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趣园”课程资源融入一日活动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2018-04-19 16:49:15)
分类: 研究成果

“游趣园”课程资源融入一日活动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尊敬的领导专家大家好!

非常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听取我们的课题报告,我们申报的课题《“游趣园”课程资源融入一日活动的实践研究》于201711月正式被相城区教科室认定为“十三五”立项课题,课题编号是170088

一、问题的提出及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利用问题引起课程界的高度重视。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没有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就难以形成行之有效的课程实践,而最终的教育目标也将难以实现。近几年,江苏省推出了“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虞永平教授在阐述课程游戏化具体实施途径中指出,要建设课程游戏化资源,统筹游戏中的各类实物资源、社会专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形成内容科学、管理有序、应用有效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库。让大家看到了课程资源建设是推动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有效手段。

在本课题中,我们将课程资源融入到一日活动中,有利于幼儿主动获得直接经验。幼儿走出围墙,能更多地看到、听到、接触到外面精彩的世界,在丰富、自然、真实、开放、多层次的认知和探索空间,交往互动、感受体验,获得了身体活动和心理活动的实际感受。幼儿会开始关注周围生活,发现生活中一些真、善、美的事物,开始尝试小组合作,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将课程资源融入到一日活动中,有利于改变教师的课程意识。在发现、获取、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教师们开始从原来一成不变的活动模式中走出来,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每个教师在对资源搜寻、提取、整合、运用、再调整的过程中,能不断地建构和积累自身的经验,促进了教师们的专业成长。

将课程资源融入到一日活动中,有利于幼儿园的内涵发展,形成自己的园本特色,充分发挥项目园的辐射作用,同姐妹园进行分享交流,共同进步。

二、核心概念及界定:

游趣园:是我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中园本实践研究的重点,“游趣园”之“游趣”谐音“有趣”,源自于“游然生趣”,即游戏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乐趣。“园”即乐园、幼儿园,“游趣园”是一个让每位幼儿在游戏中获得乐趣和发展的快乐之园。在本课题中“游趣园”更是一种课程理念,是指将幼儿园已开发的资源有效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让幼儿自主、自由、创新、愉悦的进行学习生活,让幼儿园真正成为孩子们幸福的游趣园。

  游趣园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幼儿园课程的原材料。是指一切能够为幼儿园课程服务的、可利用的资源因素。它具有多样性、潜在性、具体性和多质性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标准和依据,课程资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在本课题中按空间分布分为园内资源、园外资源和网络资源。

   一日活动:是指幼儿从早上来园到下午离园期间所接受的一切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活动。包括入园、盥洗(洗手、如厕)、 进餐 (点心、 午餐) 、 饮水、 午睡、 户外活动 (也有称户外自由活动) 、 游戏活动、 集体教学活动等, 还有一些小的活动环节, 如上下楼梯等。在本课题中,我们将着重在集体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三方面进行阐述。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1984年美国幼儿教育协会颁布的《高质量幼儿教育机构的评价标准》中对密切家园关系,充分利用家庭教育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如在有关“课程”的评价标准中,提到了“工作人员要熟悉可利用的社区资源,并向家长提供咨询”;1986年日本的教育审议会也提出了幼稚园,家庭和社区三者结合的重要性;1990年的《幼稚园教育纲要》进一步指出:“幼儿的生活以家庭为主逐渐扩大到社区社会,因此,要注意幼稚园与家庭的联系,幼稚园的生活要同家庭、社区生活保持密切联系,以有利于幼儿的成长。“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利用问题引起课程界的高度重视。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没有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就难以形成行之有效的课程实践,而最终的教育目标也将难以实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和配合,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尊重幼儿,正面教育,面向全体,重视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富有个性地发展”。因此,幼儿园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将社会上普遍具有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及信息资源运用到幼儿园课程中,将有助于满足幼儿及家长对教育的特殊需求。近几年,江苏省推出了“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虞永平教授在阐述课程游戏化具体实施途径中指出,要建设课程游戏化资源,统筹游戏中的各类实物资源、社会专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形成内容科学、管理有序、应用有效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库。让大家看到了课程资源建设是推动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有效手段。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和配合,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尊重幼儿,正面教育,面向全体,重视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富有个性地发展”。

2、《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具和教具。”

3、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在二三十年代就提出了“大自然是活教材”的主张:“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师,我们应该向它请教,向它探讨”、“幼儿与环境和社会相接触的机会愈多,他的知识愈丰富,他的能力也愈充分”、“大自然、大社会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

4、皮亚杰活动理论:皮亚杰活动理论强调“自发主动”,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所获得的这些巨大成就主要不是由教师传授,而是来自于儿童本身,是儿童主动发现、自发学习的结果。他认为动作是连接主体与客体的桥梁和中介,一切知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认识的形成主要是一种活动的内化作用。也就是说,只有儿童自己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形成他们自己的假设,给予证实或是否定。本土化的资源别具一格,材料丰富,幼儿接受起来更为亲切,更能自发主动地去活动。

五、研究目标:

