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新疆著名书画家石豹作品系列展 |
甄岐国 (字雅惠)笔名土山玉,“甄宝轩”主 人,汉族,山东省平度市人。新疆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员,新疆漫画艺术委员会委员、银川世界岩画馆研究馆员。曾就读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新疆教育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现为专职书画教师。
她自幼喜画,其作品兼容并蓄,画风独特,现在每天仍然心无旁骛、潜心作画。 甄岐国,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市,1981年,年仅19岁的她承新疆著名书画家申西岚和龙清廉的启蒙,开始学习中国书画及篆刻。为了专业系统地学习绘画,她1990年大专毕业于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1999年本科毕业于新疆教育学院美术教育专业。
她对岩画的痴迷程度源自学研书法追根寻源的结果,恰恰吻合了书画同源的传说,以前她总认为书法在前,画在后,看到岩画后,她忽然理解了先有岩画后有文字的发明才顺理成章!从岩画中她找到了书法,也找到了版画,更找到了高度慨括生活的艺术方法。她常说,要正本清源,不忘初心。她现在实现的理想是少年时立下的志愿:书法→篆刻→版画→岩画→书法,这都是她喜欢的专业,在这些领域里幸福地穿梭,以汉字结构和笔墨韵律与中国画的意境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很愿与朋友们分享,在科学院老年大学里已有六届她的学生,她说她的社会责任就是承上启下。 为了自己的理想,多年来,她游历了新疆天山南北的山山水水,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
1990年11月,版画《骥魂》入选全国第十届版画展、全国女画家美术作品展 ;同年,创作的版画《春晖》入选西北五省林业美术作品展; 1993年,黑白木刻《盛夏》《狂飚欲来》入选《新疆黑白版画》集; 2002年,在市群艺馆举办“三女子书画作品展”; 2009至2012年,在乌鲁木齐7坊街创意产业聚集区工作室专职创作。2011年创作的岩画《阿勒泰马鹿》获得了业界的一致好评。该作品是把生长在新疆高原地区的马鹿,用新疆胡杨树杆的形式,夸张的造型和木刻艺术与篆刻艺术的金石刀法自然地结合起来,加上承载岩画的岩石被大自然的沧桑涂色,既有借鉴岩画规律的艺术形象又有演示古人类的生活场景进行创意表现。
2013年版画漫写作品《漫画生肖》在新疆第一届漫画展中获三等奖,并参加台湾华人新闻界美术创作联展、入选《新疆新闻漫画作品集》;同年12月12日她被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特聘为:“银川世界岩画馆.岩画交流中心研究馆员”。 同年,创作的岩画《新疆记忆》入选乌鲁木齐丛书《感恩祖国三十年》美术卷;2015年,岩画版画《新疆记忆》《母与子》《敬畏生命》《守候》《无数英雄竞折腰》参加“亘古天书—中国岩画展•内蒙古--北京--甘肃兰州--广西”等巡展。 同年创作的岩画《传承》,发表在《当代传播》。这张画创作的目的是想通过画面证明,岩画与中国的文字演变有间接关联。 2016年3月至5月,在博艺斋画廊举办九女书画展;
谈起自己的创作经历,甄岐国说,新疆占国土六分一,地大物博,有着丰富的创作源泉,新疆是个多民族地区,民风纯朴文化底蕴很深厚,为了创作出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艺术作品,新疆的雪域高原、沙滩戈壁......都留下了她深深的足迹。这期间,她发现新疆每一处别样的风景中,几乎都有岩画的影子,看着那一幅幅镌刻在岩壁、石块、洞窟里、原始、质朴,而又生动形象的岩画,她被深深的震撼了。
借用甄岐国论文中的句子:“世界文化历史,如果缺少了中国岩画文化的研究,则是不完整的世界历史。中国历史研究,如果缺少了新疆岩画研究,也是不完整的中国历史!”
在创作绘画的同时,她还撰写、发表了多篇理论文章。学术评论文章《新疆版画发展状况》和《新疆第一代版画家翟奋》刊登在《新疆艺术》杂志;《耕耘不辍--记新疆水彩画家谢凯》和《重读袁湘帆的版画》 刊登在《新疆日报》;《牧歌二三事》刊登在《老年康乐报》。她之所以用岩画这种表现形式,是因为现在考古研究遇到了瓶颈,他们走的是线性思维的考古依据,一个数据受阻,其研究就只能停滞。而艺术是面性思维。形式要开阔得多,可以根据实地考察和前辈文献,用推理的方法解读岩画,并演绎出来作品,面性思维与线性思维的结合才是立体的画面。她的做法深得考古界朋友的赞赏。
她从文献和考古专家考察结果中推理出新疆是岩画的源头。全国各地的这些岩画都应该与新疆岩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和异曲同工之处。由于新疆地处高寒地段,不利于生育和子孙繁衍。所以,当时的人们走出新疆,来到贺兰山山口祈祷,很多人怀孕了,恰巧贺兰山的形状有点像女性的子宫,认为这是上天的恩赐。因此,在贺兰山的出口处上画的全是小人头。很多人不解其意,甄岐国解读,那是人类庆祝生产成活率的标记。而《顺其自然》来自新疆呼图壁康家石门子岩画)这幅作品,就说明了新疆地处高寒时,人们(当时并不知原因)对子嗣繁衍率较低的无奈与对生殖崇拜的虔诚!所以这幅画表现了人类早期对生命渴望的一种诉求。2014年5月,她创作的《母与子》也是用岩画的形式表现的。画面是 一位充满慈爱母亲拿着手机与在孩子通话。其实,画的就是她的母亲,反映了虽然远离儿女,母亲依然在电话里千叮咛、万嘱咐着自己的孩子。那份牵挂、关爱之情溢于言表。
甄岐国说,她创作的每一幅作品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2009年,他创作的岩画《新疆记忆》注入了新疆的元素。作品是借助新疆版图,这个版图里里面的岩画在新疆境内,新疆岩画的数量占世界总岩画数量的70%(苏北海著《新疆岩画》),新疆却没有制作出关于岩画的名片!
自2005年起,甄岐国便一心扑在对新疆岩画的探索、研究中。2015年,她用历时2年的时间,撰写的岩画艺术研究论文《论岩画的艺术美》完稿,文中从岩画的美学价值艺术价、文字书法价值,以及,新疆岩画在境内外的现状等,都做了详尽的论述。旨在通过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使更多的人致力于新疆岩画的保护及研究。
茶品绝味享华韵佳章
聖贤名士赏书画艺术
我们努力做好为您搭建良好平台
共同缘您我梦想让梦想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