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拳速度的准则
标签:
凌氏拳艺行拳速度杂谈 |
分类: 拳艺传真 |
行拳速度的准则
作者:天阙
大家好!
今天主要是想乘线上见面的机会,给上海的凌氏拳艺的同学们讲讲为师之道——行拳速度的准则。因香港培训点主教练晓希的要求,我同意他们师生来参加这个远程视频讲座,谨代表凌氏团队欢迎你们的到来,鼓掌欢迎!虽然素昧平生,却已拜读过你们其中几位的学拳文章,不乏佳作,还看到慧莲同学娟秀的字迹。如有机会来上海,欢迎你们和我们一起学练,如能代你们的刘老师教你们,这将是我的幸事。
我本应该在上海与在沪的同学们共赴时艰,可能是天意吧,我只能在海南逍遥了。心里却一直担心着大家,今天看到出席会议的同学们,都还好,很欣慰。就是不知今天没来的其他同学们可好?还是放心不下。只能用对大家真诚的思念,表达我的无奈,谢谢大家对我这份无奈的情感信任。希望凌氏团队的同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团结友爱,互助为乐;奋发图强,自求多福。”请清怡、晓丹、晓舟、国燕、家明等时常关心一下你们各自培训点的同学。对有困难的同学,我们一起给予必要的帮助。
为了给上海的同学们缓解忧闷,也为了好多已经在做老师、或将要做老师的同学们掌握教拳应有的法度,更由于你们已经到了这个的层次,今天给你们讲一下关于行拳速度的准则,这是为师之道,听不清,或不明白的话可以随时提问。
很多年来,不断有门内门外的人问我,打拳到底是打得快好?还是打得慢好?为什么要有些同学打得慢一点?要有些同学打得快一点?为什么有一段时间要我打了慢一些?一段时间又要我打了快一点?如果不能掌握其中的所以然,会出大问题的。我以心意六合八法拳(水浪拳)来举例说明,内家拳有三个宗旨,崇德、健身、自卫,这里不展开,就以一个健身宗旨为目的,在理性上总结一下,便于大家知晓。
初学者开始时,学练全套速度不要超过15分钟,理由是用这样的速度习练,通过一段时间,是最容易做到以意导气的。且有些年龄比较大,平时又不太注意锻炼的人,(一般男的50岁以上,女的40岁以上,)腿部力量不足,一上来打得太慢,会加重膝关骨负荷,引起膝关节不适和疼痛。通过这种不快不慢速度的习练,一是比较容易学会动作路径,二是腿部又能得到了循序渐进的锻练,使膝盖的肌肉力量逐步增加。不要让初学者蹲得太低,年龄大的人也不要打单操动作,否则就是拔苗助长。初学者刚开始视年龄情况和身体条件而定每天锻练时间,一般为20到30分钟左右,以后逐步增加习练时间。
有人讲凌汉兴老师百岁时还能蹲下,说我到现在70多岁了,蹲下来的姿势,一般年轻人都做不到,为什么对到了一定年龄的人就不提这个要求呢?凌老师和我都是从小练拳的,青少年通过锻炼,可以激发潜能,使关节和骨骼有一个生长性的适应,这是年龄决定的。蹲得低、踢得快,为追求撧劲而大量练习单操动作,这种训练方式,主要是为了防身自卫的搏斗技击所用。一味追求快速度、高强度、大力度,与现在的时代已经不适应了,不应该再以打斗为主了。少数以技击为唯一训练目的,吃搏击饭的人,他们应该这样习练,但这种锻炼方式常常是不利健康的。
初学者刚开始不要打的太慢,也不要每次练的时间太长,这二点务必引起教学者与被教者的高度重视。这里都是高材生,教授、博士、硕士比比皆是,应该明白其中欲益反损的道理。外面好多人一学太极拳,就说太极拳不能学,会打坏膝关节的,原因就在于此。多说一句题外话,有人练了一个阶段的太极拳,发现膝关节出问题,这是由于拳打得不对,膝关节扭曲活动造成的,是他们的老师不懂步法要求,这不是拳本身的问题。一个内家拳的教师只会一种打法,把一种打法教所有不同年龄的学习者,肯定是一个不称职的老师。
行拳速度的第一准则,学会全套路径,且能熟练掌握的情况下,逐步放慢速度,增加身法要求,打到20分钟左右,做到慢而不断,以致全套拳以意导气。这个阶段十分考验老师的功力,执教者自己不能掌握每记拳的内涵,拳艺不精,是无法完成这样的教学任务的。
行拳速度的第二准则,在慢的情况,整套拳打下来都有了得气之感,身体条件可以的话,逐步打快,快到8分钟左右。有人说快反而好打,为何是第二准则呢?快好打,又难打,为什么呢?只打轮廓,毫无法度,乱嚼西瓜子,快好打;要在高速运动之下,做到快而不乱,仍能以意导气,快难打。你们好多人,都能在现有速度的情况下,做到以意导气了。有的人打到了以意导气,自己却还不知道。现在要你们打快,却回不到刚学时的速度了,为什么?原因是再叫你们打回到那个速度,做不到以意导气,没那个舒服的得气感了。二者相比,就可以知道慢打得气,快打不行。反过来就知道了自己前面做到以意导气了。
那么有人会说,既然快好,为何要练慢的呢?要打好拳,先求骨,后求筋。慢练骨,有骨则立;快练筋,有筋则健。
行拳速度的第三准则,上面讲了慢而不断,快而不乱的二种情况,显然快的要求比慢的高,就速度而讲,慢而不断为初级,快而不乱为中级,快慢相济为高级。快慢相济的速度打15分钟左右。只有练到了快慢相济,气与力合,拳就会有灵动感。有了灵动感,行拳时就会呈现出飘逸和潇洒。否则,从本质上讲与体操没有多大区别。
