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7-06-03 15:04:39)
分类: 学科教学

教学目标:


1、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探索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运用圆的周长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3、培养学生的操作试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一些数学方法。


4、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研究的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准备:圆片、铁圈、绳子、直尺。


教学方法:观察、演示、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把准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愿望。


1、问题从情境中引入:花花和亮亮进行赛跑比赛,(如图)花花绕着长方形地跑,亮亮绕着圆形跑。花


花跑的路程是长方形的什么?亮亮呢? 同桌互相指一指学具中圆片的周长,说说圆的周长与长方形或正


方形等图形的周长有什么不同?谁能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如果两人用相同速度,都跑一周,你认为花花


和亮亮谁获胜的可能性大些?(引导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2、化曲为直,测量周长。


(1)(出示铁环)直尺是直的,而圆是由曲线组成的,怎样测量圆的周长?讨论:把铁环拉直后测量—


—“剪开拉直”。


(2)出示易拉罐(指底面),这是一个什么圆形?你能将它“剪开拉直”测量出它的周长吗?你还能想


出什么办法,将它化曲为直,测量出周长呢?


讨论:


方法1:可以用带子绕圆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测出周长;


方法2:将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测出周长。(板书:“先绕后量”和“滚动测量”)


(3)教师拿一根绳子拴着一个物体,将它旋转几周,指出物体旋转的轨迹是一个圆,你能用“化曲为直


”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吗?(不能)教师再指出黑板上所画的圆,你还能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


它的周长吗?(不能)指出:化曲为直在测量圆的周长时存在一定局限性,必须要寻找一种普遍的方法来计


算圆周长的方法。


二、经历探究全程,验证猜想发现。


㈠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


1、猜想: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猜一猜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2、验证: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滚动一周。(如图)指出哪个圆的直径最长?哪个


直径最短?哪个圆的周长最长?哪个圆的周长最短?


3、总结:圆的直径的长短,决定了圆周长的长短。


㈡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1、猜想: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出示内接圆图)对照这幅图,猜


一猜,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几倍?(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直接观察可发现,圆周长小于直径


的4倍,因为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


的2倍。)小结:通过观察和想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之间,究竟是几倍呢?你


还能想出办法来找到这个准确的倍数吗?


2、验证:(小组合作)用先绕后量或滚动测量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求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周长C


(毫米)直径(毫米)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讨论从表中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


商是3点几,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三、感受数学文化,激发情感教育。


1、介绍祖冲之在求圆周率中做出的贡献,让学生想像祖冲之探索圆周率的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艰辛、


不易。(附:祖冲之在一个直径 3.3333米的大圆里割到正一万二千二百八十八边形,计算出每条边的长


度是0.852毫米。虽然如此,祖冲之并没有停步,继续分割得到正二万四千五百七十六边形,每条边已经


和圆周紧密贴在一起了。祖冲之经过不懈地努力和严谨的计算,终于得到了比较精确的圆周长和直径的比


值在3.1415926和3.1418927之间。这个结论在当时的世界上独一无二,比欧洲人发现这一结果至少要早一


千多年。)


2、介绍计算机计算圆周率的情况。


3、教学圆周率:π≈3.14。


四、归纳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学生讨论:(1)求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 (2)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求圆周长的字母公式有几个?各是什么?


生回答,教师板书:C=πd或C=2πr


五、应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多媒体出示例1: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指名


读题,自己列式解答(1生板演)


六、巩固新知。


1、请学生说说怎样计算圆的周长?用字母又怎样来表示?如果知道圆半径怎样来求圆的周长?用字母怎


样表示?


2、尝试练习:一辆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0.78米。车轮滚动一周,自行车前进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


数)


3、明辨是非:


⑴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的比值叫做圆周率。( )


⑵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


⑶π的值等于3.14。( )


⑷半径是10厘米的圆,它的周长是31.4厘米。( )


4、抢答:求下面各圆的周长:d=2厘米,d=3厘米,d=4厘米,d=5厘米,d=6厘米,d=7厘米,d=8


厘米,d=9厘米让学生记住这些算式的乘积。


七、质疑、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谁还有疑问?


八、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五3、4、5题。


付:板书设计


圆 的 周 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π≈3.14


c=πd或c=2πr


例1: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c=πd


 =3.14×0.95


=2.983 


 ≈2.98(米)


答: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2.98米。


 


课后反思:


圆的周长这节课的重点、难点部分是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课前我布置让学生每人准


备三个大小不同的硬纸片和一条细绳及直尺。


我利用提问:“知道哪些关于圆的知识呢?”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机会,首先通过触摸圆周长,使学生建


立充分的亲身体验,接着通过对圆周长概念的个性化描述,引导学生尝试具体表象向抽象提炼之间的转轨


。尽管学生在这里的表达显得肤浅,但正是这些富有个性的思想,恰恰显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有效的触


摸体验,充分的理性概括,使圆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充分而有效。探索圆周长计算这一环节:一方面,通


过小组合作式的测量活动,使学生自主创造出“测绳”和“滚动”两种测量圆周长的方法,丰富了学生的


课堂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对两种测量方法的反思及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测绳”和“滚动”这两种方法


的局限性,引导学生探索“计算公式”的心情,为继续研究圆周长的计算作好了铺垫。让学生猜想圆的周


长可能与圆的什么有关?是直径的多少倍?进一步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然后让学生利用准备的学


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一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帮助


,学生把自己测量的数据填在课前研究的设计的表格中,计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这时候让学生组


与组交流成果,发现了规律: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本课的难点。在此基础上,通过电脑


展示,验证所有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从而引出圆周率,学生有了这一发现,建立了新的认知


结构,从而使学生体验到了新知的价值。当然,本节课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这些收获,还有关于教学不足的


思考,比如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和独立思考,全部参与和个体培养等等的关系处理,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


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课堂上,生动有趣的探索内容,可以给予学生愉悦的人文体验;开放宽松的课堂环


境,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自由;恰到好处的鼓舞激励,可以给予学生强烈的人文尊严;各抒己见的思


想交锋,可以培养学生民主的人文作风;标准严密的知识表达,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人文精神;课堂生活


的亲生经历,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人文道德。 “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圆的知识呢?”“究竟什么是圆的


周长呢?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请你大胆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究竟圆周长与直


径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要求圆周长,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了?请举


例证明你的想法。”都是探索过程中人文交融的真实体现。


整节课下来,学生学习效果较好,我想,这得益于事先让学生准备的教具比较充分,得益于学生的动手操


作,也得益于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


这节课后,我深切的感受到以学生为主体实质就是激发和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思考。只要给他们足够的


空间和时间,他们也能像科学家那样发现规律、总结经验、得出结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确定位置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