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 12 月逻辑真题

标签:
mba考试考研研究生 |
三、逻辑推理:第 26-55
26.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
作者”。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关照人民的生活、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只有不离开人民,文艺才不会变成无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B.历史的创造者都不是历史的“剧中人”。
C.历史的创造者都是历史的见证者。
D.历史的“剧中人”都是历史的“剧作者”。
E.我们的作品只要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就会在人民中传之久远。
26.解析:本题答案选 A。
根据题干“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知,是形式逻辑题,本题考查复合命题推理规则。根据题干信息:(1)离开人民→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2)
A 选项 |
该选项表示:¬(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离开人民),属于题干的逆否命题,可以推出,选 A |
B 选项 |
“剧中人”属于题干背景信息,无关选项,不选 |
C 选项 |
“见证者”属于题干背景信息,无关选项,不选 |
D 选项 |
“剧作者”属于题干背景信息,无关选项,不选 |
E 选项 |
该选项表示:表达人民→在人民中传之久远,属于“后真推前真”,不符合假言推理规则,不一定能推出,不选 |
27.盛夏时节的某一天,某市早报刊载了由该市专业气象台提供的全国部分城市当天天气预报,择其内容列表如下:
天津 |
阴 |
上海 |
雷阵雨 |
昆明 |
小雨 |
呼和浩特 |
阵雨 |
哈尔滨 |
少云 |
乌鲁木齐 |
晴 |
西安 |
中雨 |
南昌 |
大雨 |
香港 |
多云 |
南京 |
雷阵雨 |
拉萨 |
阵雨 |
福州 |
阴 |
根据上述信息,以下哪项作出的论断最为准确?
A.由于所列城市盛夏天气变化频繁,所以上面所列的 9 类天气一定就是所有的天气类型
B.由于所列城市并非我国的所有城市,所以上面所列的 9 类天气一定不是所有的天气类型
C.由于所列城市在同一天不一定展示所有的天气类型,所以上面所列的
9
D.由于所列城市在同一天可能展示所有的天气类型,所以上面所列的
9
E.由于所列城市分处我国的东南西北中,所以上面所列的 9 类天气一定是所有的天气类型。
27.解析:本题答案选 C。
根据题干“根据上述信息,以下哪项作出的论断最为准确”知,是形式逻辑题,本题考查模态命题。根据题干信息:列举了
9
28.现在许多人很少在深夜
11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的结论?
A.晨昏交替,生活周而复始,安然入睡是对当天生活的满足和对明天生活的期待。而晚睡者
B.晚睡者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他们认为,当天的事须当天完成,哪怕晚睡也在所不惜。
C.大多数习惯晚睡的人白天无精打采,但一到深夜就感觉自己精力充沛,不做点有意义的事
D.晚睡其实是一种表面难以察觉的、对“正常生活”的抵抗,它提醒人们现在的“正常生活”
E.晚睡者内心并不愿意睡得晚,也不觉得手机或电视有趣,甚至都不记得玩过或看过什么,
28.解析:本题答案选 D。
根据题干“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的结论”知,是非形式逻辑题,本题考查加强削弱。题干结论是:现在许多人没有事情,依旧晚睡→人们似乎从晚睡中得到了快乐,
A 选项 |
该选项只涉及晚睡者的“快乐”,没有涉及“这种快乐其实隐藏着某种烦恼”, 可以部分加强题干结论,但力度不强,不选 |
B 选项 |
该选项表示:晚睡者“在干事情”,而不是“无所事事继续晚睡”,削弱了题干结论,不选 |
C 选项 |
该选项表示:晚睡者“有事情可干”,而不是“无所事事继续晚睡”,削弱了题干结论,不选 |
D 选项 |
该选项既涉及了“人们似乎从晚睡中得到了快乐”,也涉及了“快乐其实隐藏着某种烦恼”,支持了题干论证,选 D |
E 选项 |
该选项只涉及晚睡者的“烦恼”,没有涉及“人们似乎从晚睡中得到了快乐”, 可以部分加强题干结论,但力度不强,不选 |
技巧点拨:此类试题 17
29.分心驾驶是指驾驶人为满足自己的身体舒适、心情愉悦等需求而没有将注意力全部集中
于驾驶过程的驾驶行为,常见的分心行为有抽烟、饮水、进食、聊天、刮胡子、使用手机、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的观点?
