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脉山莴苣(中药山苦菜)——菊科

标签:
北大学习网教育菊科植物种子植物 |
分类: 被子植物门 |
-
毛脉山莴苣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65-140厘米。茎淡红色,下部密被褐色粗毛。基生叶及茎下部叶花期凋落,叶多变异,大头羽状全裂或深裂,顶裂片三角状戟形或卵形,侧裂片1-3对,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朝鲜、日本及俄罗斯也有分布。 - http://s16/mw690/006QwEIXzy7iCE27fMX7f&690
- 毛脉山莴苣
- Lactuca raddeana Maxim.
- 植物界
- 菊科
- 莴苣属
- 毛脉山莴苣
目录
叶边缘具波状牙齿,基部下延成翼状柄,背面苍白色,沿中脉密被褐色粗毛;茎上部叶不分裂,卵形或卵状三角形,具短翼状柄或近无柄。头状花序排列成狭圆锥状;总苞花期圆柱形,长7-9毫米,宽2-4毫米,果期广钟形,长10毫米,宽12毫米,总苞片2-3层,覆瓦状排列,外层短,卵形,长
1.5毫米,宽1毫米,内层披针形,长8毫米,宽2毫米,边缘膜质,先端钝;舌状花黄色。瘦果压扁,倒卵形,长5毫米,宽1.5毫米,两面各具4-5条纵肋,喙极短;冠毛白色。花期7-8月,果期8-10月。
生于灌丛,林下、路旁及山坡草地。
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朝鲜、日本及俄罗斯也有分布。
功能用途:山苦菜,中药名。为菊科莴苣属植物毛脉山莴苣Lactuca
raddeana Maxim.的全草或根。植物毛脉山莴苣,分布于我国东北及河北、陕西、甘肃、山东、河南。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发痧腹痛,疮疡疖肿,蛇咬伤。
- 山苦菜
- 老蛇药、野洋烟《贵州草药》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桔梗目
- 菊科
- 莴苣属
- 毛脉山莴苣
- 我国东北及河北、陕西、甘肃、山东、河南
- 夏、秋季
目录
全草或根。
味苦,性寒。
入肺、脾经。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
风湿痹痛,发痧腹痛,疮疡疖肿,蛇咬伤。
1、治风湿关节疼痛,野洋烟根1.5-3g,泡酒服。(《贵州草药》)
2、治脓疡疖肿,野洋烟嫩叶煮水熬膏,涂患处。(《贵州草药》)
3、治发痧肚痛,野洋烟花末,每次服1-1.5g。(《贵州草药》)
4、治蛇咬伤,山苦莱根磨酒外搽,另用本品15-30g煨水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5、治咳嗽,毛脉山莴苣根、款冬花、桔梗各15g,甘草5g。水煎服。(《东北药用植物》)
内服:煎汤,15-30g;泡酒,1.5-3g。
外用:适量,嫩叶捣膏;或根磨酒搽。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收,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
二年生草本,高65-120厘米。全株具乳汁。茎淡红色,常密被狭膜片状毛,上部无毛。叶互生;茎下部叶柄长,上部叶柄渐短,有翅;叶片卵形、椭圆形或三角状长卵形,大头羽状全裂或深裂,边缘有不等大齿缺,下面沿脉有较多的膜片状毛。头状花序圆柱状,径约1厘米,有9-10个小花,多个头状花序在茎枝顶端排成窄圆锥花序;全为舌状花,黄色;总苞片3-4层。瘦果倒卵形压扁,每有5-6条高起的纵肋,有宽边;果颈喙部极短;冠毛白色,粗糙。花果期8-11月。
生于林下、灌丛及平原草地。
1、《贵州草药》:“清热解毒,祛风除湿,镇痛。”
2、《全国中草药汇编》:“主治风湿关节痛,疮疡肿毒,蛇咬伤。”
-
知识成就未来学习改变命运 考试过关就找 北大学习网(http://beida.100xuexi.com)面授、网授2000多个考试科目、1000万道题库系统(在线考试)、2万余种考试辅导e书。丰富的考试信息、强大的在线阅读功能和免费下载功能。
-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