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个古老的疾病,属于“痹证”范畴。在古代中医文献中“痹症”范围较广,包含西医的多种疾病。
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尿酸过量生产或尿酸排泻不畅,引起的尿酸堆积,尿酸结晶堆积在软骨、软组织、肾脏以及关节处。在关节处的沉积会造成剧烈的疼痛。
嘌呤在肝脏中代谢产生尿酸,尿酸的主要排泄通道是肾脏,所以肾脏的健康状况,对尿酸是否在体内堆积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小编在此告诉大家几个强肾促尿酸排泄的关键穴位,经常按摩可以轻松促进尿酸排泄哦!
1、申脉穴(双侧):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http://s15/mw690/006PDtTyzy7bwLfZ59kfe&690
申脉别名阳跷,属足太阳膀胱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跷。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布有腓肠神经和外踝动脉网,有补阳益气、疏导水湿之功效。
2、三阴交穴(双侧):在内踝尖直上4指宽,胫骨后缘。
三阴交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穴。应用广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
3、太白穴(双侧):在足内侧缘,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
http://s5/mw690/006PDtTyzy7bwLpQa6E54&690
太白穴属足太阴脾经。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布有隐神经及腓神经分支,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的分支。主治胃痛,腹胀,呕吐,呃逆,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脚气,痔漏等。
4、昆仑穴(双侧):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http://s14/small/006PDtTyzy7bwLB1J818d&690
本穴位于足外踝附近,观遍全身,足外踝较其他踝突最高。在现代医学中常用于治疗运动系统疾病,如膝关节炎,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疾病,下肢瘫痪;神经系统疾病,如坐骨神经痛等其他疾病!
5、解溪穴(双侧):位于小腿与足背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
解溪穴,属足阳明胃经。具有通利关节,舒筋活络,清胃化痰,镇惊安神的功效。主要用于缓解关节炎、下肢麻痹、晕眩、腹胀、便秘。按摩此穴还能加速血液循环。
6、丘墟穴(双侧):位于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丘墟穴,属胆经原穴,临床用于治疗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胆囊炎、胆绞痛,腋淋巴结炎等。
http://s12/bmiddle/006PDtTyzy7bwLV7npp7b&690
申脉穴、昆仑穴、丘墟穴、解溪穴、太白穴可以促进足部周围的气血循行,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三阴交穴调节肝肾功能,促进尿酸的代谢。患者朋友可以经常按摩这几个穴位,有助于缓解痛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