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行日记之——山西五台山黛螺顶记忆

标签:
旅游 |
http://s14/mw690/006PhEopzy7fRWbPOpL9d&690
去五台山是我很小的时候就有的一个心愿,那时,我在安徽老家,第一次去九华山是初中的一个暑假,当时和在合肥上大学的表哥一起,他一路给我介绍名川大山知识,他说,九华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诸如山西的五台山、浙江的普陀山、四川的峨眉山。
http://s13/mw690/006PhEopzy7fRVTMcgcac&690
青年的时候就来到陕西,虽然离五台山和峨眉山都很近,但一直没有时间去看看一看,更不用说去远在南方的普陀。
http://s4/mw690/006PhEopzy7fRVUnMrxd3&690
在山西游历多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带着心中的虔诚,也带着小时候的心愿,随一群朋友从东台顶望海寺来到台怀镇,来到五台山。
http://s14/mw690/006PhEopzy7fRVV5opD9d&690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台怀镇,为什么叫五台山,网上资料显示,由一系列大山和高峰组成,其中五座环抱高峰,峰顶平坦宽阔,因其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名五台山。
http://s6/mw690/006PhEopzy7fRVVzElDf5&690
五台即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又因其岁积坚冰,又名冰凉山。五峰海拔均在2400米以上,北台最高,为3058米,比同在山西的五岳恒山最高海拔2016米要高千余米,故有“华北屋脊”之称。
http://s2/mw690/006PhEopzy7fRVWWWKBa1&690
据资料记载,五台山历史悠久,北魏孝文帝、隋炀帝、宋太宗、元英宗、清圣祖、清高宗等都曾驾幸五台山,至于历朝历代皇帝、皇后遣使札礼五台山者,更是自北魏到清朝,从未间断,翻开五台山各大寺的“庙史”,第一页几乎全是“敕建”二字。五台山也是我国唯一兼有汉地佛教和喇嘛教的佛教道场。
http://s7/mw690/006PhEopzy7fRWfznim26&690
五台山的故事和历史渊源以及传说很多,而我到五台山也仅仅是一个下午和清晨的一点时光,要想深入探究就是有那个心愿也进不了门,因为每个景区不可能通宵开门的,所以我这里所说的五台山也就是我所经历过的黛螺顶和五爷庙外围的一些记忆。
http://s12/mw690/006PhEopzy7fRVYdATheb&690
黛螺顶,也叫大螺顶,又叫青峰顶,名青峰,古寺名叫佛顶庵,以供有象征五个台顶不同形象的文殊菩萨而著称。它是五台山东台顶延伸下来的一个小小的山峰,在台怀中心寺庙集群区东,位于陡峭的半山脊上。
http://s6/mw690/006PhEopzy7fRVYCplHd5&690
从山下仰望,只见巍巍高山的半山腰间又耸起一座小山,据说常年云雾缭绕,我们去的那个下午,阳光正好,天气明媚。小山虽然不是很高,但垂直高度也有400米。
http://s13/mw690/006PhEopzy7fRVZh100ec&690
要上黛螺顶,必须经过大智路(当然也有索道)。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文殊菩萨在诸菩萨中专司智慧,所以通往朝拜五方文殊的路为"大智路"。
http://s16/mw690/006PhEopzy7fRVZXJQH0f&690
大智路1080个台阶,这1080个台阶都是青石铺就,应该说直上直下。1080级台阶还有说法,就是“十界”各有“百八”之意。佛教将佛与众生分为10大类,总称为十界。
http://s1/mw690/006PhEopzy7fRW0ulMYc0&690
十界各有“百八”,合起来就是1080,其中包括“百八烦恼”的含义。于是就有踏1080级台阶,能增福添慧,消除烦恼,一生平安。所以大多数登顶黛螺顶的人都选择登大智路。
http://s5/mw690/006PhEopzy7fRW19PZG04&690
在登大智路之前有一个亭子,亭子中间就有一个石碑,书有大智路几个字。从亭子登大智路如天梯般陡立奇峭,石阶曲折处有平台,给游人边登边歇,还可以鸟瞰四周,一个拐弯处有一堵墙,墙上书一个大大的佛字,在这里可以领略佛国风光,有虔诚的人或佛教徒一步一叩,朝拜至黛螺顶上。http://s4/mw690/006PhEopzy7fXauxHsD73&690
