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2018-01-26 17:11:24)《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圆明园的毁灭》。我把本课共分为两课时,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
一、 对于教材我是这样理解的: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这篇课文在本单元中占重要的地位,为学习其他课文奠定了情感基础。课文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却用大量笔墨写了它昔日的辉煌是为了反衬它毁灭的可惜,这样安排更能激发读者对祖国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仇恨,以此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正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不太难,但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敲骨吸髓,揣摩藏在文字背后的精气神却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把课文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第二课时。基于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充分挖掘“爱恨变化”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二、对于目标设计我是这样思考的:
根据课程标准在小学高年级段的阅读教学要求中提到的: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赏析语言文字表达精妙的过程中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本课教学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第三至五自然段。
2、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重点理解“凡是、统统、就、任意”等词作用及“有、也有、不仅有、还有”句式表达效果。
3、在读中认真思考,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4、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设为:通过阅读,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了解圆明园的建筑宏伟和珍贵收藏,体会这一美一毁、爱恨交织的情感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屈辱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设为: 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2、领悟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三、对于目标达成策略和方法
教法上我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句式表达效果,指导读中感悟、悟中生情,在情感的体验中培养理解、感悟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学法上,我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采取朗读感悟法、探究法、勾画圈点法、补白想象法等方法进行学习。
四、重点目标达成的详细设计我是这样思考的
围绕教学目标,为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以下5个环节进行教学。
环节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圆明园是由几代清帝不知耗费了多少天下的财力、物力历经150多年精心修建造的一座历代王朝前所未有的皇家园林。它堪称“世界园林一绝”。上节课我们领略了它规模宏大众星拱月的独特格局,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了解这个令人叹为观止,无以伦比的艺术杰作。
为了实现重点目标达成设计了环节二: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
在本环节中,总体上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感悟辉煌;第二部分:直面圆明园的毁灭。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领略了圆明园昔日辉煌之一的布局美(第二段),这堂课就从领略圆明园昔日辉煌之二的建筑美开始,让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首先找一找句子一共用了几个“有”?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接着完成填空:圆明园有哪几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呢?对这段文字我采用引读、师生合作读、想象读 、分男女生读、删词读等多种形式来加强读的训练在读中体会“有、也有、不仅有、还有”等词不仅有边走边介绍欣赏的味道还让读者体会到园内的建筑宏伟,景观多不胜数,风格各异。感受园内特色建筑的无限魅力。教师还要重点指导朗读,读出欣赏、赞美、惊叹、自豪与沉醉之感。接着通过观赏建筑景观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圆明园昔日景观的辉煌无限,以此激发学生对祖国古代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
之后,抓住第四自然段“不但……还”这个关联词来过渡引入:圆明园的美丽与辉煌不仅表现外在的建筑美,还表现在它内在的涵养——拥有数不尽的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让我们一起感悟他昔日辉煌之收藏美。(课件)圆明园收藏着哪些珍贵的文物呢?出示珍贵文物图片和和各类文物总计1500000件信息的补充体会到因为圆明园收藏时间长、范围大、文物珍宝多所以被称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可是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却不复存在了在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后一把火烧毁了。进入环节的第二部分:直面圆明园的毁灭。细读“圆第5自然段a.多媒体放映“火烧圆明园”片段,感知英法联军的罪行。
b.回归课文,划出表现侵略者丑恶嘴脸的动词,并说说体会。(课件)勾画圈点出表现侵略者贪婪与残暴的词句,如“ 凡是、统统、任意、掠、毁、烧”等词句,体会侵略者的残暴让学生想象英法联军抢、掠、烧的情境,(课件:比比谁读得好)通过指导朗读,读出悲愤、痛惜、仇恨之情。(设计意图:影视为先导,让学生直观感知英法联军的罪恶,而文本的回归,更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对敌人的憎恨。)
圆明园的毁灭,给中国,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齐读第一段。体会两个“不可估量”写出了圆明园的毁灭史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的损失非常巨大无法计算,体会作者传递的痛惜、惋惜之情。
在学生充分体会国家蒙受的的耻辱,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情不可抑,迫不及待地想说、写。我设计了环节三:走出圆明园,字字句句表真情
我给学生一个表达心声的平台:“面对英法联军在我国残暴的罪恶行径,面对曾经无限辉煌的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你有何感想?”让学生抒发内心感受,这样既能当堂训练学生说写的技能,又能让学生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
文章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却用大量篇幅描绘昔日辉煌,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到写圆明园昔日辉煌是为了反衬它毁灭的可惜。越是写它昔日的辉煌越能引起我们对它的向往、热爱与骄傲。而这么美的艺术瑰宝被侵略者肆意的掠夺践踏毁灭。这样安排更能激发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增强我们不忘国耻,振新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环节四: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国要富强,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必须靠一代代中国人的努力。我主要抓住爱国教育这一点来总结。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环节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根据教材要求,我设计这样的作业:“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写写你的理由和主张。”这样的作业,让学生比较理性地释放自己的爱国热情,同时,把学生引向课外,继续搜集整理资料,在落实语文学习的实践性的同时,又深化了“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主题教育。
说板书设计:
21圆 明 园 的 毁 灭
板书它既表现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又再现侵略者如何把它化为灰烬的过程,激发学生由爱到恨的情感变化,从而感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