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行日记——秦岭72峪之圭峰十二园

标签:
旅游 |
http://s15/mw690/006PhEopzy7dDAYFPYi9e&690
http://s15/mw690/006PhEopzy7dDB11bL83e&690
http://s12/mw690/006PhEopzy7dGMmkv8f3b&690
圭峰山位于西安鄠邑区太平乡,属于秦岭支脉。海拔不是很高,
http://s2/mw690/006PhEopzy7dDB1P2CZ91&690
初秋的周日,我们一行爱好户外的朋友一大早乘车来到乌桑村,从乌桑峪进发,沿潺潺流水,道路两边绿树丛荫,苍翠欲滴,急行军中,柔风阵阵,风光无限。不一会便来到据说叫岚光亭的一个小平台,在此小憩。
http://s15/mw690/006PhEopzy7dDB2HJeu9e&690
随着阳光普照,我们继续前行,此时路窄草深,又是一路拔高,走几步就气喘吁吁,但是,初秋里的乌桑峪景色可以说绿红相间,还有五味子等野果,给我们的行程增添了不少乐趣,也减少了我们的乏累。
http://s16/mw690/006PhEopzy7dDB3nneDff&690
连续拔高300多米左右,突然有人大声呼喊,看,天生桥,我们转脸左看,只见一个花岗石形成的桥梁架在山的东西,底下有一单孔涵洞,桥的左右树木葱茏,草深林密,桥面上也树木葱郁。
http://s5/mw690/006PhEopzy7dDB7UXoE34&690
桥是天然生成,但又不是在河道上由河水冲刷而成,而是由间歇性流水冲刷的结果,据网络介绍,天生桥又叫遇仙桥,桥长50米,净跨38米,底座宽21米,厚2米左右,它犹如秦岭里的待嫁闺秀,隐藏在72峪中乌桑峪,如果不是自己亲临这里,还真不知道它是亚洲第一的花岗天生桥(从这里可想到我们陕西的旅游资源宣传还是有些欠缺——己见)。有攀岩者,从桥的东段攀岩抓树到达桥面,站在桥面上挥手致意,看起来很威风,但据说也有因此而受伤的不少。
http://s12/mw690/006PhEopzy7dDB9asMX2b&690
在这里我们一边拍照留影,一边欣赏这亚洲第一天生桥的雄姿。留恋之余我们继续开始新的攀登,路过观桥坪,坪不是很大,一面是笔直的悬崖,我们不敢停留。继续拔高,行有一个多小时后,来到据说是依云亭的垭口(现在依云亭已不复存在),还有从黄柏峪、太平峪穿越的也在这里汇集了,我们在这里眺望山脊,远山绵延,虽然天气向好,但也是薄云缭绕,一眼望不穿。
http://s2/mw690/006PhEopzy7dDB8Igspe1&690
到圭峰山在这里就一条路,我们一起向左前行,这一路真是山高路险,有时没有路,只是人工雕琢的几个石台阶,跨度很大,好在我们大家协作,手拉手,恍惚间我们就到西天门,过天门有一古庙,或许由于古庙已久,没有看到像秦岭其他峪口里的古庙有道士尼姑之人。山底下据说还有一个鸽勃峪,也可以登顶圭峰山,但是要从悬崖上攀登,所以不是真正的登山者,很少有人以身犯险。
http://s6/mw690/006PhEopzy7dDB9NVHv15&690
站在圭峰山顶,原来我们在环山路看到的尖山就在我们脚下。我们站在悬崖边上远眺,八百里秦川一览无余,古城长安尽收眼底。虽然天气不是很透彻,但是远山近景就在眼前。
http://s1/mw690/006PhEopzy7dDBfUfJe00&690
站在这里,真有种玉树临风的感觉,我们环绕小庙一周,四下眺望,“一览众山小”的几个字浮现眼前。我们席地而坐,匆匆吃几口自带的干粮,喝水充饥,大家打趣地说,如果再喝点小酒,真有种把酒迎风的感觉。突然想起唐朝名僧齐已的《题终南隐者室》:“终南山北面,直下是长安。自扫青苔室,闲欹白石看。风吹窗树老,日晒窦云乾。时向圭峰宿,僧房瀑布寒。”
http://s12/mw690/006PhEopzy7dDBkG01Jfb&690
吃饭时大家忘不了八卦,听说这座小庙建于清朝年间,也是雷劈青蛇传说的地方,据说咸丰三年,青蛇闲的无聊,又偷下人间,危害地方,天亭震怒,发下天兵天将,青蛇逃到山顶庙中,被雷公劈下闪电把青蛇烧死于庙中,从此当地就留下“圭峰戴帽,白雨发泡”,大火连烧七七四十九天才把青蛇烧死,因为雷公“火烧尖山”,所以就有了现在的山顶寸草不生(这都是八卦),我想小庙所在的山顶没有野草,或许是人们陆续在这里停留的缘故。
http://s3/mw690/006PhEopzy7dDBayICe22&690
等到小庙的人逐渐增多,我们匆匆收拾背包,开始下山,由于上山下山到峪口就这一条路,我们在拉上山的驴友的同时,他们也同时用拐杖支撑我们下山。不一会我们再次来到垭口,向南而行,一路下坡,在这里再次颠覆上山容易下山难之说,路上间歇的看到有红叶(由于初秋,红叶还没有全红)。
http://s10/mw690/006PhEopzy7dDBmDHRL79&690
一个小时后我们就来到太平峪拓展基地,有拓展这正在拓展,由于我们还要赶停在太平峪口的大巴,匆匆拍几张照片,过吊桥,十多公里的水泥马路把大家走的腿抽筋,有的实在走不动了,只得高价乘坐面包车或三轮车到峪口……http://s2/mw690/006PhEopzy7dDBo4XDz81&690
http://s7/mw690/006PhEopzy7dDBd13lYc6&690
来到峪口,我们回首眺望,圭峰山就像一位老人,身披大氅正襟危坐,无论世事如何更迭,大自然如何变化,它都巍然屹立,真可谓“阅尽天下世事更迭,饱经自然风霜雨雪”。http://s11/mw690/006PhEopzy7dGM8mv4C6a&690
不由得不感叹我们世人,人生苦短,与大自然无法比拟。但我们有时还为了某些利益,或相互勾心斗角,或穿小鞋、出黑牌,或挖坑,呜呼。个人感觉我们还是且行且珍惜,人生仅以一程做风景,好比我们工作,换一场懂得,你左右不了时光,但可以左右心情,一个人的路途,是一个人喜欢的歌,在匆匆的时光中或许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又开始下一个旅程。
http://s10/mw690/006PhEopzy7dDBm2jEdf9&690
让我们有限的生命活出无限的精彩,或许这也是许许多多爱好驴者的宽大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