的校注内容及竺桂良先生的《<</span>汉书>天门山考》等考证,天门山并非象山东门山而是奉化之天门山,笔者亦附之。历代象山沿革志多将“(东门山)即《汉书》所载越天门山”(《浙江通志》载)作为象山属鄞地的重要依据,然一旦推翻,又将作何解?

 

25年改回浦县为章安县,129年分章安县东瓯乡立永宁县,三国吴大帝又分章安县西北部及永宁县部分境域置临海县,257年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

 

按:谭图所绘三国、西晋、隋地图,均将象山港作为会稽郡与临海郡之界,即大致今象山、宁海两县地域均属临海郡,若如此,又何来“晋析临海县之北与鄞之安化乡置宁海县”(宋宝庆《四明志》载)?

 

时至西晋,280年,“裂鄞之八百户、安化乡两百步,同临海两百户置宁海县”(《宁海风土记》载)。

 

按:参考何元均先生《象山本是安化乡——象山建县历史回溯》,此宁海县东界当起自西沪港,穿古南庄平原西侧山麓至大目湾海域(古县洋)。

 

280年宁海立县,至706年象山立县,安化乡一分为二,其时共历426年。

 

706年立县~1949年解放

625年,废鄞州为鄮县。706720日(唐神龙二年六月初六),“析台州宁海县与越州鄮县地置象山县”。县治彭姆村,属台州临海郡。736年,以鄮县置明州。764年,台州府象山县改隶江南道明州府。此后直至明清,象山县域及隶属少有变化。

 

按:据谭图考证,象山西界自象山港中白石山起始,至牌头,至东搬山,至白岩山,顺车岙港一路向南。彼时车岙港以东尚无围田,乃汪洋一片(古岳井洋),故县界顺势南下入海,出三门湾。另(1987)《浙江省象山县志》载:“据南宋《宝庆四明志》记载,其时象山县东西140里,南北190里。四至八到为:东至鄞县境80里,以东屿山为界;西至宁海县境100里,以盖苍山脊为界;北至鄞县境60里,以乌屿山(今乌龟山)为界;南至宁海县境190里,以秋芦门港为界;东南至海30里;东北至鄞县境70里,以鄞港(今象山港)中翁山为界;西北至奉化县境60里,以鄞港白石山为界;西南至宁海县境150里,以渔溪海港为界。是界历元、明、清各朝未变。”

 

又按:据竺桂良先生《古南田属谁?》及王庆祥先生《顾田<</span>怀南田诗>校读》等考证,古南田历属缑而不属象。故县界入三门湾,当左折入箬渔洋,入石浦港,经东门岛入猫头洋。此属谭图之误。

 

明朝1387年,昌国卫迁石浦。同年,南田始封,开始了历时近五百年的海禁。

 

1644年,南田军务交给象山石浦管辖,但行政上仍属宁海县。

 

1743年,浙江巡抚常安所写的奏章中写道“……前往宁海县查勘南田田亩……”,可见乾隆八年南田属宁海县。1751年前后,御史欧阳正焕上奏乾隆“……南田现属象山……”,可见乾隆十六年前后南田转属象山县。另有奏章文书云云均表明至晚1752年之后南田地域就归属宁波府象山县了。

 

按:以上奏章引自龚缨晏先生《象山旧方志上的地图研究》。

 

1875南田开禁。

 

按:据1910年《宁波府全图》中所绘可见,象山西部路上边界始终未变,即便此时岳井洋东西已是围田众多,但边界走向依然如旧。唯一不同的是,三门湾蛇蟠、田湾、花鼓、开井山诸岛与南田诸岛均隶属象山县(未见渔山列岛)。可见当时划入象山的绝不只是南田诸岛,还包含了三门湾内的所有岛屿。如此划分,当是昌石军务之所需。

 

另按:依民国志(1925)《象山县总图》、《西三乡》图、《昌石镇》图与(1937)《浙江省全图》、(1947)《宁波七邑全图》可知,泗洲头大麦塘以南地域已不属象山县而属宁海县。《昌石镇》一图中,中泥(今作“坭”)村西有地曰“强盗湾”,另注文字“山属象,周围塘田属宁海”。强盗湾西侧专设强盗湾渡可渡岳井洋至宁海。这似乎为这一段县界更改的原因提供了充足的预想空间。

 

1909年,于南田置南田抚民厅,直隶于宁波,和象山县同级。1912年,设南田县。1940年划宁海县、临海县部分地与南田县全境建三门县,直至解放。

 

1949解放至今

1952年,还原南田八岛归象山县。

1954年,象山划入舟山专区。

1958年,象山复属宁波专区。同年,撤宁海县,并入象山县,隶属台州专区。

1959年,柴溪、蒋家岙、万金山等村从大佳何镇划入下沈乡。

1961年,恢复宁海县建制。宁海、象山两县均属宁波专区。

20世纪80年代末,象山港内白石山岛整体划归宁海。

 

按:(1965)《浙江省图》、(1987)《浙江省象山县志》将白石山岛作为象山、宁海、奉化三县的界岛;(1975)《浙江省地图》将强蛟群岛整体划入象山县;(1988)《浙江省地图册》、(1992)《象山县地名志》及此后历版《象山县地图》均将强蛟群岛整体归入宁海县境。

 

1997年,象山、宁海县界首次立陆上界碑。

2006年,宁波市确定所有海界线,解决了所有的边界争议。

2009年,象山、宁海两县重新确立陆上界碑。

 

至此,象山县界再无变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