A.一项统计研究表明,相对于酒驾、药驾、超速驾驶、疲劳驾驶等情形,我国由分心驾驶导
B.驾驶人正常驾驶时反应时间为 0.3~1.0 秒,使用手机时反应时间则延迟 3 倍左右。
C.开车使用手机会导致驾驶人注意力下降
20%;如果驾驶人边开车边发短信,则发生车祸的概率是其正常驾驶时的
23
D.近来使用手机已成为我国驾驶人分心驾驶的主要表现形式,59%的人开车过程中看微信,
31%的人玩自拍,36%的人刷微博、微信朋友圈。
E.一项研究显示,在美国超过 1/4 的车祸是由驾驶人使用手机引起的。
29.解析:本题答案选 A。
根据题干“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的观点”知,是非形式逻辑题,本题考查
A 选项 |
该选项表示:分心驾驶→交通事故占比最高(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直接加强了题干结论,选 A |
B 选项 |
该选项论证对象不是“分心驾驶”,属于无关选项,不选 |
C 选项 |
该选项论证对象不是“分心驾驶”,属于无关选项,不选 |
D 选项 |
该选项论证对象不是“分心驾驶”,属于无关选项,不选 |
E 选项 |
该选项论证对象不是“分心驾驶”,属于无关选项,不选 |
技巧点拨:利用最大化“契合题干信息原则”,秒选
30~31 题基于以下题干
某工厂有一员工宿舍住了甲、乙、丙、丁、戊、己、庚 7
(1)乙周二或周六值日;
(2)如果甲周一值日,那么丙周三值日且戊周五值日;
(3)如果甲周一不值日,那么己周四值日且庚周五值日;
(4)如果乙周二值日,那么己周六值日。
30.根据以上条件,如果丙周日值班,则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甲周日值班。
B.乙周六值班。
C.丁周二值班。
D.戊周二值班。
E.已周五值班。
30.解析:本题答案选 B。
根据题干“根据以上条件,如果丙周日值班,则可以得出以下哪项”知,是形式逻辑题,本
(1)乙周二∨乙周六;
(2)甲周一值日→(丙周三值日∧戊周五值日);
(3)¬甲周一值日→(己周四值日∧庚周五值日);
(4)乙周二值日→己周六值日;
(5)丙周日值班;
(2)+(5),使用逆否规则可以得出:(6)¬甲周一值日;
(3)+(6)可以得出:(7)己周四值日∧庚周五值日;
(4)+(7)可以得出:(8)¬乙周二值日;
再根据(1)+(8)可以得出:乙周六值班(选言命题否推肯规则)。 因此,本题答案选 B。
31.如果庚周四值日,那么以下哪项一定为假?
