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圩田

(2018-11-25 22:49:17)
http://s5/mw690/006P20oizy7ptS7IEiE34&690

圩田也叫围田,是沿江、濒海或滨湖地区筑堤围垦成的农田,是一种筑堤挡水护田的土地利用方式,低洼地区四周筑堤防水的田地。这种农田区地势低洼,地面低于汛期水位,甚或低于常年水位。主要在河滩、湖滨浅水之处筑堤,用堤圈围出土地,围田或圩田都是化湖为田,是把堤岸伸入水中,抽掉堤内的水造成田。堤上有涵闸,平时闭闸御水,旱时开闸放水入田,因而旱涝无虑。系由汉以前的围淤湖为田发展而来,至 唐代已相当发达。在地势较低、排水不良、土质黏重的低沙圩田,大都栽水稻;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质疏松、不宜保持水层的高沙圩田,常种棉花、玉米等旱地作物。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TL6CVCUicZmgJM8CvTzwmvyibh0jxN3b3shOcxOSeYl9icmL3icgS1oEEKpFU2m4gNwmUxD1V1JIia2EkZtKpEoGq2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圩田区是沿江、滨湖低地四周有圩堤围护,内有灌排系统的农业区。圩堤将农田与外水隔开,通过灌排渠系及操纵堤上的水闸以调节内水和外水的进出。自流灌排有困难,则辅以提水机械,以满足圩内农田需水。在长江下游叫做“圩”,中游叫做“垸”(也有指垸是一种在多水地区的一种堤坝,一圈是堤坝,中间围着村庄和农田。),统称“圩垸”。若干个圩垸连成一片,叫做圩区或圩垸地区。比如在江浙太湖流域和安徽、浙江的长江流域一带称圩田或围田,明清以来则统称圩田。在湖南、湖北称作垸田。珠江三角洲称堤围(或基围)。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TL6CVCUicZmgJM8CvTzwmvyibh0jxN3b3sUjibr5uN8Y0Z2kYdhbQeY4OgbkWfKXF2JjUBVPZFAF8LM3djHAtVHj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在农业社会时抵御旱涝、夺取稳产高产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圩田这种垦殖形态也有一定的弊端,过度地开发势必会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随着湖区面积的缩小,湖泊对洪水的调节作用下降;水道被逐步堵塞。

 

具体表现在:

一,破坏了原有的湖泊河流水文环境,废湖为田,或随意改变河道,外河水流不畅,圩内排水和引水也增加难度,给圩田大大增加了防患水灾的压力。

二,大量构筑圩田,影响到湖泊的蓄水量。大量利用湖边滩地修筑圩田,使湖面缩小,影响其调节水量的功能,破坏了本地区的生态条件,也将导致该地区的灾害频发。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TL6CVCUicZmgJM8CvTzwmvyibh0jxN3b3sQwsV0ktGjQiaRd1qXBmUownxLxuRhhbMBuC2icmLmBZmNVhkTUwLo9Y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为了最大可能的减少建垸造成的影响,现在已经开始了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移民建镇等工程。通过平退,可以保持自然植被,防止湖区水土流失,减缓泥沙沉淀的速度;解决农民耕种时施加的农药、化肥等的污染问题;平退的垸子一旦转换成湿地,还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繁衍生物种群等作用。

2

垛田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TL6CVCUicZmgJM8CvTzwmvyibh0jxN3b3sSYqrBVUl4FUzzorAWbnGJc0uZvgwINkiaEPhP3cTO8ztmD7mepbxOr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一般将我国南方沿湖或河网低湿地区用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泥土堆积而成的垛状高田。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垛田镇一些地方就是典型的“垛田”,先民为了抵御洪水,在低洼地区挖河泥垫高农田,垒土成垛,垛上耕种,形成了垛田。或方或圆或宽或窄或高或低或长或短,形态各异且大小不等,相同之处,就是四面环水,垛与垛之间各不相连,形同海上小岛。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TL6CVCUicZmgJM8CvTzwmvyibh0jxN3b3szbnjA4snFUbfEGFg5ofvvePepoBY4Yxp1yribOLHUhRWoBSXgXahpl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当地河湖密布、气候暖湿、地势低洼,农田易遭受渍涝灾害。地势低洼也是垛田形成的主要原因。垛田由荒滩杂草淤地堆积而成,所以垛田地势高、排水良好、土质疏松、养分丰富,其面积不大四面环水,光照足、通风好、易浇灌、易耕作宜种旱作物,适合各类蔬菜的生长。

关于垛田的更多,可以点击此处文字了解。

3

圩田、垸田、垛田的异同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TL6CVCUicZmgJM8CvTzwmvyibh0jxN3b3stKqQqhfZy71yvm8zkgMWENAicFKk7ZsjyUHw7uoiaQlslm3R0pFS34M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统上所述,我们已经知道了圩田与垸( yuàn)田是同一种类型的垦殖方式。它们与垛田的异同小蹊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也欢迎各位蹊友补充。

相同点:

都是在低洼地区的一种农业垦殖方式;

