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三)词类活用
(2018-01-15 11:11:49)分类: 高考专题复习 |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三)
【知识梳理】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一)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
|
|
|
|
名词作状语 |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中山狼传》) 其一犬坐于前(《狼》) |
像……一样 |
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 |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
用对待……的方式 |
|
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 |
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
用…… |
|
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 |
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序》) 其势必不敢留君(《廉蔺列传》) |
依据……,按照…… |
|
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趋向 |
卒廷见相如 (《廉蔺列传》) |
在……,从……,向…… |
|
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频率 |
时公兵不满万(《三国志·武帝纪》)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
当……,每…… |
|
名词作动词 |
后面有宾语或补语 |
朝服衣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 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
(1)动+名:军,驻军。 (2)介+名+动:蹄,用蹄踢。 (3)换成动词:德,感激;风,吹拂。 |
前面有副词或能愿动词 |
二月草已芽 三岁贯汝,莫我肯德(《硕鼠》) |
||
用“而”连接,一端是动词,另一端的名词常活用 |
蹄而杀之 (《黔之驴》) 项王复引兵而东 男耕而食,女织而衣(《商君书》) |
||
两个名词连用,一个常活用 |
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说苑》) |
||
形作动 |
后面有宾语 |
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 山多石,少土(《登泰山记》) |
换成动词或动词短语:远,疏远;穷,到尽头;高,推崇;轩邈,争高争远 |
前面有能愿动词 |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 |
||
前面有助词“所” |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 |
||
其他表动态的 |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 |
(二)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活 用 的 类 型 |
例
|
译
|
说
|
|
使动用法 |
动词的使动用法 |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
动+宾=使+宾+动 |
有时也可译成一个动补式词语。如:活,救活。 |
形容词使动用法 |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 |
形+宾=使+宾+形 |
||
名词的使动用法 |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
名+宾=使+宾+为+名 |
||
意动用法 |
形容词意动用法 |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孟子·尽心上》) |
形+宾=以+宾+为+形 |
有人认为动词无意动用法,“羞”为形容词活用。 |
三、牛刀小试
1、下列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火尚足以明
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C、刑人如恐不胜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拔剑撞而破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C、序八州而朝同列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C、小学而大遗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歌窈窕之章
C、则其至又加少矣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却匈奴七百余里
C、吾得兄事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覆道行空,不霁何虹?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既来之,则安之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C、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C、以愚黔首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籍吏民封府库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则修文德以来之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C、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今入关,财物无所取
C、沛公欲王关中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C、范增数目项王
21、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22、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则虽好游者不能穷也
23、下列加点字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24、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了的一项是(
A、而卒莫消长也
25、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
C、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26、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群聚而笑之。
C、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27、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梁以此奇籍。
C、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28、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道芷阳间行
29、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30、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C、多可喜,亦多可悲。
31、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C、乐盘游,则三驱以为度。
32、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惧谗邪
33、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34、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尊贤而重士
35、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惊姜氏
36、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于是从散约败
37、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8、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39、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40、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C、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1-5:
16-20:
31-35:
答案
1、B
2、A
3、D
D形容词作动词,喜欢
4、B
5、C
6、B
7、C
8、A
9、D
10、B
11、C
12、A
13、D
14、A
15、D
16、C
17、B
C、使动用法,使……斗)D、使动用法,使……弱,削弱)
18、B
19、C
20、D
21、B
22、A
23、C
24、B
25、D
26、A
27、C
28、B
29、B
30、D
31、A
32、B
33、C
34、B
35、D
36、A
D、名词作动词,南行
37、D
38、C
39、B
4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