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宁波老字号酒楼及其名菜

(2018-02-22 21:12:00)
分类: 宁波杂谈

http://daily.cnnb.com.cn/nbwb/res/1/20090621/81831245553307637.jpg
http://daily.cnnb.com.cn/nbwb/res/1/20090621/99571245553307778.jpg
http://daily.cnnb.com.cn/nbwb/res/1/20090621/45161245553307512.jpg
http://daily.cnnb.com.cn/nbwb/res/1/20090621/84131245553307747.jpg
  图为状元楼及名菜雪菜大黄鱼、冰糖甲鱼。

  主讲人

  朱惠民  

  现任宁波市餐饮业与烹饪协会副会长,宁波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浙东文化和宁波饮食文化研究,餐饮品牌文化企划与整合传播。著有《白马湖散文十三家》,《白马湖文派散论》等。

  宁波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一座商贸发达的商城。商贸的发展,促进了餐饮业的繁荣。据民国《鄞县通志·饮食》记载,当时仅三江口一带就有上规模的酒楼饭店40多家,形成了“六帮三馆”的格局。“六帮”中甬帮有状元楼、中央楼等六家,徽帮有聚福园、东福园,川扬帮有梅龙镇,天津帮有味一家,还有绍兴帮等。“三馆”指的是野味馆如李荣昌,素食馆如功德林、同仁馆。知名的宁波小吃有缸鸭狗汤团店、大丰仁羊肉粥店、陈万兴点心店等。

  这些餐饮老字号,是伴随中华饮食文化的发展而诞生的,具有浓厚的传统商业文化底蕴,也是宁波商业的“脸面”。它们历经沧桑,有的已被人们所遗忘,有的则还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特别是老字号的名肴菜系,时时会唤起宁波市民有滋有味的回忆。

  宁波老字号酒楼要数甬江状元楼名气最大。状元楼做的是甬帮菜,甬菜多海味,这点与他帮颇不相同。状元楼,原名三江酒楼,改称状元楼有一段掌故。乾隆年间,相传当时有几个举子上京应试,聚于三江酒楼,店家以甲鱼奉客,并谓此菜名“独占鳌头”。后来这几个进京应试的举子都金榜题名,其中一个竟蟾宫折桂,做了天子门生状元公。状元归来春风得意,再宴于三江酒楼,并提笔写了“状元楼”三字,于是酒楼自此便称为“状元楼”。

  宁波的甬江状元楼早于上海,上海的甬江状元楼,创于1937年,经营者方润祥与名厨金迎祥皆来自宁波。最初的菜肴有芋艿鸡骨酱、肫掌糊辣、苔菜烤肉、黄鱼羹、糟鸡,都是地道的宁波风味。另有乳汁墨鱼大烤、丝瓜卤蒸黄鱼等。后来宁波海味迭出,每当东海鱼汛旺发期,状元楼海鲜泛着诱人的光泽,其中以野生大黄鱼为料理的“雪菜大汤黄鱼”特别引得上海食客们的青睐。该味以雪菜、笋片与大黄鱼煮汤,不放油,味极清鲜。

  始创于乾隆年间的状元楼,距今有数百年了。在老宁波记忆中,1936年设于日新街16号的最为清晰,那是甬江状元楼,店堂为五开间门面,另立三楼一堂。楼上三面环窗,夏天极其凉爽。全堂约四十余桌,四百人可以同时就餐,一般从上午九时起,到晚上十一二时方收场。

  甬江状元楼经营者是李纪良与孙通尧,大厨应阿品是鄞县石碶人,在日本大阪“大来轩”饭店掌过勺,回国后进了状元楼。冰糖甲鱼一菜,由他亲自掌勺。后来的大厨胡常友,烧冰糖甲鱼也很拿手。据他的徒弟,后来成为甬上名厨的竺保国回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状元楼有近千个餐位,每天掌勺的即是他们师徒三人。吃冰糖甲鱼的食客很多,他们是用很大的锅来烧的,满满的两大锅,再分成小份端上去。这道菜,所用甲鱼必须活杀,食客要品尝得耐心等待一小时,为了享受口福,都毫无怨言。甲鱼选半斤以上,一斤半以下,有八开、六开、四开之分,以一斤重的六开最为理想,烧这味菜,要的是一个“糯”字,看起来形状完整,吃起来不生不腥,这就要掌勺师傅能很好地判断火候,讲究火候掌控。一盆冰糖甲鱼上桌,又香又热,长时不冷,味道醇厚,质地软嫩,入口即化,令人畅享饕餮之欲。

  甬江状元楼在上世纪几经兴衰,直至上世纪80年代初,在宁波帮人士王宽诚、邹星培、翁伟年、王欣康等鼎力相助下,又得以在三江口重开。上世纪80年代包玉刚先生归乡访旧,在抚今忆昔之际,包先生登楼重尝家乡风味的宁波菜。那盘冰糖甲鱼香甜酸咸之美味,令其交口称赞。那道菜便是大厨竺保国烧的。

  状元楼带着宁波菜到上海,最先为招徕旅居申城的宁波食客,故店堂独具甬式风格,桌椅一式用虎黄木制造的宁波家具。灶上掌勺、店里跑堂的全都来自宁波,肩上搭一条白毛巾,站立门外笑脸迎宾,待客上座,所操皆乡音——阿拉宁波话。上海现在有状元楼两家,沪西状元楼擅长鲜咸合一,甬帮糟香绕梁。沪东状元楼做的还是甬帮名菜,不过有的作了推陈出新。如冰糖甲鱼,改用黑枣作配料,因现在的甲鱼多为人工饲养,腥气比较重,黑枣的用处是去腥;芋头三黄鱼羹,好像更加细腻鲜美;雪菜虾仁,虾仁用新腌雪菜来炒,既增加了鲜味,又使得整个菜看上去青青白白,让人感到一阵清爽。但让人胃口大开的,还是一味雪菜大汤黄鱼,这道菜很传统,然仍有不息的生命力。看来,宁波十大名菜的烹制,其大本大源绝不能丢,只能在传承中创新。

