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文看遍儿童乳糜泻,小麦过敏及麸质敏感的区别与治疗

(2017-09-23 23:25:43)
标签:

育儿

http://s11/mw690/006P5gbzzy7etglVSem1a&690

宝宝是否正在被一些胃肠道的症状所困扰,它们是普通的过敏反应,还是其它一些疾病的表现?是普通的小麦过敏,还是乳糜泻?如果你有这些疑问,那么请看一下下面的文章吧,相信一定会让你对这些问题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的。

什么是乳糜泻(谷蛋白敏感性肠病、麦胶性肠病)?

乳糜泻是一种对消化系统产生影响的自身免疫病,它是一种基因遗传性疾病,主要侵及小肠。特定谷物(小麦、黑麦、大麦)中的麦胶作为包含IgA的免疫反应的触发因素,可导致小肠黏膜上皮刷状缘细胞的损害。这些细胞含有众多的凸起,叫作绒毛,它增加了小肠的总表面积,并将营养物质吸收入血液循环。在麦胶性肠病中,刷状缘细胞被免疫系统组分“攻击”。因此,小肠绒毛受到损害,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它出现扁平和扭曲,这是麦胶性肠病最重要的诊断指标。

由于小肠绒毛受损,因此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对食物的吸收也会受到影响和阻碍。患者不能有效地吸收营养物质,出现体重减轻或体重零增长。此外,这些不能吸收的食物组分进入结肠,被微生物发酵,可导致产气过多、胀气和腹泻等典型的症状。

http://s12/mw690/006P5gbzzy7etgaeur97b&690

乳糜泻的症状在你开始给宝宝添加含有麸质的固体食物后,最早可以在宝宝6个月大的时候出现。但是小孩子通常很少有一些症状显现出来,并且大部分都不会被诊断发现,通常直到10岁后才会被慢慢确诊。而乳糜泻的症状随个体的差异而变化很大,可以是慢性腹泻,腹痛,胃气胀,便秘,油状大便或特别难闻的大便,粪便中含有没有吸收的脂肪,漂浮在马桶中的水上(脂肪泻),胀气,易怒,呕吐,体重下降或体重增长困难,吸收不良(尤其是脂肪的吸收)、铁或叶酸缺乏、佝偻病,以及其他提示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的症状。但也有孩子可以不表现出任何症状。

虽然在任何年龄都可以诊断麦胶性肠病,但其最常见的发病年龄是幼年时期(9-24个月)或三四十岁时。在孩童时,男女发病均等;对于成人,有所区别,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

如果你的孩子被诊断为乳糜泻,那么你就需要确保他回避了所有含有麸质的食物。不幸的是,乳糜泻不会因为孩子们慢慢长大而渐渐消失——所以,你的孩子应终身严格避免进食含有谷蛋白的所有谷物,即小麦、黑麦、大麦,以及对于一些少见的病例,还应避免进食燕麦。唯一的好消息是一旦不再接触麸质,他的症状就会开始消失,他的小肠也会在几个月内恢复健康。

在进行“去麸质饮食治疗”后,消化道的急性症状会消失。在进行饮食治疗后的数日,症状即可发生改善。在儿童中,小肠损伤在3~6个月可以完全愈合;在成人中,2年内可以完全康复。

1000个孩子中有313个会患有乳糜泻。过去我们认为乳糜泻在中国很罕见,但其实中国人普遍携带有HLA-DQ2-DQ8基因,因此,乳糜泻在中国可能并不罕见。北方人民的乳糜泻易感基因(DQB1*0201)的基因频率比南方人要高,其具体分布情况见下图。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乳糜泻患者并未被诊断,但科学家相信,乳糜泻在变得越来越普遍。乳糜泻有家族聚集性,所以乳糜泻患儿的父母及兄弟姐妹也需要进行乳糜泻筛查。

http://s4/mw690/006P5gbzzy7etgeuWf9c3&690

如果我们对乳糜泻患儿任其发展而不进行治疗,他们就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骨质酥松及身材矮小,并且有很高的几率患上其它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1型糖尿病及桥本病。 当然也会有更高的几率患上胃肠道癌症及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唐氏综合症,特纳氏症,以及威廉氏症候群患者是乳糜泻的高危人群。


乳糜泻与小麦过敏麸质敏感有什么区别?

