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反思温国云
(2018-05-30 09:43:45)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感悟 |
2017年3月3日,我在初三2班上了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课题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组内听评课。
本课题的重点是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实验操作,难点是催化剂的概念,本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种新物质,所以对于制取的基本步骤非常陌生,因此老师如何引导是这堂课的关键。
这堂课我通过“反应原理-药品-装置-操作步骤”的基本设计思路进行教学,首先提出问题“实验室中如何获取氧气”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和学生一起探究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药品和装置,并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和小组合作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实验中获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从而上升到获取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再根据反应原理和药品,归纳得出实验装置、操作步骤。课上学生能够主动的思考问题参与到学习中,小组合作充分,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对于教学目标和重点的把握需要进一步提升。本节的重点是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也就是物质获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催化剂”是基本概念,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不易理解,但教学中未能采取恰当的方法来突破该难点。
二、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效率包括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多少。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中就要求学生掌握获取物质的一般思路的方法,而不是过多的纠结于细枝末节。在这一方面如果能够引导学生从制取氧气中提取获取物质的思路,则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获取物质的思路”的一个相关图式,从而形成较强的知识网络。另外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学生“怎么学”的关键。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恰当的采取“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使学生更好的体验化学的魅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