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招聘面试试讲视频+试讲稿+试讲真题
(2019-07-05 09:50:38)
标签:
教育娱乐育儿 |
2019高中物理试讲视频+教案+试讲逐字稿+试讲真题+教材梳理+结构化等联系QQ1847562106
(一)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让橡胶棒、玻璃棒摩擦起电,靠近易拉罐,会发生什么现象?(易拉罐被橡胶棒、玻璃棒吸引滚动起来了)
既然电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那么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二)新课教学:
一、通过实验探究电荷间作用力的决定因素
(一)定性实验探究:
探究一: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
猜想:电荷间相互作用力可能与距离、 电荷量、带电体的形状等。
如何做实验定性探究?
(1)你认为实验应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电荷间相互作用力与可能因素的关系?
学生:控制变量法。
(2)请阅读教材,如果要比较这种作用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直观的显示出来?
学生:比较悬线偏角的大小。
组织学生根据现有器材,设计出可能的实验方案。
(3)你想选取哪些实验器材?
球形导体,两个自制的带细线泡沫小球,铁架台,橡胶棒,毛皮,气球。
(4)实验前先思考:可用什么方法改变带电体的电荷量?
(5)实验探究步骤: 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的具体步骤。
细线两个泡沫小球A、B,用摩擦起电的橡胶棒接触其中一个小球A,然后把A小球与B小球接触,细线偏离竖直方向一个角度θ。
保持电量q一定,研究相互作用力F与距离r的关系。将泡沫小球B逐渐远离A,观察偏角。
保持距离r一定,研究相互作用力F与电荷量Q的关系。 再把橡胶棒与小球A接触,增加小球A电量,观察偏角。
(6)学生实验、观察记录并得出结论:
先画受力图,如果B对A的力是水平的,则F电=mgtanθ,如果θ越大,则F电越大,这样可以通过θ的变化来判断F电的变化。
定性实验结论:电量q一定,距离r越小,偏角越大,作用力F越大。距离r一定,电量q增加,偏角变大,作用力F越大;
实验条件:保持实验环境的干燥和无流动的空气
(二)定量实验探究,结合物理学史,得出库仑定律:
提出问题:带电体间的作用力与距离及电荷量有怎样的定量关系呢?
根据我们的定性实验,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随着电荷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这隐约使我们猜想,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是否与万有引力具有相似的形式呢?
事实上,在很早以前,一些学者也是这样猜想的,卡文迪许和普利斯特等人都确信“平方反比”规律适用于电荷间的作用力。但是仅靠一些定性的实验,不能证明这样的结论。
而这一猜想被库伦所证实,库仑在探究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时,定量实验在当时遇到的三大困难:
带电体间作用力小,没有足够精密的测量仪器;怎样确定带电体间的作用力的数量关系?
没有电量的单位,无法比较电荷的多少;怎样确定电荷量的数量关系?
带电体上电荷分布不清楚,难测电荷间距离。怎样测定电荷间的距离?
同学们,如果是你,你能想到怎样的方法来解决这些困难?
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得出三大困难的对策:
卡文迪许扭称实验——库仑扭称实验,
对称性——等分电荷法,
质点——点电荷
、放大思想:力很小,但力的作用效果(使悬丝扭转)可以比较明显。
、转化思想:力的大小正比于悬丝扭转角,通过测定悬丝扭转角度倍数关系即可得到力的倍数关系。
、均分思想:带电为Q的金属小球与完全相同的不带电金属小球相碰分开,每小球带电Q/2,同理可得Q/4、Q/8、Q/16等等电量的倍数关系(电荷在两个相同金属球之间等量分配)。课件演示电荷在相同的两个金属球间的等量分配。
理想化模型思想:把带电金属小球看作点电荷(理想化模型)利用刻度尺间接测量距离。
点电荷:当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得多,以致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分布状况对它们之间的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做带电的点,叫点电荷。它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点电荷不存在。
(与“质点”进行比较) 接下来引导学生观看库仑扭秤的实验视频与库仑当时的数据,总结规律。(观看视频)。
库伦在艰苦的条件下,联想到万有引力定律和卡文地许扭称实验,利用巧妙的库伦
扭秤装置和方法,发现了库伦规律。通过刚才的展示过程让学生了解库仑探究的过程、
思路、方法。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规律吗?
电荷间相互作用力与电荷间距离成平方反比关系,与电荷电量乘积成正比。
介绍:库仑扭称实验只能定量测出同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库仑还利用电单摆实验定
量测出异种电荷间作用力大小。让学生体会库仑定律的完美。
二、库仑定律:
内容: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大小与两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电荷间的距
离平方成反比;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这个规律叫做库仑定律。
电荷间这种相互作用的电力叫做静电力或库仑力。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