人们通常会搞不清楚乳糜泻,小麦过敏及麸质敏感的关系,因为他们都是对小麦蛋白的不耐受并且很多症状都非常相似。但是他们被诊断的条件不同以及需要用截然不同的方法去处理。

乳糜泻是一种严重的但可以治疗的自身免疫疾病。只要你的孩子完全回避麸质,他就不会有任何症状及小肠受损。

http://s6/mw690/006P5gbzzy7etg0BUC935&690


小麦过敏涉及免疫系统的不同部分。如果你的孩子小麦过敏,则他的免疫系统会把小麦蛋白(小麦中多种蛋白质具有致敏性,如麦醇溶蛋白,麦谷蛋白,白蛋白及球蛋白,主要致敏蛋白可能因不同人种而异)识别为过敏原。无论何时你的孩子进食或者吸入了含有小麦的物质,他就会产生过敏反应从而导致身体释放组胺。你会看到典型的食物过敏症状,累及身体的所有器官系统,可出现湿疹(常见于儿童),荨麻疹,肿胀,或嘴唇瘙痒,疹子,哮喘伴支气管痉挛,腹泻,恶心,以及呕吐。消化道症状是最常报道的小麦过敏症状,多于进食小麦后12~72个小时出现。小麦过敏有时候甚至会很快危及生命。

小麦是儿童食物过敏常见的6种过敏原之一,尤其对出现皮肤过敏反应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相比于儿童,成人小麦过敏比较少见,且症状可能会在运动后出现。成人期起病的小麦过敏可在任何年龄出现,并可能会持续存在。

与乳糜泻的患儿不同的是,很多对小麦过敏的孩子可以耐受其它的谷物如黑麦和大麦。所以回避小麦比起严格地进行无麸质饮食要容易一些。与乳糜泻类似的是小麦过敏也具有家族性,但大多数孩子在18岁前可以慢慢地耐受小麦。2009年美国一项报道指出,在对小麦过敏的103例儿童中,多数在12岁前缓解。已报道的数据为,29%4岁前缓解,56%8岁前缓解,65%12岁前缓解。小麦过敏完全不同于乳糜泻,二者之间的唯一共同点在于,都需要避免进食小麦以控制病情。

进食小麦后出现过敏反应但检测小麦特异性IgE为阴性的现象也并不少见。有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对小麦的过敏反应都是由IgE介导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这种异常现象。IgE介导的过敏反应起病迅速,症状多在进食小麦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急性反应可累及皮肤,出现荨麻疹和/或血管水肿;消化道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呼吸道体征包括鼻炎或支气管收缩(支气管痉挛);全身性过敏反应很少出现。在非IgE介导的过敏反应中,起病通常延迟,从进食后数小时到1~2天不定,症状包括湿疹或原有湿疹加重、稀便、腹泻等。

一旦确诊小麦为过敏症状的诱因,不管涉及何种过敏原以及该反应是否为IgE介导,控制反应的唯一途径即严格控制进食任何形式的小麦,尤其在有发生全身性过敏反应的风险时。

http://s9/mw690/006P5gbzzy7etg298M0d8&690


麸质敏感,也叫非麦胶肠病性麦胶敏感NCGS或麸质不耐受,它并不是一种食物过敏或自身免疫疾病。研究者们刚刚开始认识这种新近被承认的疾病,它也许会影响到至多6%的人口。患有麸质敏感的人拥有与乳糜症相似的症状,并且当他们进行无麸质饮食后这些症状会得到改善。