所在地大多河网密布;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TL6CVCUicZmgJM8CvTzwmvyibh0jxN3b3sCdCNkxvZFlMEG6kWutbyKKwuH4tjpMpicTzOOK6mg3hSNT43LbXiaeO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不同点:

圩(垸)田是四周筑堤坝(堰)把内部水抽出形成耕地的农业;垛田是用开挖河沟的泥土堆积抬高形成耕地的农业;

圩(垸)田所在处原为河或湖的一部分;而垛田所在处原来并不一定有河沟

圩(垸)田的土地相比较垛田更为集中;

圩(垸)田既有水田作用也有旱田作物;而垛田内则因土地透水性好,宜种旱作物。

圩(垸)内可能有聚落存在,但垛田上没有。


4

地理题中的圩田

天门市2016年高三五月信息卷

(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沿太湖南岸一线在史前是一片沼泽,生活在这里的先民饱受洪涝灾害之苦,为防洪泄洪,在春秋战国时期开挖了太湖溇港。南北方向的叫“浦”、“溇”、“港”,东西方向的叫“塘”。网格式的大田种植庄稼,外围的圩堤种桑植树,每个圩围都有一条绕圩河。溇港圩田具有较强的抗旱排涝能力。如今,溇港不断萎缩、淤塞,与溇港联系在一起的古湖闸消失殆尽,溇港传统的泄洪排涝功能及交通航运的功能基本丧失。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TL6CVCUicZmgJM8CvTzwmvyibh0jxN3b3sLoZsAnMexgMVZKnWteNOJda50HOIibbxOREw7gaiaP5v3icYocumHibaic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材料二 “桑基-圩田-鱼塘模式”是古代太湖劳动人民变涂泥为沃土的一项独特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塘基种桑、圩田种稻,塘中养鱼、桑叶喂蚕、蚕屎饲鱼、倒灌塘泥肥田。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TL6CVCUicZmgJM8CvTzwmvyibh0jxN3b3sxmiclEwFKX8KD4L8GYPf0Kn9TUxx8k6etc2mNgfx4YvCDpAIkvNe87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1)为防止倒灌淤塞,太湖南岸溇港闸口通常朝向东北,请分析其原因?(8分) 


参考答案:太湖南岸溇港大致呈南北走向(太湖南岸溇港河水流向东北入湖)(2分),太湖地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2分);冬季时正值枯水期,湖水较浅,湖底泥沙多(2分)。如果闸口朝向西北或者正北,湖水更易倒灌,导致太湖泥沙在入湖溇港口淤积,因此避开此方向,朝向东北。(2分)。

         

(2)读材料二,指出“溇港圩田”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6分)    


  参考答案:

筑堤挡水、护田,(堤上设闸排灌,)可以做到旱涝保收;(2分)

合理的生产布局(塘基植桑,圩田种稻,塘内养鱼)有利于因地制宜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2分)

桑基-圩田-鱼塘模式的发展,形成桑、稻、鱼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收到了理想的经济效益,形成了生态农业模式。(2分)  

 

(3)对于溇港圩田,是保留,还是废弃?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保留——可防止农业旱涝灾害;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提供水运交通之便;(8分)  

废弃——退圩还湖,扩大太湖水面;(2分)利于恢复原有沼泽生态环境;太湖水面扩大,利于水产养殖业形成规模化经营。(6分)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TL6CVCUicZmgJM8CvTzwmvyibh0jxN3b3sKvdRta3CM4n0yZayCLTZ9yb4phibPbyibH7XGKnQbWGpR1FM6aysDm4g/640?wx_fmt=gif&tp=webp&wxfrom=5&wx_lazy=1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十次模考

材料一   乌镇一带曾经是“际海茫茫”的低湿之地,湖荡棋布,河港纵横。先民在低洼地区四周筑堤防水获取圩田,不断疏通河道、排出积水,并创造性地利用疏凿河道的土方堆高成堤。从而形成低洼的沼泽漾塘养鱼,圩田种植水稻,堆叠的土堤上种植蚕桑的“桑基鱼塘”“桑基圩田”模式(右图)。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TL6CVCUicZmgJM8CvTzwmvyibh0jxN3b3sUjibr5uN8Y0Z2kYdhbQeY4OgbkWfKXF2JjUBVPZFAF8LM3djHAtVHj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1)试分析乌镇所在的江浙一带夏秋季节洪水容易泛滥的自然原因。(8分) 

 参考答案: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秋降水多;夏秋受台风影响,多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网密布,来水量大。(8分)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乌镇一带“桑基圩田”模式的形成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8分)

参考答案:

通过人工沟渠、圈圩筑堤的建设,促进雨季排涝,旱季灌溉,改善水文状况,防止水土流失;

区域内实施生态农业模式,避免化肥和农药的滥用,提高了土壤肥力;

因地制宜,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形成了健康的生态,有利于生物多样性;

科学的土地利用模式,原有的地表形态得到了改造,形成了当地独特的农业景观;

稳定的生态系统和水文状况,改善了局部气候。(任四点8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