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有名的铁公鸡,曹雪芹对她太不公平,细品才懂其中道理
(2018-07-13 09:24:36)
标签:
红楼梦贾宝玉林黛玉读书文化 |
分类: 《红楼梦》的三种解读 |
红楼梦里有一个有名的铁公鸡,就是李纨,我读红楼梦,喜欢拿她和王熙凤去比较,只因她们之间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值得对比的东西,不是两人角色个性的区别,而是两人的生平和结局,而这个结局我却隐隐的感到曹雪芹对李纨这个人物的不公平,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背后的原型影响着李纨的结局还是曹雪芹本身虚构这样的一个人物就必须要有这样一个结局去衬托,去总结!
李纨似乎槁木死灰一般的与世无争,从狭隘的看也有她的一毛不拔,但最终的结局却如判词所说: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虽说是贾兰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新走上仕途,但结局却并不好,还隐含了曹雪芹对她们一生的否定!我们在前八十回,看到了一个两面的李纨,和一个冷漠的儿子贾兰,难道冷漠就是错,或者是与王熙凤对比,冷漠能和谋财害命相比?虽然我没有八十回之后的曹雪芹原笔内容,但看判词和谶语,巧儿的刘姥姥之缘似乎要好于贾兰的结局,难道李纨贾兰比王熙凤还恶毒、冷漠?
如果是这样,那就是一种偏见在里面,是曹雪芹的一种偏见,这种偏见才是我们赏析李纨这个人物形象的核心和要害,曹雪芹的偏见在哪里?我读红楼梦,通过曹雪芹曾经的风月宝鉴的名字,也给了我们了解红楼梦另一面的启示,就是一个“鉴”字,红楼梦的一面是风花雪月,沉落起复,另一面却是他山之石,前车之鉴。
在看似与世无争的背后,应该有我们可以借鉴的东西,李纨的判词中包含了自己的儿子贾兰的一些暗喻,母子一命这是作为李纨一生的命运主线,因此一开篇就介绍李纨只知侍亲养子,其他一概无见无闻,贾兰就是她的希望,贾兰的命运自然也成了李纨命运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部分,然而贾兰在曹雪芹眼中是值得肯定的吗?从顽童闹学堂那一回,贾兰小小年纪就显出了冷漠的那一面,原文这样说:贾兰是个省事的,忙按住砚瓦,极口的劝道:好兄弟,不与咱们相干。好一概不与咱相干,在这里还有一句脂砚斋的批语,这样写到:就是贾兰的口气。什么口气,自己的亲叔叔与自己不相干,那什么事与自己相干?没有行动是中庸之道,但不至于不相干吧。对比与宝玉他们一起吃酒时李纨曾经说的一句话:我只自己吃一杯,不问你们的废与兴。
在红楼梦前八十回,曹雪芹曾经占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李纨的吝啬,曾用王熙凤的语言来描述李纨的收入与支出的处事心态,这是有意还是无意?曹雪芹甚至还用李纨向王熙凤申请的五十两诗社赞助费通过留白的方式暗喻了她贪为己有的行为刻画了其抠门、贪财、自私的性格,这些都一一对应了她的判词,曹雪芹对她的定性就是虽然是为了老来不受贫寒之苦,也该让儿女积德才对,对亲人的冷漠并不是真正的中庸之道,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助纣为虐!
所有的这些冷漠与贾兰的最后中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之前我曾经写了一篇关于贾兰的赏析文章,大家可以关注我,出门左转看看那篇,其中有一个分析就是贾兰在贾府衰败之后的冷漠和无视,最重要的是巧姐被拐卖时候贾兰的无视,这就是曹雪芹把她和贾兰写成悲剧的意义,以此为鉴!
文:饼子
欢迎关注公众号:饼子读书,和我一起聊名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