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趣园”课程资源融入一日活动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2018-04-19 16:49:15)分类: 研究成果 |
《“游趣园”课程资源融入一日活动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尊敬的领导专家大家好!
非常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听取我们的课题报告,我们申报的课题《“游趣园”课程资源融入一日活动的实践研究》于2017年11月正式被相城区教科室认定为“十三五”立项课题,课题编号是170088。
一、问题的提出及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利用问题引起课程界的高度重视。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没有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就难以形成行之有效的课程实践,而最终的教育目标也将难以实现。近几年,江苏省推出了“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虞永平教授在阐述课程游戏化具体实施途径中指出,要建设课程游戏化资源,统筹游戏中的各类实物资源、社会专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形成内容科学、管理有序、应用有效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库。让大家看到了“课程资源建设”是推动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有效手段。
在本课题中,我们将课程资源融入到一日活动中,有利于幼儿主动获得直接经验。幼儿走出围墙,能更多地看到、听到、接触到外面精彩的世界,在丰富、自然、真实、开放、多层次的认知和探索空间,交往互动、感受体验,获得了身体活动和心理活动的实际感受。幼儿会开始关注周围生活,发现生活中一些真、善、美的事物,开始尝试小组合作,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将课程资源融入到一日活动中,有利于改变教师的课程意识。在发现、获取、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教师们开始从原来一成不变的活动模式中走出来,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每个教师在对资源搜寻、提取、整合、运用、再调整的过程中,能不断地建构和积累自身的经验,促进了教师们的专业成长。
将课程资源融入到一日活动中,有利于幼儿园的内涵发展,形成自己的园本特色,充分发挥项目园的辐射作用,同姐妹园进行分享交流,共同进步。
二、核心概念及界定: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利用问题引起课程界的高度重视。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没有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就难以形成行之有效的课程实践,而最终的教育目标也将难以实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和配合,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尊重幼儿,正面教育,面向全体,重视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富有个性地发展”。因此,幼儿园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将社会上普遍具有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及信息资源运用到幼儿园课程中,将有助于满足幼儿及家长对教育的特殊需求。近几年,江苏省推出了“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虞永平教授在阐述课程游戏化具体实施途径中指出,要建设课程游戏化资源,统筹游戏中的各类实物资源、社会专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形成内容科学、管理有序、应用有效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库。让大家看到了“课程资源建设”是推动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有效手段。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和配合,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尊重幼儿,正面教育,面向全体,重视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富有个性地发展”。
2、《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具和教具。”
3、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在二三十年代就提出了“大自然是活教材”的主张:“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师,我们应该向它请教,向它探讨”、“幼儿与环境和社会相接触的机会愈多,他的知识愈丰富,他的能力也愈充分”、“大自然、大社会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
4、皮亚杰活动理论:皮亚杰活动理论强调“自发主动”,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所获得的这些巨大成就主要不是由教师传授,而是来自于儿童本身,是儿童主动发现、自发学习的结果。他认为动作是连接主体与客体的桥梁和中介,一切知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认识的形成主要是一种活动的内化作用。也就是说,只有儿童自己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形成他们自己的假设,给予证实或是否定。本土化的资源别具一格,材料丰富,幼儿接受起来更为亲切,更能自发主动地去活动。
五、研究目标:
1、将课程资源有效的融入一日活动中,使幼儿在“自主、自由、创新、愉悦”的游趣园环境中,积极探究,获得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体验,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2、将课程资源有效的融入一日活动中,进一步提升教师课程资源的实施能力,更好的贯彻《纲要》精神,转变教学观、儿童观。
3、探索出一条将园本课程与一日活动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形成幼儿园的特色。
六、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根据构建的游趣园课程资源、小中大班幼儿的身心特点,探索相关课程资源在一日活动中的有效运用,具体如下:
1、课程资源在小班户外活动中的运用;
2、课程资源在中班集体活动中的运用;
