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海朋工作坊(163)【教学论文张海朋】散文阅读教学模式

(2022-12-16 22:57:58)

散文阅读教学模式

 张海朋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阅读体验,养成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形成文化积累。然而,在眼下的语文教学中存在“少、慢、费、差”的现状:“少”——课堂容量少;“慢”——学生形成积累慢;“费”——课堂教学费时费力;“差”——学生成绩差。如何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适应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是摆在我校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针对我校语文教学现状探究以下课堂教学模式,以便省时高效地进行语文教学。

  二、散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包括“五环节”:激趣导入——交流预习——品读感悟——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恰当而精彩的导入是教学顺利进行的第一步。导入方法有复习导入、背景导入、创设情境导入等,语文教师可根据文章特点和学生情况而选择,以求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步:夯实基础,交流预习。

  预习有利于拓展学习语文的时空,促进学科间的渗透以及课内课外的联系。让学生在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预习的内容一般是扫除文字障碍、搜集作者资料、背景材料、与文章相关的故事知识等。课堂上进行全班交流。学生有了学习课文的第一手资料就有了学习主动权。

  第三步:抓住重点,品读感悟。

  1.“读”:初读文章,整体感知。先从题目入手,猜读文章的文体和主要内容。然后根据文体特点和文本特点,指导学生按不同文体的阅读要领进行阅读,抓住关键词句或语段整体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如:掌握记叙的要素概述文章内容,理解作者的价值倾向;明确说明的对象及方法,理清说明顺序;抓准议论的话题,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等。

  2.“品”:精细阅读,局部揣摩。指导学生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根据对文章中心内容的理解,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精彩片段和动人之处,揣摩词句的表现力,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在美质。理解文学作品有一些难度,可让学生从文章中提取能概括人物性格品质的有效信息,也可让学生根据文中的议论句、抒情句,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与价值指向。

3.“悟”:提高性阅读,鉴赏文章特色,感悟生活。指导学生从作者的写作目的着眼,揣摩文章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亮点、美点。可让学生从修辞炼句、结构布局、表现方法等方面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与写作特色,提高鉴赏能力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可根据作者的精辟观点,联系生活,感悟生活的真谛,提升思想境界。

  “读、品、悟”是语文现代文教学模式的核心。其中“读”是学生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的重要途径,是贯穿教学始终的学习手段。依据对文本的理解层次分为初读文章整体感知、精细阅读品味揣摩和阅读回顾感悟提高三个阶段。“读”就是走进文本,倾听文本,领会意思。“品”是对文章进行精细阅读,唤醒主体意识,与文本对话,去经历文本情感与自己生活体验的碰撞。“悟”是一种提高性阅读,回顾文章的谋篇布局,使学生站在一定高度审视文本的美点与亮点。

  第四步:展示提升,归纳积累。

  依据教学目标,通过提问、练习、展示等方式回顾梳理、整理归纳内容要点。此环节要以学生活动为主,使之在归纳整理中得到提升,要避免教师多讲,或上成新授课。

  第五步:回归生活,拓展延伸。

  拓展,实际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延伸。探究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讨论总结出的新的知识规律来发现探究新的问题教学环节,这是学生学习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拓展环节有比较多的形式:文本之间的拓展、向读的拓展、向写的拓展、向生活空间拓展、从原文本向超文本的价值空间拓展。

  文本之间的拓展这在课时作业中安排的较多。

  向读的拓展,要在教学小说诗歌的时候安排的多一点,我们教学的小说基本是中长篇的节选,那么我们就叫学生去阅读相关的小说,教学诗歌的时候也是一样。当然我们要把这种被动的行为变成一种主动的行为才能真正达到拓展的目的。

  向写的拓展,例如学了游记就让学生学习按游踪记叙的方法,写一篇游记;学了新闻就让学生用新闻的格式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学了小说,就要求学生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描写人物反映思想。

  向生活空间拓展,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就要有意识的让学生把课堂课本和自己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有的课文文短意长,有的课文读完之后,情感还在回荡,若向课外延伸,就可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语文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活力。

从原文本向超文本的价值空间拓展。有些课文学完之后,学生已深深地被课文中的人物感染,那么我们就要很好的利用这种情绪,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