 

但与乳糜泻不同的是,麸质敏感并不影响他们对营养素的吸收并且他们的小肠也不会受损。在他们的血液里也找不到乳糜泻患者体内的抗体。而且,与乳糜泻不同的是,麸质敏感不具有遗传性,而且至今为止,科学家还没有发现其与自身免疫疾病或肠道癌症的关系。

 

在进食了含有麸质的的食物后,麸质敏感的孩子会与乳糜泻的孩子有一些相同的症状,如腹痛,腹泻或便秘和胃气胀,但是他们也会出现一些其它的症状, 如疲乏,头痛,及关节痛。有些还会被确诊为肠易激综合征IBS

科学家并不确定麸质是否是麸质敏感的罪魁祸首,一些最新的研究表明麸质敏感可能由富含一组名为FODMAP(可发酵糖类,寡糖,双糖,单糖和多元醇)的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所导致。这些碳水化合物——奶制品,小麦,豆类,以及甜味剂,水果,和蔬菜——不容易消化,可能在肠道内发酵并使对它们敏感的人群产生腹痛。

目前并不清楚麸质敏感的人群是否需要像乳糜泻患者一样严格地回避麸质,但因为研究还在继续,所以专家们建议麸质敏感患者要听从医生及营养师的安排,制定个性化食谱以避免出现任何症状。


怎样知道孩子是乳糜泻,小麦过敏还是麸质敏感?

诊断乳糜泻,小麦过敏和麸质敏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它们的症状比较相似。所以在不清楚究竟是哪种情况的时候,请让医生来做出判断。这些疾病在进展及治疗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究竟属于哪种情况。

儿科医生会对孩子做一个身体检查,问一些关于症状及家族病史的问题,并且可能会让孩子进行血液检查。为了提高血液检查的准确度,请务必确保孩子像往常一样进食,在医生没有特殊要求时,不要刻意回避含有麸质或小麦的食物,因为在进行了“去麸质饮食治疗”1个月后,所有关于乳糜泻的IgA抗体检测都将会是阴性的。

如果医生怀疑是小麦过敏,他会要求进行皮肤点刺实验,血液检测或食物激发试验。在进行食物激发试验时,医生可能会要求孩子在医学监测下进食少量小麦,然后观察其过敏反应。然而,由于皮肤及血液测试检测小麦特异性IgE并不精确,这两种测试在临床上并不令人满意,因此小麦过敏的诊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口服食物激发试验。

如果医生怀疑是麸质问题,则需要到消化道专科就诊,这时可能需要进行更多的血液检测并同时进行内窥镜检查,将一根长长的细管通过嘴巴及胃送入小肠,取少量的组织进行化验。如果结果显示小肠受损,就可以被诊断为乳糜泻。

麸质敏感则比较难以诊断,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检测方法。如果你的孩子有麸质问题引起的相关症状,但是又没有被诊断为小麦过敏或乳糜泻,那么则极有可能是麸质敏感。这个时候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无麸质或低FODMAP饮食。如果这种情况下症状得以改善,则证明很有可能是麸质敏感。

 

就算怀疑孩子得了乳糜泻,你也很有可能不想让孩子进行内窥镜检查,而只是进行无麸质饮食,但是在治疗前进行确诊其实是非常关键的。如果确实是乳糜泻,你需要确保孩子饮食的安全,而且医生也需要监控小肠损伤及骨质酥松的情况。


怎样确保无麸质饮食?

