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海朋工作坊(181)【教育叙事张海朋】乡村男教师

(2022-12-17 22:45:52)

乡村男教师

张海朋

中午放学后,我和一位姓名里有“强”字的男同事加班批改作业。“报告——”随着一声脆响,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闪进一个瘦小的男生,带着一脸灿烂的笑容,气喘吁吁地跑到同事跟前,说:“强爸,王晓彤的自行车链子卡住了!”

“在哪里?”同事连忙问。

“在学校大门口。”

“好,我下去看一下!”同事说着,放下手中的作业本,站起身和男生一块出去了。

办公室剩下我一个人。

“强爸,多么有意思的一个称呼啊!”我寻思着,“要有多少信赖,才能让学生脱口而出,把这样一个亲切而荣光的称呼赋予给自己的老师呀!”突然又想起很早就计划着写一篇讲述乡村男教师的文章,何不趁着今天的这份触动来个趁热打铁、一蹴而就呢?

记忆的闸门顿时打开——如果要定位乡村男教师的角色,我想应该是“宝妈”和“宝爸”的结合体。

乡村学校基本上都是女教师占据全校教师的绝大部分,有的学校里男教师更是凤毛麟角般地存在着,甚至不少学生从上幼儿园到小学毕业,遇到都是清一色的女老师。我就曾经亲眼见过一个学生刚上初中时惊奇地感叹:“呀,还有男老师!”那神情反应仿佛是见到了国宝大熊猫。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从这一点看,乡村男教师以其性别上的“优势”,弥补着学生成长中的“遗憾”,让学生的成长之路既能邂逅水之柔婉,亦能欣赏山之刚健。

既为师者,男教师们也就无一例外地扛起着学校教书育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半壁江山”,日复一日地完成着琐碎繁杂的教育教学工作,不厌其烦地解答着学生学习上的问题疑惑,疏导着学生成长中的困惑和交往中的矛盾……教育教学是一项于细微处见功夫的工作,人们可能更多地习惯于女教师的爱心、细心和耐心。但男教师一旦有了这份爱与精细,能耐着性子、扑下身子,特别是与学生呆在一起的时间长了,其对学情的了解可能更深入、对问题的分析可能更深刻、对一些隐患的预见性可能更高远。因此,校园里也就涌现了不少和女教师“知心大姐”一般的“知心大哥”“知心大叔”,他们的气质里不但有着同女教师一样与学生沟通时的亲切感,但同时又有着女教师较难具有的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现在的乡村学校,地广人少,花园多绿化面积大,是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学校,不像城里的学校,一栋楼接着一栋楼,难得的几个花园也是硬生生地挤在钢筋水泥之间,狭小又逼仄。但赏心悦目的绿植一不留神就会疯长,甚至变得杂草丛生,造成的繁重劳动量让乡村学校这样的小家小户真是有点招架不住。于是,修剪灌溉花木的任务就“毫无悬念”地落到了男教师的身上。

一到夏天,偌大的校园里,花花树树被大太阳炙烤得蔫不溜丢,一个个垂头丧气地耷拉着脑袋。当女教师和学生们在教室里吹着风扇上课的时候,就会有男教师拖出来长长的盘成一团的胳膊粗的水管,三下五除二地把水管摆弄平整,一股清流瞬间汩汩而出。这时候,满足的笑意会涌上他们大汗淋漓的脸庞,年轻一点的爱好,还会带个帽子遮一下毒辣的阳光,年纪大一点的则任由大太阳晒着,一脸黑魆魆也毫不在乎。有时候赶上下一节还有课要上,他们会把水管甩开在一个面积较大的花园里,让水慢慢浸透几十分钟,真真的浇花上课“两不误”。

碰到哪个班的门锁坏了,哪个教室的日光灯闪了,哪个学生的自行车轮胎瘪了链子掉了等诸如此类的杂事琐事,男教师此时则“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有求必应、有难必解,都会一马当先冲在前头,俨然是当事人此时最需要的慈祥的父亲。

学生中不乏善洞察者,看人的目光颇“毒辣”,会时不时地把正在辛苦劳作的男教师认作是“农民工”,指指点点比比划划甚至喝来呼去,闹出的笑话也不少,男教师也往往会自嘲而大度地一笑,反而融洽了师生关系。

乡村周围大多有河有湖有池塘,近年来,全国各地未成年人溺水现象频有发生,防溺水教育乃重中之重。学校里虽然上至校长,下至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进行地毯式强调,但还需警钟长鸣、全员参与。女教师们身单力薄,驻守学校大本营,男教师们责无旁贷地巡查河边湖堤!烈日骄阳下,他们或步行、或骑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随时准备挽救于万一、把个别屡教不改者逮个正着,从河湖禁地揪拉出来。

“一对一”帮扶乃落实国家教育均衡发展决策的重要举措,丝毫马虎不得!有时需要到学生家中深入了解,女教师胆子小,遇到家庭住址偏僻难寻的帮扶学生,常常困扰于“道阻且跻”的客观因素,此时搭档一名男教师就成了上乘之选。一路上,男教师驾车问道,护花使者风采尽显。倘若学生家庭是困难户,尚有老弱病残的成员,男教师还会挽起袖子、帮忙搭把手干一干要紧的活计。最是师爱慰人心,身教之下,什么学困问题、辍学问题,一切都会迎刃而解,根本无需苦口婆心进行劝导。

“江山代有才人出”,步入中年后的乡村男教师,光鲜一点的走上了领导岗位,在更大更高的平台发挥作用;更多的依然坚守一线,成为了教学上的骨干和后勤上的砥柱,但人生前途似乎显得有些黯淡、不够精彩。也许某时某刻某一触发点,坚守一线的乡村男教师的内心会掀起层层涟漪甚至波涛狂澜,说无怨无悔、没有一丁点儿的失落沮丧,一定是假话空话套话,谁没有过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但当迎着晨曦步入学校大门,他们又会迅速“变脸”,扮演起各种各样、无所不能的角色,笑脸相迎学生、同事和学校的各种应急之需——几十年的乡村坚守、筚路蓝缕,他们早已和学校融为一体。

纵使时光荏苒,岁月如刀,他们一直都是学校大机器上的一枚枚螺丝钉,毫不起眼但至关紧要。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曾经坚守且现在依然坚守的乡村男教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