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
(2018-04-09 16:37:50)分类: 研讨活动 |
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
(试行稿)
一、观察和正确解读儿童的行为
目标:
1.树立观察意识,掌握观察方法;
2.科学解读与评价儿童行为和发展,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要求:
参考书:
施艳、韩春红编.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1.2
Carole Sharman著.单敏月等译.观察儿童——实践操作指南(第三版).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8
Sheila Riddall—Leech著.潘月娟等译.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北京师大出版社.2008.1
Warren R.Bentzen著.于开莲等译.观察儿童——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指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6
案例与工具征集(要求同时提供相应的音视频记录与文本材料):
Ø
Ø
Ø
Ø
Ø
Ø
Ø
Ø
Ø
Ø
二、审议和改造课程方案,提升课程的适宜性
改造现行课程方案是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课程适宜性的重要策略。只有在实践中坚持对现行课程方案的不断调整,课程的适宜性程度和游戏化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目标:
1. 基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对现行课程方案进行审议,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做出适宜性调整。能关注生活活动的价值,将课程有机地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环节。
2. 关注游戏和生活的价值,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感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发现有价值的资源和线索,设计、生成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
3. 提升教师对儿童生活的敏感性,对儿童兴趣和需要的敏感性,并提升教师的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
要求:
1.审议幼儿一日生活时间安排。注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注重幼儿的现实需要,减少幼儿的等待时间,给予幼儿更多自发活动的机会,注重动静交替,形成集体活动、区域活动、日常生活等各类活动科学组合的一日活动流程,避免无序化、随意化和单一化。
2.审议室内外环境。教师要因地制宜、想方设法从幼儿活动的需要出发设计班级空间,而不是从教师利于管理幼儿的角度规划空间。要丰富室外环境,让室外环境更具有生命的气息,更多的包容多样化的资源,更有利于幼儿的充分的活动。室外环境要有利于幼儿开展运动、观察、种植、探索、扮演、操作等多种活动,并给幼儿带来丰富多彩的经验。
3.审议课程内容。幼儿园课程内容应符合幼儿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应与周围的生活紧密联系。要结合幼儿发展的实际,从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出发,关注不同发展领域的关键经验,有针对性地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应来自幼儿园的环境和现实生活,应从社区生活与家庭生活中寻找课程内容。要避免本本主义的“课本”定内容的现象,也要避免拿来主义的模仿、因袭和克隆课程内容的现象。
4.审议课程资源。幼儿的学习主要是依靠与周围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基本的玩具和多样化材料以及具有生命气息的环境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要从幼儿园课程目标出发,结合课程内容,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幼儿周围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现象、事物、材料、文化、民俗等都是课程资源。要让幼儿在与这些环境资源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要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把资源转化为幼儿的经验。避免资源贫乏和单一的现象,避免有资源而不加利用资源的现象。
5.审议一日活动的指导策略。幼儿园活动的指导不是教师的说教,而是以观察为先导的结合具体问题的启发、鼓励、提示和指导,应针对不同的幼儿、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情境,灵活采用多样化的、适宜的和有效的指导策略。对幼儿的指导绝不是包办代替和一味的讲解,适宜的指导策略有助于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幼儿完整享受探究、交往和表达的过程,让幼儿感受问题解决的过程,让幼儿有成就感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参考书:
1.
米歇尔·格雷夫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