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朋工作坊(28)【参赛作品解美娟】《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
(2022-12-07 21:59:37)
《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解美娟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2、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感情。3、赏析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感情。赏析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教学方法:研读和赏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 教学突破:通过对比、品读、诗歌鉴赏方法指导来引导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媒体运用: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一、识读:探查背景,知人论世(一)导入新课提起唐朝,不能不说唐诗,说起唐诗,不能不说李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一首古体诗。板书课题。 同学们课前也都积累了不少李白的诗,谁能给大家展示一下,不读整首,只读几句也行。 我们都知道,“诗言志”,诗是用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的,那谁能说说你从刚才读的这些诗句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呢?(学生自由作答)教师小结、导入:在同学们心中李白就是一位浪漫、豪情万丈、重情重义、狂放不羁的诗人,很好,那今天的这首《行路难》又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呢?(二)了解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元年,李白经人推荐给玄宗后,受诏入长安,但也只是让他写写歌颂赞美的诗,并未得到真正的重用。公元744年,他不得不离开长安时,写下了这组《行路难》,一共三首,本诗为第一首。下面我们齐读诗歌,体会诗人情感,读之前,注意这几个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看着屏幕齐读诗歌 (三)初读诗歌,体验情感(失意、不快乐、憧憬美好未来)链接材料( 乐府古题简介) 小结:李白的《行路难》共三首,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以本首诗歌最为闻名。把“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批在课题旁边。“怀才不遇”是说,有才能但是无法得到机会施展。设计意图:这一步属于“识读”:探查背景,知人论世。着重体现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由唐朝唐诗引出唐朝大诗人李白,由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来认识李白这个人,再由李白这个人引出《行路难》,了解它的写作背景,进而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又积累了历史和文学常识,思维得到了锻炼。这一部分教学在所有的古诗词教学中都是很有必要的一步,知人才能读懂诗,毕竟诗歌是“诗人心中流出的泪”。二、解读:解词释义,疏通诗意在初步感知情感的基础上,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诗意,同桌两人或前后交流,一人一句谈自己的理解,先解释词语,再串通诗意。有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可以全班讨论。示例:“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投箸”是放下筷子的意思,“四顾”是向四下里看”,“茫然”是“迷茫、不知所措、失落”,这两句诗意思是“我停下酒杯,放下筷子,拔出宝剑四下张望,内心一片迷茫失落”。学生逐句解释完后, 再读一遍诗歌,逐句体会李白内心丰富的情感。 设计意图:这一步是“解读”:解词释义,疏通诗意。在初步感知情感的基础上,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诗意。这一步不是单纯地为了古译今,而是为了让学生再创造,答案绝不要求一致,“诗无达诂”,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除了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外,思维也得到发展与提升,当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比较准确地解读诗意的时候,他们也会更加准确地体会诗人的内心。三、品读:品鉴吟诵,感悟诗情在齐读中我们已经初步感知到了诗人的情感,下面,请同学们以这个句式为依托。品读诗歌, 同时深入体会情感。 我从-----------------这句(几句)诗中,读出了一个---------------的李白。因为---------------。 示例:我从“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两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苦闷的李白。因为前面写到“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如此美味佳肴,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见此时的诗人,心中充满着一种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闷。学生每说完一句,让学生用体会到的情感去读相关的诗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全部分析完后,我们来小结一下,短短14句诗,诗人感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结合屏显,板书折线图。小结: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顾影自怜、借酒浇愁的李白,而是一个不甘消沉的李白,一个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李白,一个穿越了千年依然在对我们自信地微笑的李白。有了刚才的理解,请大家把自己假想成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怀才不遇的李白,以人生独白的方式再次自由朗读诗歌。指名展示,师生评价。设计意图:这一步是“品读”,品鉴吟诵,感悟诗情。这个过程是一个合作探究的过程,学生用一个相对规范的句式来表达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对诗人情感的把握,即使学生的回答很稚嫩,但也是一种跨越时空的传承与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对诗歌进行全面解读,读出自己眼中的李白,这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提升。最后老师引导大家走近诗中的李白,在这个基础上,请同学们把自己假想成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怀才不遇的李白,以人生独白的方式再次自由朗读诗歌,相信学生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另外,诵读是诗歌教学很重要也很有效的一个方法,反复诵读,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情感美,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再次得到提升。四、群读:迁移拓展,积累丰富(一)拓展:诗歌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我们都已经掌握了,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诗歌的语言,之前我们指导过大家诗句赏析的角度,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可以从以下角度赏析诗歌 1、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 2、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 3、从炼字角度赏析 4、从表达的情感赏析 5、从蕴含的哲理赏析 6、从表达方式赏析下面我们就结合具体语句来进行赏析,(可分组进行) 示例:5、
6句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象征诗人的雄心壮志。(象征是表现手法,比喻是修辞手法,作用基本一样)7、8句
用两则典故借着历史人物最终受到重用的事实,暗示古人能有的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表达了诗人对重回朝廷任抱有希望。也表达诗人希望有朝一日能被重用,实现自己从政理想的心愿。补充知识点一: 可横向联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复习典故的作用。 小结:用典可以让诗歌显得情意深长,含蓄典雅。示例:13-14句,运用典故和比喻,表现出海阔天空,勇往直前的境界,表达了诗人自强不息、乐观自信的精神,以及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补充知识点二:(屏显14警句)横向联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警句小结:警句可以让诗歌情韵飞扬,熠熠生辉。设计意图:这一步是“群读”:迁移拓展,积累丰富。诗歌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掌握之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赏析诗歌,既是学法的指导,又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这里老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可以让学生的再创造更加有针对性更加具体。在引导赏析的同时,补充知识点“用典”和“警句”,拓宽视野,从一首诗引到诗歌的整体阅读,不仅积累了文学常识,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现在,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的意思全部串一下,齐读译诗 在此基础上,尝试背诵诗歌(看译文背诵)(二)检测: 1、生活中难免经历痛苦与挫折,请你用本诗中的句子对身处逆境的朋友进行劝勉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本诗使用典故表达古人能有此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的句子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仕途的艰难)诗中具体体现“行路难”(
照应题目 )的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虽经历挫折但理想仍在。)
5、思考探究(课后第一题)
(三)小结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我们来总结一下,通过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示例:如何朗读,对诗人的了解,如何赏析诗歌,如何对待逆境)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李白,获得了有价值的人生感悟,了解了赏析诗歌的方法和技巧,在此,我希望同学们能学会用知识丰富我们的头脑,用憧憬激励我们的意志! 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设计意图: 通过随堂检测巩固所学知识,指导背诵。在课堂总结时让情感得到升华,学生此时的情感想必也是昂扬奋发的,这就是和诗人达到了情感的共鸣! (四)作业1、背诵并正确默写诗歌。2、课外搜集李白的其余两首《行路难》,找出所用典故,与本诗比较体会情感的不同。(选做)2、小作文(300字以上):谈一谈你是怎样面对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的? (题目自拟) 设计意图:课外作业分必做和选做,选做的阅读题让学有余力的同学继续探索,通过三首《行路难》对比阅读深入理解课本选这首诗的用意,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必做的背诵默写用来巩固知识增加积累,小作文则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提升。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2、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感情。3、赏析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感情。赏析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学难点:
5、思考探究(课后第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