3、课程资源在大班区域活动中的运用;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采用文献检索方法,通过学术专著、硕博论文、杂志期刊、网络资源查阅有关地方性知识、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研究,寻找地方性知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依据。
2、调查法:调查幼儿园已开发的各类资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 、主题等进行筛选利用。
3、行动研究法: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贯穿各年龄段,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实施、调整、完善课题研究各阶段的计划,边实施边总结,不断积累。
4、案例分析法:选取课题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与推广,提高课题的研究能力与价值。
5、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提取有价值的过程性资料,进
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整理成册进行归档。
七、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及研究假设
“变废为宝”: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教育教学、保健护理等方面巧妙的利用周边资源(如:纸箱、纸管、树枝、布等),通过老师、幼儿、或家长的加工仍能在其他方面为幼儿带来快乐的教育教学生活材料。
课程资源生活化:资源的开发来自于生活,反应生活,开发的资源都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的,如幼儿园边上的三角咀湿地公园里的一草一木,周边纸箱厂的纸盒纸管,村民们染色的布,老人们讲的民间故事等等,与孩子们是紧密相关的,源自生活的资源才能开启孩子的好奇心。
八、研究工作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7年2月——2017年6月)
1、确定课题研究内容、研究小组成员,明确职责分工。
2、课题组学习有关地方性课程资源利用研究的理论。
3、完成课题申报工作,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7年6月——2019年9月)
1、按照实施方案,通过访谈、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幼儿园地方性课程资源利用现状加以分析、研究,做好地方性课程资源价值、幼儿身心发展的研究等基础性研究。
2、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形式多样的课题研究活动,如:主题沙龙、案例分析、
教学观摩等,积极探讨如何利用各种地方性资源。
3、全面实施本课题研究,对各类地方性资源进行分类筛选,收集整理及时积累
研究资料,不断总结、完善,及时调整课题实施的进程。
4、进行课题研究的中期评估,发现研究问题,提出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
5、课题研究组总结、交流、提升阶段研究经验,整理阶段研究成果,并撰写相
关研究论文。
6、完成关于资源开发利用的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的收集。
(三)总结阶段:(2019年10月——2020年3月)
1、分析整理有关课题研究资料,形成课题研究文字、音像成果资料。
2、提升、总结各阶段研究成果,形成课题研究报告的各类文字成果。
九、预期成果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阶段成果(限5项) |
《“游趣园”课程资源融入一日活动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
研究方案 |
2017.6 |
《小班户外活动展》 |
视频、照片、案例、教案 |
2018.7 |
|
《中班集体活动案例》 |
公开课、活动设计 |
2019.7 |
|
《大班区域活动展示》 |
照片、沙龙 |
2019.12 |
|
《“游趣园”课程资源集》 |
案例 |
2020.2 |
|
最终成果(限3项) |
《“游趣园”课程资源融入一日活动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
研究报告照 |
2020.3 |
《“游趣园”课程资源融入一日活动的实践研究》论文集 |
论文 |
2020.3 |
|
《“游趣园”课程资源融入一日活动的实践研究》案例集 |
案例 |
2020、3 |
十、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本课题的组长沈美芳,幼儿园一级教师,相城区教坛新秀,小班年级组组长;副组长葛丽华,是幼儿园一级教师,相城区学科带头人,幼儿园安保主任;课题组成员李逸雯、金丽静、陈艳红,均为相城区教坛新秀,幼儿园一级教师;吕芳、潘秋华为幼儿园一级教师,担任资源组长;濮悦为信息组组长;另外还有徐典、张艾依、张欣怡、高山、陈融等年轻教师。这些教师都已达到学前本科学历,大部分都主持或参与过多个区级、市级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和发表,相信在老和新的完美结合下,我们一定能研究出将“游趣园”课程资源恰当融入幼儿一日活动的方式方法,为幼儿园的课程建设添砖加瓦。
十一、本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该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课题组成员中有多人参与了省、市、区立项的课题的研究工作,“十二五”期间教科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支持和认可,为该课题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我园是一所公办园,领导重视、支持教育科研,研究经费和资料设备有充足的保障。今年学校又建立了校园网,信息渠道畅通,教学和科研设备先进,图书、报刊、电子读物等藏量较为丰富,为教师们查阅有关资料和学习研究提供了方便。
3、幼儿园领导班子重视教育科研,会定期聘请专家教授来园讲座、调研,对我们的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听取汇报,对本课题的研究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
4、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活教育的教学原则》 陈鹤琴
《地方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张涛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科教育》2012
《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李应君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
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一定会严格按照课题名研究实施计划,扎实有效的开展课题实践研讨活动,保证在专家的指导下于2020 年 5月如期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