A.甲周一值日。
B.乙周六值日。
C.丙周三值日。
D.戊周日值日。
E.己周日值日。
31.解析:本题答案选 D。
根据题干“如果庚周四值日,那么以下哪项一定为假”知,是形式逻辑题,本题考查复合命题推理规则。对于推理题,首先寻找“推理的起点”或者“确定性信息”。根据题干信息,
(1)乙周二∨乙周六;
(2)甲周一值日→(丙周三值日∧戊周五值日);
(3)¬甲周一值日→(己周四值日∧庚周五值日);
(4)乙周二值日→己周六值日;
(5)庚周四值日。
(3)+(5),使用逆否规则可以得出:(6)甲周一值日;
(3)+(6)可以得出:(7)丙周三值日∧戊周五值日,那么“戊周日值日”一定为假,因此, 本题答案选 D。
32.唐代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根据上述韩愈的观点,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有的弟子必然不如师。
(B.)有的弟子可能不如师。
(C.)有的师不可能贤于弟子。
(D.)有的弟子可能不贤于师。
(E.)有的师可能不贤于弟子。
根据题干“根据上述韩愈的观点,可以得出以下哪项”知,是形式逻辑题,本题考查简单命
33.“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在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活动指南,反映了从春到冬一年四季
的气温、降水、物候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已知各节气的名称具有如下特点:
(1)凡含“春”“夏”“秋”“冬”字的节气各属春、夏、秋、冬季;
(2)凡含“雨”“露”“雪”字的节气各属春、秋、冬季;
(3)如果“清明”不在春季,则“霜降”不在秋季;
(4)如果“雨水”在春季,则“霜降”在秋季。
根据以上信息,如果从春至冬每季仅列两个节气,则以下哪项是不可能的?
A.雨水、惊蛰、夏至、小暑、白露、霜降、大雪、冬至。
B.惊蛰、春分、立夏、小满、白露、寒露、立冬、小雪。
C.清明、谷雨、芒种、夏至、秋分、寒露、小雪、大寒。
D.立春、清明、立夏、夏至、立秋、寒露、小雪、大寒。
E.立春、谷雨、清明、夏至、处暑、白露、立冬、小雪。
33.解析:本题答案选 A。
根据题干“根据以上信息,如果从春至冬每季仅列两个节气,则以下哪项是不可能的”知,
A 选项不满足条件(3)“清明”不在春季→“霜降”不在秋季;因此,本题答案选 A。
34.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所以,如果你不想落后,就应该多磨刀。
A.妆未梳成不见客,不到火候不揭锅。所以,如果揭了锅,就应该是到了火候。
B.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所以,如果想获胜,就应该兵精将勇。
C.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所以,如果你想富,就应该让马多吃夜草。
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以,如果你想做完人,就应该有真金。
E.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所以,如果你不想空活百岁,就应该立志。
34.解析:本题答案选 C。
根据题干“以下哪项与上述论证方式最为相似”知,是非形式逻辑题,本题考查比较句子结构类似。根据题干信息,题干结构为:如果
A
A 选项 |
该选项结构为:如果 A |
B 选项 |
该选项结构为:A |
C 选项 |
该选项结构为:如果 A 构类似,选 C |
D 选项 |
该选项结构为:如果 A |
E 选项 |
该选项结构为:如果 A |
技巧点拨:金无足赤=所有金都有赤,属于“所有 S 都是 P”的推理,金→有赤。
35.某市已开通运营一、二、三、四号地铁线路,各条地铁线每一站运行加停靠所需时间均彼此相同。小张、小王、小李三人是同一单位的职工,单位附近有北口地铁站。某天早晨,
3 人同时都在常青站乘一号线上班,但 3 人关于乘车路线的想法不尽相同。已知:
(1)如果一号线拥挤,小张就坐 2
小张就坐 3 站后转二号线,再坐 4 站到北口站;
(2)只有一号线拥挤,小王才坐 2 站后转三号线,再坐 3 站到北口站;
(3)如果一号线不拥挤,小李就坐
4
(4)该天早晨地铁一号线不拥挤。
假定三人换乘及步行总时间相同,则以下哪项最可能与上述信息不一致?
A.小王和小李同时到达单位。
B.小张和小王同时到达单位。
C.小王比小李先到达单位。
D.小李比小张先到达单位。
E.小张比小王先到达单位。
35.解析:本题答案选 D。
根据题干“假定三人换乘及步行总时间相同,则以下哪项最可能与上述信息不一致”知,是形式逻辑题,本题考查复合命题推理规则。对于推理题,首先寻找“推理的起点”或者“确定性信息”。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以下推理(仅关注一号线不拥挤的相关信息即可):
(1)一号线不拥挤→(小张坐 3 站后转二号线,再坐 4 站到北口站);
(2)小王才坐 2 站后转三号线,再坐 3 站到北口站→一号线拥挤;
(3)一号线不拥挤→小李就坐
4
(4)地铁一号线不拥挤。
所以,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小李和小张上,由题意得出: 小李到达单位的时间:4+3+1=8
由此得出:小张比小李先到达单位,因此,D 选项不可能,因此,本题答案选 D。
36.最近一项调研发现,某国
30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调研结论?
