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宝石王冠/百千数的认识学习体会
(2017-12-20 19:22:31)通过本次听课和老师们的学名师活动交流,使我深刻的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同时也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质。
首先是王伟老师的数学绘本故事《消失的宝石王冠》,整节课设计的很好,无论是课件的制作、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师的点拨启发还是小组的合作交流,都遵循着让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学生推理观察分析能力的原则。本节课的绘本故事浅显易懂,趣味十足,教学创新,很好的吸引学生学术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趣的故事情节贯穿整节课,优美的画面和简洁的文字,将抽象的数理知识蕴涵在其中,让孩子们轻松快乐地获得知识,很好的体现了教中有乐,乐中启智。让我清晰的看到:绘本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最初浅的、最好玩的、最实用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概念,都蕴藏在美妙的故事中。数学绘本通过有趣的童话情景,巧妙地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绘本故事中,不仅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绘本的魅力,而且还为教师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搭建了一个展示的舞台,更为孩子们开心、快乐地学习创造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数学教学活动因绘本更精彩。
其次是李增芝老师《百千数的认识》的教学,从导入开始就紧紧围绕这节课进行的话题,对旧知识的复习环节也设计的很自然,把新旧知识在这一部分连接起来,设置了很好的梯度,学生很容易自己就可以掌握新知识,梯度设好以后,为后面的自主学习扫除了障碍。印象很深的是很好的向学生渗透了位值制的含义,比如数字1和10的不同,1在个位上表示1个一,1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其次99、999都是同样的数字9表示的意思一样吗?最后,一颗小小的珠子为什么能代表数字1000呢?因为这颗珠子的位置不同,放在千位上就是表示1个千。在这节课中帮助学生很好的形成了数感,主要从在认知方面体现:1.写数、用计数器拨、用小棒图圈数、在数位上写52四种方法。2.表象。1000以内数感的形成大多数是通过表象形成的:10根吸管有多粗、1000张纸有多厚。1000以上甚至万以上的数是通过推理和计算获得数感。本节课是对知识点的整合,100以内的数是一年级下学期学得,1000以内的数是2年级下学期学得。赵老师指出数学是个不封闭的演绎体系,1---4年级知识本身没有趣味性的,它是零散的不成整体的,孩子们没法形成知识的网络。如果从一开始就从整体到部分展示会很好的显示了数学的趣味性,5、6年级得数学才开始有趣味性,孩子们感兴趣的是展示数学的方式。99下一个数是多少?999下一个数是多少?到9之后怎样数?都体现了为什么把知识点整合。最后还有个视频教学,体现了数学文化“数源于数,万物皆数”的思想。让我深深的感受到这些老师对教材的掌握是多么的透彻,让我学习到要吃透教材,抽离教材,回归到学生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