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行日记之——秦岭72峪系列子午峪里的金仙观

标签:
旅游 |
提起子午峪或许就让人想起“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著名的诗句。
http://s14/mw690/006PhEopzy7hg2F5kHX9d&690子午峪位于古城西安市长安区子午镇境内的一条河谷,地处秦岭终南山段北麓,即子午道。子午古道是历史上著名的交通要道,古时的"子午峪"是长安通往巴蜀地(或汉中)的主要穿越秦岭的交通要道。子午峪古称子午谷、子午山,或许也是“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诗的缘故,也叫荔枝道。
子午峪峪长六百六十里,自长安向南,进子午峪,在碾子坪处越过秦岭中线,到汉中西乡县南边的子午镇,折向西经洋县城关镇到达汉中市,再向南穿过巴山,直抵四川绵阳涪陵区。
子午峪有很多传说,也有很多故事,更有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如杨贵妃爱吃荔枝,唐玄宗为博得妃子一笑,便命人整修了从四川涪陵到长安的道路,快马传递荔枝到长安,一曲霓裳飘到“千峰”之上,等到“舞破中原”时才归于平静;王莽、汉武帝、诸葛亮和魏延也在这里里留下传说;还有子午峪左侧的小五台,当年曾发生过激烈的枪战,更让人流连和记忆的是金仙观。
说到金仙观,得说说金可记。金可记,新罗人,是道教传入韩国的重要传播者之一。唐开成、会昌、大中年间(即公元9世纪中叶)留学长安,后为"宾贡进士"后不求仕进,隐居子午谷中修道,受道教仙祖钟离权传授内丹术,成为传播韩国道教的第一人。
公元858年(即唐大中十二年)二月二十五日于谷内白日升仙而去。生前在谷中种植许多花果,"果峪"之名因此而得。至今金仙观还遗有栈道、摩崖石刻、玄都坛等古代遗迹。
还有一说,据说金仙观是唐代李玄宗为其妹金仙公主所建。金仙即"金刚不坏之仙",是道教神仙的称谓。因道教神仙起源于西部的昆仑山和西王母,西方属金,故名金仙。终南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第一福地。
有句话叫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或许子午峪正是由于有金仙观这个著名道观,才使得子午峪在秦岭72峪之中72峪名声也比较响。
由于爱好登山的缘故,我曾多次进子午峪,也曾多次路过或者前去探访金仙观。由于我是一个驴者——也就是登山者,对拍摄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仅仅是记忆和推广,这里我们一起走进子午峪,一起走进金仙观吧。
最近一次去金仙观还是一个初春的上午,虽说是春寒料峭,但暖阳中飘着泥土的芳香。我和老妻从老动物园乘坐329(游9),一路向南,穿过城市的喧嚣,就来到位于子午镇南豆角村的子午峪路口。
村子口有两条道,一条是新修的沿村公路,在沿村公路上有“子午古道”字样石牌,一条是沿着村子小道走,经过子午人家农家乐,然后经过有千年古柏旁的土地公公图像身边,一段山石土路后就是一座古桥,据说是左宗棠捐资修建的,过石桥就来到前面所提到的公路,一直向上行。
或许是初春,也或许是周末,路上游人还是很多的。随着人流,经过一个石头堆砌的土地庙(也有的叫龙王庙),雕工很是精美,再行不远,是历史遗迹“慈善桥”。
据说也很有年代,从土地庙沿公路而行,就来到一个上世纪修的水库,据说水库大坝底下渗漏,水库没有多少水。
沿路坡度不是很陡,回头远望,广柔的原野很是开阔,远方的古城隐隐可见。再看前方,山岚叠嶂,山峰逶迤,近观,树木开始发芽,山崖边的早春迎春花有的已经绽放。
怡人的天气,怡人的风光,不太出游的老妻一路好心情。
再往前行,就有两条道,一条是下到子午河向西北方向行,就是到小五台——那个有过战争故事的道观(好像有写过)以及五道梁穿越等,一条就是继续沿大道,我们这次是沿大道向金仙观进发的。
带着初春的暖风,闻着迎春花和泥土的芳香,看着灰色的正待发芽的树木,听着子午河的涓涓流水,一路欢笑一路歌声,不经意间一个石头牌坊就映入我们的视野。
石头牌坊上金仙观三个金色的大字在阳光中显得格外的醒目。从几次去的经验看,金仙观就要到了。
果不其然,拐过一个弯,前面就见一个鼎立的巨石上也书写金仙观三个字,前方庙门也在眼前显现。据说这块巨石为道家的影壁,亦称“玄关”,上面左半部分用中文刻着红字的“金仙观”,右半部分则是用绿字刻着的韩文和拼音。巨石后面,则看见琉璃瓦庙宇的“金仙观”真面目。
过小溪,进山门,近观依山而建的的屋顶,上面有一幅太极图案,爱多想的我忽然想起韩国形如太极图案的国旗。
整个道观坐南朝北,背倚金仙峰,与对面小五台遥相呼应。金仙观独向阴崖,依山而建,规模不大,气势不凡。整个建筑群讲求中轴对称,基本遵循一种上升的趋势。
道观外侧有一上善池,与众不同,池中的神兽驮着的是元宝。就连殿前的香炉也是元宝的造型,处处体现道家的一种为众生祈福纳财的追求。山涧中时刻众多,富有道家仙风。尤其这块上刻着“释道同源”,据说此四字乃是国家一级演员六小龄童所题,我不是佛学研究者,看到此只能感到“玄”。
http://s3/mw690/006PhEopzy7hirsxe2m22&690
道观坐南朝北,背倚金仙峰,为三进、三上建筑,三座大殿一溜儿摆开,中间是大殿,两边是慈航殿和财神殿。据说这也有说法,说的是金仙观暗和了《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基本思想。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风水原则,从而形成了风水中“气场”的藏聚和回护。http://s1/mw690/006PhEopzy7hirAbSOQb0&690
虽然前两进对称、工整,但三进广场的东侧却出现了一个圆形琉璃瓦建筑,与之对称的是一棵参天大树,视觉上的差异表现出道家遵循历史并掌握、运用的灵活性,也道出道家自然而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http://s10/mw690/006PhEopzy7hirRPpEt89&690
http://s16/mw690/006PhEopzy7hisiqRPx1f&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