本来按教学进度,今年四月份我在上海开始教你们打快慢相济的拳,可惜事与愿违。这次疫情,打乱了我的教学安排,也打乱凌氏拳艺开府建牙的长期计划,否则这二年凌氏拳艺开枝散叶前景已经是一片光明了。本想可以功成身退,十分遗憾,天不助我。只得告诫自己,革命尚未成功,本人仍需努力。大家看看,要不等疫情过后教,要不安排远程视频教学,请秘书长听取一下大家意见。从上个月起我已在海南教国燕了,估计三个月可以学好。如发生什么特殊情况,国燕可以打出标准范本。你们要尽早把打快慢相济的拳学会,使准则落地,不留遗憾,则未来教学有样可依。
这里先说明一下,我这次教的拳,是快慢相济的格式范本。一旦你们学好了,领会了其中的精神,以后自己再习练时,不要有意去追求我教时的范本,不要每次刻意一样的节奏。习练时会这记有时快一点,那记有时慢一点,今天那记快一点,明天那记慢一点。究其原因,每次打拳时的体内情况、精神情况、情绪情况、天气情况、环境情况有不同的变化,因而造成打出的拳,不会是一成不变的铁板一块的速度。
这是我讲的是水浪拳三种速度练法的通则,具体情况要看个人而定,适合自己当下身体条件的就是最好的,原则是必须得气。这就是拳经上说的:“心意本无法,舒卷随心意。”如果能用8分钟就可以做到以意导气,可以不用20分钟去做。难度越高,需要的功夫越深,用进废退,有可能的话,应该往高处走。如果因为身体原因,年龄原因,做不到高难度了,要影响自己健康的,就要放慢些速度,放低点些要求,不要硬上,要懂得取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里的初心就是要求身体健康。
有人说“心意本无法,舒卷随心意。”这句话很难解释,其实这里就是一个法字没弄清楚。法是什么意思呢?现在人理解的法,就是法则,硬性规定。其实法不是天生的,从法字源看,法水字旁,就是达到水平,公平的意思,是大众意志的表述。天平不就是用的是法码来达到平衡的吗?法既然不是天生,就不是一成不变的硬性规定,而是依据具体情况而定。用舒卷随心意来对法进行注解,也就是现在常说的符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舒卷就是以意导气贯穿行拳之中。
顺便提及,晓舟作为优秀律师,你可知何为法?何为律?律就是音律,也就是曲调,先有法,后有调,当法定下来了,每个人要按这个调去做。不同调就不成其曲,调走样了,也就是违法了。明白了这个道理,大概可以知道什么是法律?什么是律法了,回顾中国历史上,常常有律法的情况,这里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去想想。
以我年轻时为例,慢的打到多于32分钟,快的打到少于8分钟,快慢相济的可以在10分钟到30分钟之间任意而为。66岁以后,不能尽显全盛时期的全套水浪拳风貌,尚能局部显示。今年73岁以来,体质大幅度退步,虽然体重没变,和年轻时一样,仍在66公斤上下。但体形变化颇大,四肢肌肉减退,尤其是腿部,那些肌肉都到腹部去了。现在打快的非但不得气,反而伤气。拳就越打越慢,有的拳一下子打不到位,只能靠二起才能得气了。少数的拳二起也不行,为了做到以意导气,甚至只能靠站桩了,所需时间则更长。下次见面,我来打一下,让你们直观的感受一下什么是二起。二起究竟对不对?打个比方,二起相当于亚健康,这里说的亚健康就是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是相对于自己年轻时的各项生理指标而言,想要回到过去,肯定是不可能,但并没有什么具体毛病。如能把亚健康长久维持好,就能做到健康长寿。
也就是说,以后不能再给你们领打全套了,因为我以前是根据你们不同时期的功夫,打出你们那时该打的拳。以后我打的拳,会越来越照顾不了你们应有的节奏了,越来越是老年拳了。你们可以看,但不能学,为什么呢?看了对你们到老了打好拳有好处,不会犯糊涂,明白自己到时应该有什么习练的方式,不会有疑惑,不会犯糊涂。现在你们看到外面的大多数太极拳,都属老年拳,虽然嘴上说什么刚柔相济啊,快慢相合啊,其实打出来的拳,都是一成不变的,没必要慢而慢,看不到任何灵动,只适合老年人打。
以前大家都在我身边练拳,我会注意每一位学生何时练什么样的东西,所以不会出什么问题。以后你们不在我身边,掌握了行拳速度的准则,你们就会有正确的选择。也会教你们的学生而不出差错,否则害己害人,后患无穷。内家拳讲究自身修炼,是要使每一个学习者,健康长寿。这不是竞技体育,不用为名次为虚荣而不顾及自身的身体健康。
就像你们好多人自己不知道已经能以意导气了一样,人群中不是每个人都有你们这样的武术天赋的,你们自己不知道这里好多人有很好的天赋,这是我50多年教拳史上所不多见的。那是上天对你们的眷顾、对我们凌氏团队的眷顾、对内家拳的眷顾,你们应该对得起这个眷顾。你们肩负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发扬内家拳的希望所在,要习拳种子,无愧于前辈,有益于后世。拜托了,谢谢大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