A.由于国家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相比以往,该国民众更有条件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B.“老年人”的最低年龄比以前提高了,“老年病”的患者范围也有所变化。
C.近年来,由于大量移民涌入,该国
45 岁以下年轻人的数量急剧增加。
D.尽管冠心病、骨质疏松等病症是常见的“老年病”,老年人患的病未必都是“老年病”。
E.近几十年来,该国人口老龄化严重,但健康老龄人口的比重在不断增大。
36.解析:本题答案选 C。
根据题干“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调研结论”知,是非形式逻辑题,本题考查加强削弱。题干结论是:去医院治疗冠心病、骨质疏松等病症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该国年轻人
C 选项 |
该选项表示不是由于发病率提高了,而是由于“年轻人的数量急剧增加”,属于 “数字与比例”削弱,选 C |
D 选项 |
题干论证对象不是“老年病”,属于无关选项,不选 |
E 选项 |
题干论证对象不是“人口老龄化”,属于无关选项,不选 |
37.张教授:利益并非只是物质利益,应该把信用、声誉、情感甚至某种喜好等都归入利益的范畴。根据这种“利益”的广义理解,如果每一个体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
根据张教授的观点,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如果一个社会不是良善的,那么其中肯定存在个体损害他人利益或自身利益需求没有尽可
B.尽可能满足每一个体的利益需求,就会损害社会的整体利益。
C.只有尽可能满足每一个体的利益需求,社会才可能是良善的。
D.如果有些个体通过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那么社会就不是良善的。
E.如果某些个体的利益需求没有尽可能得到满足,那么社会就不是良善的。
37.解析:本题答案选 A。
根据题干“根据张教授的观点,可以得出以下哪项”知,是形式逻辑题,本题考查复合命题
A 选项 |
该选项表示:社会不是良善的→(损害他人利益∨自身利益需求没有尽可能得到满足),属于题干的逆否命题,可以得出,选 A |
B 选项 |
该选项表示:尽可能满足每一个体的利益需求→损害社会的整体利益,题干论证未涉及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一定能得出,不选 |
C 选项 |
该选项论证的核心概念是“尽可能满足每一个体的利益需求”,而题干论证的核心概念是“尽可能满足其自身的利益需求”,不一定能得出,不选 |
D 选项 |
该选项表示:个体通过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社会就不是良善的, 属于题干论证的“前假推后假”,不一定能得出,不选 |
E 选项 |
该选项表示:个体的利益需求没有尽可能得到满足→社会就不是良善的,属于题干论证的“前假推后假”,不一定能得出,不选 |
38.某学期学校新开设 4 门课程:“《诗经》鉴赏”、“老子研究”、“唐诗鉴赏”和“宋
词选读”。李晓明、陈文静、赵珊珊和庄志达 4 人各选修了其中一门课程。已知:
(1)他们 4 人选修的课程各不相同;
(2)喜爱诗词的赵珊珊选修的是诗词类课程;
(3)李晓明选修的不是“《诗经》鉴赏”就是“唐诗鉴赏”。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就能确定赵珊珊选修的是“宋词选读”?
A.庄志达选修的不是“宋词选读”。
B.庄志达选修的是“老子研究”。
C.庄志达选修的不是“老子研究”。
E.庄志达选修的不是“《诗经》鉴赏”。
38.解析:本题答案选 D。
根据题干“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就能确定赵珊珊选修的是“宋词选读””知,是形式逻辑题,
“唐诗鉴赏”;要得出结论:赵珊珊选修的是“宋词选读”。那么需要用到选言命题的“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