http://s13/mw690/006PhEopzy7fRW2KRUoac&690
看到这,忽然我又想起仓央嘉措的那首著名《转山转水转佛经》诗歌:
“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http://s14/mw690/006PhEopzy7fRVXt8rH3d&690
http://s4/mw690/006PhEopzy7fRW3IXK363&690
等我们登上1080个台阶,我的烦恼也不知消除了没有,但是,满身的大汗淋漓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墙碧瓦,走进寺院,就见到大螺顶牌楼、石狮、山门和一个石亭。
http://s12/mw690/006PhEopzy7fRW4Hjzd3b&690
伫立仰观,黛螺顶上方,菩萨顶、塔院寺庙、翘檐飞甍,辉煌壮丽,台内五峰紧紧环抱,黛螺顶、菩萨顶、寿宁寺、灵应寺在四周山脊、山顶上坐落;黛螺顶翠色参天,白云轻抚,溢光流彩。http://s5/mw690/006PhEopzy7fRW7SMn294&690
正好是秋季,远方山峰层林尽染,分外妖娇。可以说,仰俯之间,风景相同,但又各有迥异。http://s14/mw690/006PhEopzy7fXaSMd091d&690
http://s6/mw690/006PhEopzy7fRW5dTAF25&690
大雄宝殿前,有一松一柏,松在北,柏在南,树高围粗,俏拔挺立,直入蓝天,据说这就是乾隆皇帝诗中的“阶下千年不老松”,也是唐朝僧人法念的修行处,古松古柏见证了黛螺顶的历史,涛声阵阵,仿佛向我们诉说五台山的传说。
http://s8/mw690/006PhEopzy7fRW5P0Tta7&690
五方文殊殿供的是五座台顶五种文殊法像于一室的五文殊,正中殿坛上,中间供中台孺童文殊,左侧供北台无垢文殊,右侧供南台智慧文殊,左侧殿坛供东台聪明文殊,右侧殿坛供西台狮子吼文殊。有说走进黛螺顶五方文殊殿朝拜,就等于登遍了五座台顶朝拜五方文殊一样,也叫“朝台”。
http://s13/mw690/006PhEopzy7fRW7662o6c&690
所不同的是,亲登五座台顶,朝拜五方文殊,叫大朝台。而像我们不能去五座台顶朝拜的,就到黛螺顶五方文殊殿朝拜,来个“小朝台”。
也正是黛螺顶供五文殊,小朝台的盛誉闻名遐迩。
披着黄昏中的晚霞,带着诸多的传说,我们离开这个闻名遐迩的黛螺顶,开始往五爷庙的膜拜。尽管我们一路急行军,但是当我们来到五爷庙时庙门已经紧闭。多方交涉未果,我们只能远远地拍照大白塔,夜幕中寺庙若隐若现,几多玄妙,几多神秘,在云雾缭绕中感受佛国不一样的景色,在香风甜润中感受佛教文化。
http://s7/mw690/006PhEopzy7fRWduJam96&690
再远的路,你只要迈开脚,你就能到达。再多的烦恼,你只要走过大智路,或许就会烟消云散。如有时间,迈开你的脚。到五台山去走走,走走大智路,登上黛螺顶,即使你不能朝台,也可以来个小朝台,或许人生不再烦恼,前途一帆风顺,但愿天下的人人生美好,幸福安康。
http://s3/mw690/006PhEopzy7fRWeFNpo02&690
http://s11/mw690/006PhEopzy7fRWh5K78da&690
http://s4/mw690/006PhEopzy7fRWi5z2Pb3&690
http://s13/mw690/006PhEopzy7fRWj0Z3e6c&690
(部分资料来源于百度,在此感谢)http://s3/mw690/006PhEopzy7fRWjZBKi92&690
http://s8/mw690/006PhEopzy7fRWkKfCTf7&690
http://s7/mw690/006PhEopzy7fRWm2Dhc96&690
http://s9/mw690/006PhEopzy7fRWmZOKQ18&690
http://s2/mw690/006PhEopzy7fRWnXs4181&690
http://s13/mw690/006PhEopzy7fRWoYmm0cc&690
http://s6/mw690/006PhEopzy7fRWptKGp25&690
http://s1/mw690/006PhEopzy7fRWrVQ2sd0&690
http://s1/mw690/006PhEopzy7fRWsS6Tm10&690
http://s5/mw690/006PhEopzy7fRWtBIQk84&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