1、将课程资源有效的融入一日活动中,使幼儿在自主、自由、创新、愉悦的游趣园环境中,积极探究,获得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体验,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2、将课程资源有效的融入一日活动中,进一步提升教师课程资源的实施能力,更好的贯彻《纲要》精神,转变教学观、儿童观。

3、探索出一条将园本课程与一日活动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形成幼儿园的特色。

六、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根据构建的游趣园课程资源、小中大班幼儿的身心特点,探索相关课程资源在一日活动中的有效运用,具体如下:

1、课程资源在小班户外活动中的运用;

2、课程资源在中班集体活动中的运用;

3、课程资源在大班区域活动中的运用;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采用文献检索方法,通过学术专著、硕博论文、杂志期刊、网络资源查阅有关地方性知识、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研究,寻找地方性知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依据。

2、调查法:调查幼儿园已开发的各类资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 主题等进行筛选利用。

3、行动研究法: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贯穿各年龄段,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实施、调整、完善课题研究各阶段的计划,边实施边总结,不断积累。

4案例分析法:选取课题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与推广,提高课题的研究能力与价值。

5、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提取有价值的过程性资料,进

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整理成册进行归档。

七、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及研究假设

“变废为宝”: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教育教学、保健护理等方面巧妙的利用周边资源(如:纸箱、纸管、树枝、布等),通过老师、幼儿、或家长的加工仍能在其他方面为幼儿带来快乐的教育教学生活材料。  通过启发幼儿对其资源进行创造,使幼儿加强环保意识,从小使幼儿养成珍惜物品,善于发现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课程资源生活化:资源的开发来自于生活,反应生活,开发的资源都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的,如幼儿园边上的三角咀湿地公园里的一草一木,周边纸箱厂的纸盒纸管,村民们染色的布,老人们讲的民间故事等等,与孩子们是紧密相关的,源自生活的资源才能开启孩子的好奇心。

八、研究工作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72月——20176月)

1、确定课题研究内容、研究小组成员,明确职责分工。

2、课题组学习有关地方性课程资源利用研究的理论。

3、完成课题申报工作,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76月——20199月)

1、按照实施方案,通过访谈、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幼儿园地方性课程资源利用现状加以分析、研究,做好地方性课程资源价值、幼儿身心发展的研究等基础性研究。

2、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形式多样的课题研究活动,如:主题沙龙、案例分析、

教学观摩等,积极探讨如何利用各种地方性资源。

3、全面实施本课题研究,对各类地方性资源进行分类筛选,收集整理及时积累

研究资料,不断总结、完善,及时调整课题实施的进程。

4、进行课题研究的中期评估,发现研究问题,提出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 

5、课题研究组总结、交流、提升阶段研究经验,整理阶段研究成果,并撰写相

关研究论文。 

6、完成关于资源开发利用的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的收集。

(三)总结阶段:(201910月——20203月)

1、分析整理有关课题研究资料,形成课题研究文字、音像成果资料。 

2、提升、总结各阶段研究成果,形成课题研究报告的各类文字成果。 

九、预期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游趣园”课程资源融入一日活动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研究方案

2017.6

《小班户外活动展》

视频、照片、案例、教案

2018.7

《中班集体活动案例》

公开课、活动设计

2019.7

大班区域活动展示》

照片、沙龙

2019.12

《“游趣园”课程资源集》

案例

2020.2

最终成果(限3项)

《“游趣园”课程资源融入一日活动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研究报告照

2020.3

《“游趣园”课程资源融入一日活动的实践研究》论文集

论文

2020.3

《“游趣园”课程资源融入一日活动的实践研究》案例集

案例

20203

十、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本课题的组长沈美芳,幼儿园一级教师,相城区教坛新秀,小班年级组组长;副组长葛丽华,是幼儿园一级教师,相城区学科带头人,幼儿园安保主任;课题组成员李逸雯、金丽静、陈艳红,均为相城区教坛新秀,幼儿园一级教师;吕芳、潘秋华为幼儿园一级教师,担任资源组长;濮悦为信息组组长;另外还有徐典、张艾依、张欣怡、高山、陈融等年轻教师。这些教师都已达到学前本科学历,大部分都主持或参与过多个区级、市级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和发表,相信在老和新的完美结合下,我们一定能研究出将“游趣园”课程资源恰当融入幼儿一日活动的方式方法,为幼儿园的课程建设添砖加瓦。

十一、本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该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课题组成员中有多人参与了省、市、区立项的课题的研究工作,“十二五”期间教科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支持和认可,为该课题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我园是一所公办园,领导重视、支持教育科研,研究经费和资料设备有充足的保障。今年学校又建立了校园网,信息渠道畅通,教学和科研设备先进,图书、报刊、电子读物等藏量较为丰富,为教师们查阅有关资料和学习研究提供了方便。

3、幼儿园领导班子重视教育科研,会定期聘请专家教授来园讲座、调研,对我们的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听取汇报,对本课题的研究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

4、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幸福新童年编写组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活教育的教学原则》 陈鹤琴  上海新华书店出版 1948

《地方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张涛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科教育》2012

《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李应君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

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一定会严格按照课题名研究实施计划,扎实有效的开展课题实践研讨活动,保证在专家的指导下于20205月如期结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