对于很多家庭来说,进行无麸质饮食是生活方式的一场大转变。这个时候,你会觉得逛超市,在外就餐对你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下面来看看进行无麸质饮食的几条好的建议吧。

1

在对孩子的饮食做任何调整前,请务必让医生或营养师制定食谱。无麸质饮食其实正在慢慢成为一种潮流,但并不是说无麸质的食物就一定是健康的。确保孩子的饮食中没有缺乏任何基本的营养素是十分重要的。营养师会帮助你制定符合预算及生活方式的营养食谱,告知你烹饪方法以及对孩子最喜欢的食物给出一些替代的食物。

2

无麸质饮食的目的是要远离小麦,黑麦,大麦以及其它可能含有麸质的添加剂,这也意味着你需要远离大部分的意大利面,披萨,谷物,面包,烘焙食品,因为它们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带麸质的麦类制成的。

http://s14/mw690/006P5gbzzy7etg4rplb2d&690

3

学会阅读食品标签,确保所购买的食物不含带有麸质的谷物,如:

  • 小麦及其它小麦品种,如斯佩尔特小麦,卡姆特小麦,硬粒小麦,全麦,以及粗粒小麦粉

  • 麦麸,小麦淀粉,麦芽,碎小麦,水解小麦蛋白

  • 大麦

  • 黑麦

  • 黑小麦

  • 麦芽(除非来自玉米)

天然的燕麦是不包含麸质的,但是很多燕麦制品都在制作过程中混入了麸质,所以对于标有无麸质的燕麦产品还是值得一试的,只是需要注意的是,有研究表明,有些乳糜泻的患者甚至对这些无麸质的燕麦产品也无法耐受。


4

对预制和加工食品需要格外小心。麸质会潜伏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如从商店买的汤,酱油,加工过的肉制品如热狗和熟食,调料,药,维他命,以及润唇膏中。

5

请不要用制成品去填塞厨房。无麸质的面包及饼干通常更贵,且含有添加糖,钠,以及脂肪,这样它们的口感会更好。但天然健康食品如肉,禽肉,鱼,水果,蔬菜,大部分的奶制品,以及坚果本身是不含麸质的,对于你的家庭来说也是更健康的。

6

对孩子来说,吃标有“无麸质”的食品自然是安全的。在美国市场上,所有在201485日以后生产的产品,如果其注明了“无麸质”,则它们要么是天然的无麸质食品,或者其麸质的含量是低于20ppm(百万分之一)的,以满足美国食药监局的要求。

大部分的乳糜泻患者可以耐受低于20ppm含量的麸质,且20ppm也是用科学手段可以检测到的最低限量。如果你不确定食物中的麸质含量,请不要让你的孩子去进行尝试。

有些食品虽然标有“无麸质”,但可能会有警示提醒说明生产它的工厂也同时生产小麦制品,这就意味着存在交叉污染的可能性,但只要其麸质含量低于20ppm,它就是满足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要求的,大部分的乳糜泻患者应该是可以安全食用的。

7

在生日聚会或是游乐会上,如果你的孩子不能像其它孩子那样吃想吃的东西,他可能会感觉非常失落,所以你需要提前跟他们打好招呼并为他们准备好特制的食物及甜点,相信大部分的父母都会表示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敏儿妈妈,德国硕士,过敏宝宝妈妈一枚,致力于以德国人的严谨来分享育儿知识,传递最接地气的育儿理念,亲们的鼓励与支持是敏儿妈妈坚持创作的最大动力!

欢迎关注敏儿妈妈公众号(karl-mama-i敏儿妈妈个人微信号(inager01),或者扫描下面的二维码,与敏儿妈妈一起交流宝宝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你们的陪伴让育儿路不再孤单。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aq8WUUz99W9AyJ4Zl1PgALjGOH2MabTqloaLEfe1x1iaUyuAgQhbdDXmicibPqibBcWFBBFN9nZvtEPDwJ8T2aWxQA/640?wx_fmt=png<wbr>Der <wbr>Bauernhof <wbr>农场-连载一" TITLE="德国幼儿版十万个为什么-第一卷 <wbr>Der <wbr>Bauernhof <wbr>农场-连载一"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list-style: none; max-width: 100%; height: auto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width: auto !important; visibility: visible !important;" />

        敏儿妈妈个人微信号                            敏儿妈妈山海经公众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