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面试试讲逐字稿
(2019-08-06 09:57:20)
标签:
教育娱乐育儿 |
教师面试试讲视频+教案+试讲稿+试讲真题+教材梳理+结构化等联系QQ1847562106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几组图片,分别是什么地形呢?
生:山地、盆地、高原、盆地……
师:同学们观察的都很全面。我们都知道,今天我们看到的地表形态并不是地球自诞生以来就有的,而是经历过长时间的“沧海桑田”的演化而来的。那么,是什么力量促使地表形态在不断变化呢?
生: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师:我们把这两种自然界中存在的导致地表形态出现改变的内外力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那么,地质作用是如何促使地表形态发生改变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这节课的探究学习。
(二)新课讲授
【过渡】地质作用由于能量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1.内力作用概述
师:这里呢,给同学们看喜马拉雅山抬升过程、尼泊尔地震以及火山爆发的视频,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样缓慢或者剧烈的地质作用能量来源于哪里呢?分别通过哪些形式表现出来的呢?对地表形态有什么影响呢?
生:来源于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所产生的热能。(内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其中最主要的作用方式是地壳运动。内力作用促使地表高低起伏不平。
虽然内力作用对改变地表形态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力作用表现形式都对地表的改变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这种改变速度有快有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刚才看的视频所体现的内力作用。
师:同桌前后四人为一小组,用5分钟的时间讨论以下问题:
喜马拉雅山的抬升、尼泊尔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内力作用速度是一样的吗?哪一种速度是对地表形态影响最显著的呢?
生:不一样。地震和火山能够瞬间改变地表形态,而喜马拉雅山的抬升比较缓慢,但是地表形态变化的最大。
师:对,内力作用的速度有快慢之分,内力作用对地表的影响有主次之分,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最主要的方式。例如喜马拉雅山的抬升。
按照地壳的运动方向和性质,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他们的运动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怎么样的呢?请举例说明。请同学们结合初中学习过的板块运动相关知识,按照刚才的分组进行讨论,
给大家8分钟时间。
学生回答:
第一组:假如水平运动,会出现两种情况,即相向运动和相背运动。如果是相向运动会出现挤压,例如我们的书本,挤压后会向上隆起,形成高达山脉。相背运动则会出现拉伸运动,会出现断裂,形成沟谷等。
第二组:假如地壳发生垂直运动,也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向上运动,地表会隆起,从而形成大山。第二种是向下运动,形成谷地。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全面,但是为了我们方便理解,在这里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请大家看大屏幕的图片,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就是地壳的水平运动,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水平挤压。第二幅图片是位于非洲的东非大裂谷,是两个板块相背运动造成的张裂形成的裂谷。第三幅图片是我们陕西的华山,是由于地壳发生垂直运动向上隆起造成的地堑。初华山之外还有我国的庐山也是地壳向上运动形成的。第四幅图片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渭河平原,是由于地壳向下做垂直运动,凹陷之后形成的,当然还有汾河谷底、大西洋的洋底也是这样的过程形成的。
前一篇:初中地理面试试讲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