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砂石孔隙率和空隙率,如何辨别控制密实度?你搞清楚了吗?

(2017-06-13 09:22:41)

两个概念区分

孔隙率是材料中孔隙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材料的孔隙率的大小直接反映了材料的致密程度,从而反映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是针对单一的某种材料而言。


空隙率是指散粒材料在某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 空隙率的大小反映了散粒材料的颗粒互相填充的致密程度。相比孔隙率,空隙率不是指某单一材料,它指的某堆积体积中可能包含多种材料,可以是多种材料颗粒之间的空隙。
01

关于砂率与孔隙率

首先认清一点,混凝土中的0-5(单位当然应该是mm)的“石子”不叫石子,叫砂子,亦或细集料。大于5mm的才能称为石子,在这点上全世界的标准规定的都一样。 按照混凝土的孔隙率学说,混凝土越是级配合理,孔隙率越小,强度越高。


泵送混凝土砂率比空隙率高。但具体砂率要依据工程要求坍落度流动性来确定。石头大小不完全决定砂率,主要看级配合理不合理,空隙大,砂率要大。


通常来说,砂的表观密度不得小于2500kg/m3,松散密度不得小于1400kg/m3,空隙率不得大于44%。砂率应以砂在骨料中的数量填充石子空隙后略有富余的原则来确定。


02

关于密实度与空隙率

混凝土配合比的最终目的是水泥用量最小而又能达到目标强度。因此必需使得混凝土尽量的密实,而达到最好密实度的原则是最细的颗粒满满包围较细颗粒,用包围好了的组成物又去满满包围小颗粒,裹着包围物的浆体又去满满包围较大的颗粒,直至包满粗骨料,使得所有的空隙被填充。假如砂石的颗粒级配不连续,其空隙体积就会太大,不但要浪费水泥,而且还有可能留下空隙存在于混凝土中。这样的混凝土构件必定强度更差。

一般如果确定了石子的孔隙率,就能确定沙子的用量了。做下石子的孔隙率,一般会在41%左右,这样的话, 砂率选择就大一点,一般在43左右。石的表观密度不得小于2600kg/m3,1类碎石空隙率不得大于43%,2类碎石空隙率不得大于45%,3类碎石空隙率不得大于47%。

 

03

确定空隙率时要综合考虑配比

在配比设计中,混凝土配比的容重与表观密度有关。堆积密度主要影响混凝土配比设计中砂率的确定。空隙率=堆积密度/表观密度。石子的空隙率越大,砂率越大,反之亦然。同理,砂子的空隙率越大,需要的胶凝材料就越多。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

说的空隙率,不能把它脱离整个配比环境单独说。通常在配合比中的砂石比,以一定浆骨比(或骨料总量)下的砂率表示。对级配良好的石子,砂率的选择以石子松堆空隙率与砂的松堆空隙率乘积为 0.16~0.2 为宜。

一般,泵送混凝土砂率不宜小于 36%,并不宜大于 45%。为此应充分重视石子的级配,以不同粒径的两级配或三级配后松堆空隙率不大于 42%为宜。石子松堆空隙率越小,砂石比可越小。在水胶比和浆骨比一定的条件下,砂石比的变动主要可影响施工性和变形性质,对硬化后的强度也会有所影响(在一定范围内,砂率小的,强度稍低,弹性模量稍大,开裂敏感性较低,拌和物黏聚性稍差,反之则相反)。

 

确定配合比的原则▼▼▼▼▼▼▼▼▼▼▼▼▼▼▼▼▼▼▼▼▼▼▼▼▼▼▼▼▼▼▼▼▼▼▼▼▼▼▼▼▼▼▼▼▼▼▼

(1)按具体工程提供的《混凝土技术要求》选择原材料和配合比。


(2)注重骨料级配和粒形,按最大松堆密度法优化级配骨料,但级配后空隙率应不大于 42%。


(3)按最小浆骨比(即最小用水量或胶凝材料总量)原则,尽量减小浆骨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最小胶凝材料总量的原则确定浆骨(体积)比,按选定的浆骨比得到 1 m3 混凝土拌和物浆体体积和骨料体积;计算骨料体积所使用的密度应当是饱和面干状态下所测定的。


(4)按施工性要求选择砂石比,按《混凝土技术要求》中的混凝土目标性能确定矿物掺和料掺量和水胶比。 


(5)分别按绝对体积法用浆体体积计算胶凝材料总量和用水量;用骨料体积计算砂、石用量。调整水胶比时,保持浆体体积不变。 


(6)根据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外加剂,用高效减水剂掺量调整拌和物的施工性。 


(7)由于水泥接触水时就开始水化,拌和物的实际密实体积略小于各材料密度之和,则当未掺入引气剂时,可不考虑搅拌时掺入约 1%的空气。


在试配时,对于砂石的选用应该考虑到以下综合指标。对于石子,要先后考虑到品种、饱和面状态的表观密度、松堆密度、石子最大粒径、级配的比例和级配后的空隙率。 对于砂子,要筛除 5 mm 以上颗粒后的细度模数、5 mm 以上颗粒含量、饱和面状态的表观密度、自然堆积密度、空隙率。


砂的颗粒的总表面积要小,在其他条件都考虑到的条件下,砂尽可能粗些。砂的颗粒级配要良好,颗粒级配是指粒径大小不同的砂相互搭配的情况。砂颗粒间大小搭配合理,达到逐级填充,减小空隙率,以实现尽可能高的密实度。用级配良好的砂配制混凝土,不仅空隙率小节约水泥,而且因水泥的用量减小,水泥石含量少,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从而强度和耐久性得以加强。在混凝土中,水泥浆是通过骨料颗粒表面来实现有效粘结的,骨料的总表面积越小,水泥越节约。

▼▼▼▼▼▼▼▼▼▼▼▼▼▼▼▼▼▼▼▼▼▼▼▼▼▼▼▼▼▼▼▼▼▼▼▼▼▼▼▼▼▼▼▼▼▼▼



04

关于空隙率的分析


如考虑不透水混凝土的情况。因水分子的直径是 0.4 nm,要想使水在孔隙中不流动,假定需要的孔隙尺寸应小于 5 倍水分子直径(即 2 nm)的话,那么,要想使混凝土变得不透水,根据情况可以推断,加入如硅粉类的超细颗粒材料,将会使混凝土的配制变得更加容易。当然,只有综合考虑了不同颗粒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尺寸范围孔隙间的填充方法,考虑了界面和过渡区,建立起多尺寸范围颗粒堆积体的科学模型和分析方法后,才能真正用于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孔结构分析。

考虑颗粒堆积体系在自重作用下达到密实,用 PFC3D 软件模拟颗粒堆积体,同时计算其孔隙率,通过所建立的方法近似计算颗粒堆积体孔隙的连通性,在研究颗粒体系的粒径范围内(最大与最小粒径的比值小于 16),计算结果表明: 

(1)球形颗粒在重力作用下堆积体系的孔隙率大约在 20%~ 45%之间。 

(2)符合 Fuller 粒径分布曲线的颗粒堆积体具有相对低的孔隙率。 

(3)颗粒形状对堆积体系的孔隙率有影响,球形颗粒能够得到孔隙率较低的堆积体。

(4)模拟颗粒堆积体的孔隙连通性接近 100%。

(5)要想使混凝土变得不透水,在混凝土中掺入超细颗粒(纳米量级)材料将更容易实现。

 

还没完!!!想看全部  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  砼学研究所   观看

http://s9/mw690/006Pr9Ulzy7bPCxfARq98&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