  状元楼还开到天津。甬籍著名作家冯骥才在其《市井人物》一书中,就载有宁波人冯五爷在天津开甬菜馆的故事,其中说到“中国人想赚钱,第一个念头便是开饭馆。民以食为天,民为食花钱;一天三顿饭,不吃腿就软,钱都给了饭馆老板。天津的钱又都在商人手里,商界的往来大半在饭桌上。再说天津产盐,吃菜味重,宁波菜咸,正合口味。于是冯五爷拿定主意开个宁波风味的馆子,便在马家口的闹市里,选址盖房,取名状元楼。”

  状元楼的当家菜,即是这宁波十大名菜——冰糖甲鱼、锅烧河鳗、苔菜小方烤、网油包鹅肝、黄鱼海参、苔菜拖黄鱼、火踵全鸡、腐皮包黄鱼、宁式鳝丝、雪菜大汤黄鱼。

  除了冰糖甲鱼,状元楼的另一道名菜“锅烧河鳗”,用的是山溪中的白鳗。据说甬菜中,最能检验厨师水平的要数做这一道菜了。要把蒸烂的鳗剔出骨头,得有“庖丁解牛”的真功夫。过去在状元楼品尝每一盘剔骨锅烧鳗,那吹弹即破的鳗皮却无半点伤痕。

  状元楼的“雪菜大汤黄鱼”做得特别出彩。雪菜即雪里蕻,它与大黄鱼都是宁波名产,两者炖在一起,自然更加鲜美。雪菜称之雪里蕻自有道理,“四明有菜,名雪里蕻,雪深诸菜冻损,此菜独青”,雪里蕻之得名盖以此。此菜稍带辛辣,唯腌食绝佳——宁波人叫做咸齑。它的好吃,也为文人所咏叹。李杲堂(清代)在《鄮东竹枝词》中曾有两次提及。

  一谓“小瓮黄齑送草南”(草南指代台州、温州的渔民,他们用水产来咸祥换取咸齑调味)。二谓“翠绿新齑滴醋红”。写出了新鲜咸齑的色香味。咸齑做汤已经够鲜了,再加上大黄鱼一煮,咸齑之鲜与黄鱼互交,咸齑有鱼鲜,鱼含菜之香,荤素融合、汤汁稠浓,怎不叫人嘴馋呢!著名美食家唐鲁孙有如是之回忆:故友罗秋原主持老正兴餐馆,不知道他从什么地方弄来一条宁波大黄鱼,足有三尺长,一鱼四吃,无怪清代名将年羹尧,吃到宁波运来的新鲜黄鱼,才发现此前在北方所吃黄鱼,远不及南方(宁波)黄鱼鲜嫩滑美。足见宁波黄鱼的魅力所在。

  做宁波菜的,宁波还有一家与状元楼齐名的中央酒楼,简称“中央楼”,地址在和义大道与东门口的汇合处,即今三江口。中央楼创办于抗战初期,店铺较状元楼更大一些,共有三层,设备较新。它滨江临街,座位宽敞,通风和采光也较好。它的当家菜肴也是正宗“甬菜”特色。宁波十大名菜做得很地道。其中雪菜大汤黄鱼是其最具代表性的美味。此外还增加了荷叶粉蒸肉、虾子扒参、腌笃鲜等兼容沪杭特色的新品种。昔日的老字号酒楼都是帮派分明,泾渭有别的。它们烹制货真价实的属于一帮一系的菜,待把这一派系的菜都制作精妙,富有特色之后,行有余力兼售少许他系菜品。

  中央楼还有几道当家菜,据吃过的袁元龙老先生回忆,有一道号称“宁波佛跳墙”的“一品锅”。一品锅底部平坦,大小规格不一,大的直径约有七八十厘米,小的也有五六十厘米。锅分两层:上层由“点铜”(质最佳的锡在宁波俗称“点铜”)制成;下层贮炭火,四周镂空,供空气流通。下层似乎用铜或铁制成。上层是用以盛菜肴的部分,锅的四边周沿(周边沿高十余厘米)有书法秀逸、镌刻精美、内容与品酒及美食有关的诗句,最常见的如诗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美酒樽中置千斛”、“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之类。一品锅周围,通常配八小碟冷盘,内容为蔬菜、海鲜、果品,给用餐者换换口味。这种美味而实惠的丰肴,有时因就席者人数较多,还用双份作料的对鸡、对鸭、双蹄髈,其它原料亦是加倍。

  又有一个品种叫“元宝汤”,用一条或两条一斤左右的鲫鱼,清炖熬汤,配料是个头硕大的乌背圆蛤。宁波是商业城市,商人是酒楼的大主顾,尤其是办“开店酒”(开张酒宴),最后一道必须是“元宝汤”。宾客们只能喝汤和吃圆蛤,千万不可对整条鱼动筷子,这叫“元宝进账”(圆蛤象征着“元宝”)、“吃过有鱼(余)”,象征着企业一定会赚钱。如果不懂规矩动了鱼,主人会不高兴的;至于圆蛤,则希望你尽量多吃,表示多多赚进“元宝”。这也是宁波的一种民俗吧。

  据悉,甬帮老字号像状元楼、中央楼等已被甬上新生代餐饮品牌接棒,这是十分可喜的大好事。当然甬帮老字号的现代生存,除要保持高品质,还需与时俱进,以适应现代人的口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